APP下载

嗜酸性粒细胞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2020-12-18蔡琪奕

医药前沿 2020年8期
关键词:一氧化氮酸性皮质激素

蔡琪奕

(广东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 广东 湛江 524023)

COPD 属于一种全球性疾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经过相关部门统计分析,到2020 年COPD 将成为全球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三大因素。近年来,慢阻肺发病率有所上升,其特征是气流受限和呼吸道症状,具有高致残率及高病死率,寻找及时有效的防治措施尤为重要。作为骨髓固有免疫细胞,当患者处于疾病状态时,嗜酸性粒细胞会在组织中聚集,通过脱颗粒反应、分泌细胞因子等参与机体炎症反应,与慢阻肺疾病进展关系较大[1]。故分析嗜酸性粒细胞型慢阻肺生物标志物,旨在为慢阻肺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1.嗜酸性粒细胞病理学特征

作为先天自然免疫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形成于骨髓,在胸腺及胃肠道内保存,其数量极少,在白细胞中仅有不到5%的比例,特定条件下会在肺部聚集,由于肺部并非自然寄宿器官,会出现异常的炎症反应,继而出现疾病。相关研究发现[2],嗜酸性粒细胞数量会对病毒的清除产生直接影响,其阳离子蛋白介导会增加假单胞菌的清除率,具有一定的抗菌特性。

2.血嗜酸性粒细胞

在慢阻肺疾病进展中,肺功能及气流受限会下降,若出现急性加重事件,会加剧病情恶化,增加患者病死率。有学者指出[3],当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在340μl 以上时,急性期发病率会有所增加,临床通过比较安慰剂及氟替卡松临床效果,发现两种药物效果虽无显著差异,但在治疗初期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超过2%的患者中,糖皮质激素吸入能阻碍患者肺功能的下降,而血嗜酸性粒细胞低于2%的患者,其肺功能下降速度显著增加,以此为依据调整治疗方案,可在患者肺功能下降中发挥阻碍作用,促进其预后恢复。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数值在相对偏低的情况下,慢阻肺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概率相对较高,同时应对外周嗜血酸性粒细胞升高的慢阻肺患者进行相关指标监测,随着嗜酸性细胞不断提高,中重度急性加重慢阻肺的风险也会相应增加,外周嗜酸性粒细胞在临床中获得较为容易,可通过简单的方法完成测定工作,应客观看待酸性粒细胞,该指标在判断慢阻肺严重程度方面并不具有代表性。

3.痰嗜酸性粒细胞

在气道炎症的检查中,诱导痰检测作为非侵入方法应用广泛,能对气道炎症类型进行判断,当患者痰嗜酸性粒细胞不低于3%时,慢阻肺患者能达到较好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故临床多将痰嗜酸性粒细胞作为糖皮质激素临床效果预测的标志物。有研究指出[4],当痰嗜酸性细胞处于较高水平时,其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等吸入比例较高,且存在较高的空气滞留量和肺气肿指数。可见慢阻肺进展与痰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存在较大关系,通过痰嗜酸性粒细胞数目的降低,能减少慢阻肺急性加重的风险,具有较高的生物标志物参考价值。痰嗜酸性粒细胞的增多与慢阻肺急性发作存在密切联系,可加重患者的病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减少痰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可有效避免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另外,将诱导痰检测可对气道炎症表型进行定义,但该种方法在应用过程中仍有一定局限性,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相关操作,并且与患者有效配合,失败率可达30%左右,不利于有效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

4.嗜酸性粒细胞颗粒蛋白

作为嗜酸性粒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嗜酸性粒细胞颗粒蛋白(ECP)能对肥大细胞进行刺激,促进组胺的释放,增加粘液分泌,引起气道高反应的发生。相关研究发现[5],慢阻肺急性进展期患者的CEP水平明显较高,当病情加重时,ECP水平有所上升,可反应出气道炎症的严重程度。

5.呼出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是存在于各种细胞中的精氨酸在一氧化氮合酶的作用下生成,并且可产生瓜氨酸。呼出一氧化氮水平能够及时有效的反应气道嗜酸性粒细胞的炎性反应程度,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慢阻肺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得以呈现,由于大部分慢阻肺患者均存在吸烟等不良习惯,使呼出一氧化氮值得以下降,限制了呼出一氧化氮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但针对呼出一氧化碳值较高的慢阻肺患者而言,同时应对其是否合并哮喘症状进行检查,判断患者同时合并哮喘的概率较大,目前呼出一氧化氮在临床检测应用范围逐渐扩大,由于该指标检测方法简单,获得结果迅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6.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嗜酸性粒细胞与糖皮质激素治疗

慢阻肺急性加重事件的异质性较强,其炎症反应可能表现在Th1 型免疫反应,也可能表现在Th2 型免疫反应,因此炎症反应所致的急性加重事件不能得到有效区分,增加了特异性生物标志物的寻找难度[6]。若患者的气道炎症反应以Th2 型免疫反应为主,机体会出现水平较高的白细胞介素-5,增加气道及循环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可为气道炎症反应类型判断提供依据。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进行研究发现,若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较高,口服泼尼松能提升治疗总有效率达到89%,相比于未口服泼尼松的患者(34%)效果显著[7]。

7.慢阻肺稳定期嗜酸性粒细胞与糖皮质激素治疗

在早期临床研究中,血嗜酸性粒细胞的增加,能让糖皮质激素更为有效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肺功能。糖皮质激素的大量吸入能促进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痰嗜酸性粒细胞水平的恢复,降低了急性加重事件的发生风险。此外有研究指出,较高的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会导致病情的加重,而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能有效减少此风险,且糖皮质激素治疗会随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的升高,获得更多好处,促进预后恢复[8-9]。

8.结语

COPD 属于异质性疾病的一种,多生物可参与到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目前尚无一种单独的生物标志物可对其进行诊断以及预测,应联合多种生物标志和相关临床指标对COPD 进行综合评估。嗜酸性粒细胞在慢阻肺疾病中的影响机制并不清晰,但能有效阻碍疾病进展,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进行预测,继而制定更为适合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改善临床效果的效果,在慢阻肺患者致残率及病死率的降低中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一氧化氮酸性皮质激素
酸性高砷污泥稳定化固化的初步研究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观察
论证NO3-在酸性条件下的氧化性
一氧化氮在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嗜酸性脂膜炎1例与相关文献浅析
生发Ⅰ号联合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斑秃患者秃眉的临床观察
一氧化氮在小鼠囊胚发育和孵化中的调控作用
一氧化氮在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病中的作用
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妊娠合并ITP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