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加快遂宁现代农业园区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

2020-12-17冯耀文蒋胜军龙行春

四川农业科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遂宁市现代农业园区

冯耀文,蒋胜军,龙行春

(1.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永河现代农业园管理委员会,四川 遂宁 629000;2.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农业农村局,四川 遂宁 629000;3.四川省遂宁市农业农村局,四川 遂宁 629000)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生产+加工+科技”的现代农业园区,并对园区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完善、建设运营、创业创新等提出了要求。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作出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的工作部署。当前,现代农业园区已经逐步成为推动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平台,在推动产业省级、聚合生产要素、促进农民增收、引领创新示范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1 遂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情况

1.1 建设概况

遂宁市自2013年规划布局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以来,立足于绿色生态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产业基础,坚持集聚建园、融合强园、绿色兴园、创新活园,大力发展优质柑橘、绿色菌菜、精品粮油、道地药材、特色畜禽、现代水产等优势产业,已初步形成“主导产业初具规模、特色产业不断集聚、组织带动不断增强、利益联结渐趋紧密、政策支撑不断完善”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近年来,全市围绕全省10+3产业体系,制定了“1+5+18+N”的规划建设思路,通过全市农业一体化大环线串联起5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辐射带动18个县级农业园区和多个乡镇特色园区。全市现代农业园区总建设面积5.32万hm2,其中,特色主导产业建成区面积达到1.75万hm2,产业基地涉及全市5个县区45个乡镇412个村,辐射带动55万余名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1.2 主要做法和成效

1.2.1 科学规划,构建全市四级农业园区建设体系 遂宁市先后出台了《遂宁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指南(试行)》《遂宁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考评激励方案》等一系列总体规划,并提出“六个一”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总思路。各县区结合自身地理资源条件,按照四川省“10+3”产业发展体系,编制完成了现代农业园区总体规划,并规划建设各个特色农业园区,如船山区绿色生猪现代农业园区、安居三家大米现代农业园区、蓬溪仁隆仙桃现代农业园区等。

在规划过程中,遂宁市将现代农业园区放在全市农业产业整体发展中分析定位,推进现代农业园区与小城镇融合发展,基本构建起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四级现代农业园区梯次发展体系。

1.2.2 抓准产业方向,促进产业链转型提升 按照特色产业规模化、品牌化的要求,遂宁大力发展生猪、特色水果、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的标准化生产。每个园区以1到2个主导产业为引领,以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推广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同时,合理布局农产品加工、销售和农旅融合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比较典型的有可士可果业建立的“从一粒种子到一杯橙汁”产业链、蓬溪天福镇建设的“产、加、赏”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博览园等。

目前,全市现代农业园区工引进和培育喜之郎、齐全农牧等知名农产品加工企业91家,年产值达391.8亿元。成功创建“十里荷花”“天福万象”等国家A级乡村旅游景区6家,乡村旅游特色产品达300余种。

1.2.3 加强要素保障,推动新型主体发展壮大 在资金保障方面,遂宁市整合各类涉农资金集中向现代农业园区倾斜,2019年共计投入资金1.25亿元,其中省市财政资金4400万元,引导社会资本8126万元,通过强大的资金投入提升各个农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创新等方面;在金融支持方面,创新建立了多元化融资体系、以农机装备、农业设施、水域养殖权、承包土地经营权为抵押,通过政府担保、财政贴息、保费补贴等方式引导金融保险机构加大对园区农业项目的支持。开展了价格指数保险、收入保险、信贷保证保险、畜禽水产活体保险等创新试点;在人才保障方面,围绕“高精尖缺”和产业化导向,通过“遂州英才计划”“百名硕博进船山”等人才招引行动引进一批农业专家、学者。另外,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截止2019年,共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3万余人,有效的充实了全市“三农”工作力量。

1.2.4 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推动产业脱贫再上台阶 遂宁市将园区作为改革试点的先行区,试点推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登记审查备案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财政支农资金形成资产股权量化改革等一大批改革试点工作。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采取订单、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比如齐全农牧的“零风险养殖模式”、高金公司的“寄养模式”以及可士可的“2∶8分成建设模式”等,有效的激发农户参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信心和能力,有力的推动了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目前,通过全市四级现代农业园区体系,带动了323个贫困村,2.1万户农户发展产业,实现人均增收1400元以上。

2 主要问题分析

2.1 要素保障仍显不足

一是用地困难仍然突出,由于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导致农村建设用地指标紧缺,严重制约了农产品精深加工、物流仓储中心等项目的落地。二是农业与资本运作结合不够,农业发展的金融服务支撑不足,以中小企业占据绝大比重的产业组织结构,影响了产业的金融生态系统,对金融资本介入带来了较大阻碍。同时由于金融资本进入不足,反过来抬高了产业行业整合的成本与难度。三是以信息化、电子商务为特征的现代物流服务业基础条件不足,社会性中介服务组织缺乏。

