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泾川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调研与思考

2020-12-18王丽荣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0年18期
关键词:泾川县人居整治

王丽荣

(中共泾川县委党校,甘肃泾川744300)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自古至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改善是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试金石”。笔者深入泾川县王村镇二十里铺村、王村镇污水处理站、玉都镇下坳村、太平镇荒场村、汭丰镇同中村及普惠再生塑料回收有限公司,采取现场察看、听取汇报、入户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对泾川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进行了调研,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具体的发展建议。

1 泾川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问题总体情况

近年来,泾川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安排,认真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全力实施了农村环境整治工程,有效提升了乡村治理水平,改变了农村环境面貌。

1.1 改进完善垃圾处理设施

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全力推进乡(镇)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建成玉都、高平、太平和王村4个生活垃圾填埋场,为贫困村配套吸污车3辆,垃圾收集斗56个,分类式垃圾箱323个,手推式保洁车60辆,为进一步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奠定了的基础。

1.2 加大力度治理污水

通过科学规划,建成了高平、王村、太平、罗汉洞、泾明5个乡(镇)生活污水处理站,配套敷设污水管网13.68km,确保了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达标排放。

1.3 全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

高度重视,认真谋划,通过开展“厕所革命”,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研究制定了《泾川县农村“厕所革命”行动方案》。截至目前,泾川县已建成卫生厕所1088座,行政村公共厕所6座,投资了50.9万元为丰台、党原、红河等乡(镇)配备2.3m3吸粪车25辆,农村“厕所革命”取得阶段性成效。

1.4 村庄清洁行动深入开展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集中开展宣传241场(次),拆除闲置危旧房128处,清理村内沟渠186.8km,栽植绿化苗木56万株,整修道路两侧林床246km,新建排污管道2720m,更换雨污检查井216座,增设垃圾收集点14处,回收废旧农膜390t,清理畜禽养殖粪物等农业废弃物169t。农村环境得到有效治理,村容村貌得到切实提升。

1.5 村庄规划管理不断加强

按照“规划组团化、建设生态化、功能配套化、服务社区化、管理民主化、农民新型化”的要求,先后完成汭丰郑家沟、高平黄家铺、党原高崖、玉都下坳等29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规划,村庄建设规划有序推进。不断优化村庄建设布局,突出地域特色,着力打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村庄建设形象。

1.6 公益设施共管共享全面推进

研究制定了《泾川县农村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工作实施方案》,积极争取为每个村落实1万元的省级公益设施管护基金。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重点,选聘公益性岗位人员1500人,促进乡村道路维护、环境卫生保洁、公共安全管理、村庄绿化等工作全面开展,为扎实做好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工作提供了有效保障。

2 存在的问题

2.1 工作进展不够平衡

各个乡(镇)之间、贫困村与非贫困村、项目村与非项目村、点上与面上差距较大;农村改厕工作进展慢,任务欠账较多。

2.2 村庄规划比较滞后

乡村建设缺乏统一指导和科学布局,村庄建设规划不到位,房屋布局零乱、人畜混居,村庄“脏、乱、差”现象依然存在,全县215个行政村,只完成29个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的规划。同时,乡村历史文化底蕴和区域自然特色保护不够,挖掘不充分,影响和制约了乡村发展。

2.3 群众环保意识不强

由于宣传方式单一,氛围还不够浓厚,部分群众对于开展这项活动的意义认识不足,主动参与环境整治的意识不强,农村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扔乱倒等现象屡禁不止,还没有形成全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行动自觉。

2.4 基础设施还不完善

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无害化处理等公共设施配套不完善,垃圾桶、垃圾箱、垃圾中转点、垃圾填埋、污水排放、污水沉淀池等设施不足;部分垃圾车、吸污车受资金和专业人员制约闲置,影响了整治效果。

2.5 长效机制尚不健全

镇村环卫保洁队伍薄弱,保洁经费投入不足,环卫运行机制、环境卫生管理及考核等制度还不够健全,公共设施“重建轻管”的问题依然存在。

3 发展建议

3.1 强化工作措施,进一步加大人居环境整治力度

健全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技术、施工建设等行为规范,把垃圾分类作为一项机制建立起来,鼓励群众自备垃圾收集容器,满足保洁和垃圾收集、转运需要,实现全县所有行政村生活垃圾清扫清运集中处理全覆盖。坚持“以户改厕为主,建公厕为辅”的原则,加强技术指导,明确改厕方式、流程、质量标准,加快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按照资源化利用的理念,把改厕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有效衔接起来。集中解决乱堆乱放等突出问题,严格按照“五净五无一化”的标准,扎实开展农户庭院卫生大整治,实现房前屋后整齐,家庭环境优美。充分利用闲置土地持续开展造林绿化活动,切实提高乡村绿化覆盖率[1]。

3.2 坚持规划先行,进一步加快村庄规划

按照“规划先行、统筹全域,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完善功能、提升品质”的原则,科学编制乡村建设规划和村庄规划,积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等衔接,推行“多规合一”,避免盲目建设、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要同步编制垃圾、污水、畜禽粪便等专项治理规划,建立统一的人居环境整治体系;在规划编制中要按照各地的民俗、历史以及环境,保护好文化特色,让村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3.3 补齐短板弱项,进一步加快配套基础设施

加快泾汭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环境整治、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真空无氧热解垃圾处理站等项目建设进度,推进乡镇标准化垃圾处理场、村垃圾填埋点、垃圾中转站、排污管网、污水集中处理池等建设,实现生活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以主干道路沿线、河道、城乡接合部、中心村为重点,加大基础设施配套力度[1]。加快实施农村安全饮水、道路硬化、村屯绿化、亮化等工程,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全面改善人居环境质量。

3.4 立足常态体制,进一步规划完善制度机制

为扎实巩固农村环境整治取得的成果,逐步建立一套集制度、队伍、标准、经费及督查的农村人居环境管护机制,调整充实乡镇环卫保洁队伍和村级保洁员队伍,确保乡(镇)、村保洁队伍全覆盖。建立政府管理与村民自治管理相结合的机制,积极完善财政补贴和农户付费合理分担相结合的制度,引导群众缴纳垃圾污水处理费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管理。

3.5 加强宣传引导,进一步提升群众环保意识

加强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宣传报道先进典型、成功经验,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采取通俗易懂的方式,引导群众改变柴草乱堆、污水乱排、垃圾乱倒等生活陋习,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和村级民主管理,通过制定村规民约,约束不良行为。采取会议、培训、外出考察等形式,让群众看到环境整治的可行之处,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努力形成全社会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良好局面。

猜你喜欢

泾川县人居整治
甘肃省泾川县博物馆藏品
笃行不怠 奋力深化提升三年专项整治
专项整治
专项整治
人居一世间 愿得展素顏
农村教育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以泾川县为例
人居环境中的园林绿化设计构建
泾川县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与经验
养殖业整治需多措并举
人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