2.2 品牌影响力亟待增强

与全国品牌建设水平先进的区域相比,全市农业品牌的影响力相对较弱。目前,“遂宁鲜”在全国农产品或果品的区域品牌价值榜排名中仍未上榜,影响力明显滞后于其他地区知名品牌如“大凉山”“丽水山耕”等,区域品牌市场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均亟待提升。同时,品牌与标准管理变革相对滞后,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与产品品牌之间边界仍较模糊,品牌体系不完善。区域公共品牌大多停留在口头宣传上,而在产品、技术等环节落实不足,品牌创建后在全产业链调试没有实质性的突破。

2.3 科技创新链条仍不平衡

由于缺乏农业科技研究机构(农科所)及成熟的科学研究及推广体系,我市农业科技创新实力较为薄弱。科技创新且更多聚焦在生产环节,产业链延伸发展内力缺乏支撑。现有农业科技创新方向主要集中在良种繁育与栽培等环节,对产业链纵向延伸的精深加工领域支撑不足,生猪、粮油等农产品加工与健康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的交叉融合发展动力不足。在创新链条的后续转化应用方面,交易平台等产业链关键环节薄弱,导致各个农业园区域影响力较弱,资源整合能力不强。在主导产业方面,缺乏辐射整个西南地区交易平台与标准体系,尚未掌控产业制高点,对产业的区域影响力不大、整合力量相对薄弱。

3 推动现代农业园区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

3.1 体制机制路径

一是完善以市场为主导产业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本运作的调解引导作用,使投资主体根据市场指向决定投资方向、数量和结构,各类投资主体尽享市场分配的成果和自担市场风险。各个园区内各产业项目按照市场规律,实行企业化运行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做到产权清晰,权责分明。鼓励推行多种所有制、多种混合经营形式并存的方针,实现平等竞争、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二是建立招商引智长效机制。借鉴全国农业园成功的组织管理经验,在各园区管委会指导下,引导国有投资公司和外来战略投资者联合组建园区投资与招商公司,与当地政府签订园区整体委托开发协议,管理园区土地整理、基础设施建设、物业管理、招商引资、综合服务等事宜,重点做好招商推介和全过程服务。三是创新企业经营与集体经营新模式。引导各园区内龙头企业、科研机构成立各类农工商产业联盟,建立企业、村集体及农民多方利益联结新模式,推动集体资源变股权、农民变股东、社会资本变股金。推进园区内农村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将财政资金投入园区形成的经营性资产以股份形式量化到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鼓励集体经济组织与入园企业合作,探索合作经营模式,盘活农村资产资源的同时带动农户增收。

3.2 要素保障路径

一是在用地保障方面。在各园区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试点。探索建立农村宅基地跨社置换、有偿退出、有偿使用机制,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扩面,探索土地整理投资主体多元化,推行新增用地指标市场化交易制度。结合园区规划,建立差别化用地机制、低效用地退出机制。二是创新金融保障模式。加大对各园区内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的金融服务力度,联合金融机构,面向合作社、农户发放贴息贷款、低息贷款、生产保险等,降低生产及市场经营风险。与银行合作,开展家庭农场信用评级,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三是加强人才保障。完善落实人才激励、人才引进、人才培训等政策,大力培育本地科技人才。鼓励有资金、懂知识、善经营、会管理的人才,到各园区投资创业;鼓励事业单位科技人员以科研成果参股、承包经营、合作开发、咨询顾问、创办企业等形式进入园区发展相关产业领域或环节,允许适当兼职兼薪、奖励分成。

3.3 科技创新路径

一是强化科技投入政策,创新科技投入资助方式,推行投资引导、梯级贴息、风险补偿、税收返还、奖励资助等制度和相关政策措施改革,重点支持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新型产业发展壮大、传统产业技术提升等领域。针对项目研发、引进新品种的情况,据实给予一定补贴。二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恢复建设遂宁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开展针对本地的基础农业科学研究和推广。推动“产学研”合作模式,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研发中心的交流合作,建设定向研发机构、技术服务平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产学研基地等,打造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创新中心,促进优势产业和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三是强化科技创新服务和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健全成果转化与应用机制,完善成果与专利交易政策咨询、成果供需发布、价值评估、交易、技术熟化及成果升级改进等服务,引入金融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为科技成果中试、产业化提供投融资支持,以市场化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3.4 政府服务路径

一是要搭建产业化服务平台,提升农业发展活力。由政府牵头,组织和引导相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搭建针对农业园区发展的产业服务平台(产业协会、专家服务基地等),开展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与交流、职业农民培训、公用品牌创建、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农产品销售与融资平台建设等工作。积极推进新型经营主体职业化进程,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农产品生产、销售、流通渠道。二是健全各种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建立和健全包括知识产权制度、项目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维护各农业园区企业的合法权益,严格查处破坏投资环境和扰乱经营管理的行为。加强对各园区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培训,落实“最多跑一次”制度,着实提高管理效率。

可以看到,目前农业产业作为经济发展新增长点的前景可期,具有广阔的成长空间。所以,必须不断开拓创新,着力把农业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乡村文化发展结合起来,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形成良好的现代农业投资环境。不断提升遂宁市农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产业带动能力和经济增长能力,并在丘区三农工作突破性发展上取得辉煌成就。

猜你喜欢

遂宁市现代农业园区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遂宁市丘陵地貌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可行性的探析
遂宁市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