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与防治浅析

2020-12-17李光权

四川农业科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二化螟羽化天敌

李光权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合什镇农村经济技术服务中心,四川 宜宾 644615)

水稻二化螟俗名钻心虫,是水稻的主要害虫;国内分布很广,[1]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四川、江西、浙江、福建、江苏、安徽、陕西、河南、贵州、云南等省。二化螟属鳞翅目,螟蛾科;食性较杂,寄主植物有水稻、玉米、小麦、甘蔗、粟、稗、芦苇等,以幼虫为害水稻,可造成枯鞘、枯心苗、枯孕穗、白穗、虫伤株等危害状。

1 形态特征

1.1 成虫

雌蛾体长12~15mm,翅展25~31mm,头、胸部及前翅黄褐色,前翅近长方形,腹部呈纺锤形;雄蛾较小,头、胸部背面淡褐色,前翅黄褐色或灰褐色,腹部呈细圆筒形;雌、雄蛾前翅外缘均有7个小黑点。

1.2 卵

卵扁平,椭圆形,卵粒排列成鱼鳞状,多为长圆形或长椭圆形,其上有透明胶质物,乳白色、灰黑色。

1.3 幼虫

成熟幼虫,体长20~30mm,胴部淡褐色,背面有5条紫褐色纵线,腹足发达。

1.4 蛹

体长12~13mm,圆筒形,初为乳白至淡黄色,后变褐色,背面有5条明显棕色纵线。

2 生活史及习性

二化螟在我国1年发生1~5代,四川北部2代,四川南部3~4代,云南、贵州高原地带因受海拔高度和温度的影响,1年发生2~4代。二化螟以幼虫在稻桩、稻草、茭白遗株及杂草中越冬,越冬幼虫抗逆能力较强,冬季低温对其影响不大。越冬幼虫化蛹、羽化极不整齐,故田间有世代重叠现象。二化螟成虫夜出活动,有趋光和趋嫩绿习性,成虫产卵前期1~2d,喜在粗壮高大嫩绿稻株上产卵,每只雌蛾产卵2~4块,每块有卵40~80粒。二化螟幼虫侵蛀水稻能力强,在水稻各生育期均能蛀食为害,幼虫3龄后食量增大,常因食料不足而分散转移危害,1头幼虫转移2~5次。

3 发生环境

二化螟发生轻重,受气候、食料、栽培和天敌等因素的影响。

3.1 气候

气候影响二化螟发生期、数量和危害程度,越冬代二化螟发生的早迟,取决于春季温度的高低,如早春气温回升快,不仅发生期提早,而且也有利于化蛹羽化,如春季低温多湿其死亡率增加,发生期也相应推迟。二化螟抗低温能力强,抗高温能力较弱,夏季高温干旱,温度超过30℃,对幼虫发育不利,气温35℃以上卵不能孵化,羽化的成虫多畸形。

3.2 耕作制度

一般双季稻区发生较轻,双季稻区由于春耕灌水早,越冬幼虫化蛹时大量死亡,故越冬代蛾量不多,第1代螟害轻。在春收作物面积扩大的地区,由于有利其越冬幼虫安全化蛹羽化,故第1代螟害加重。单、双季稻混栽区,田间有利于二化螟侵入的水稻生育期接连不断,各代都可得到有利其生长发育的食料条件,故发生数量逐年增多,为害逐代加重,形成“三代多发型”。纯单季稻区由于春耕迟、播种栽插期晚,有利越冬幼虫化蛹、羽化,第1代发生量多,为害重,形成“一代多发型”;第2代由于夏季高温干旱和稻株粗硬,对蚁螟侵入存活不利,故数量下降,第3代危害轻微。

3.3 天敌

二化螟天敌种类多,对其发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卵寄生性天敌有赤眼蜂,幼虫、蛹寄生性天敌以姬蜂、茧蜂为多,线虫、寄生蝇也较多,白僵菌和黄僵菌对其发生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4 虫情预测

4.1 发生期预测

应用化蛹进度预测发蛾期,当查到化蛹、羽化的百分率达始盛期(20%)、高峰期(50%)、盛末期(80%)的标准时,则分别加上当时气温下蛹历期,即可推算螟蛾的发生时期,还可进一步加螟蛾产卵前期和卵历期,就可推算出卵孵化的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二化螟的越冬寄主多、越冬场所比较复杂;有群集性;有在健株中和叶鞘内化蛹的习性。

4.2 发生量预测

虫口密度调查,越冬代虫口密度调查,在冬前和冬后越冬幼虫化蛹始盛期各调查1次,死亡率调查可与虫口密度及化蛹进度调查结合进行。查卵块密度,按不同类型田选有代表性的稻田2~3块,秧田每块定点查半分田,本田查1分田内卵块数,每3d 1次,至不发现卵块为止,同时结合检查卵的天敌寄生率。螟害率调查,枯心率调查于田间枯心基本定局(化蛹达始盛期)进行;白穗、虫伤株调查,于水稻黄熟期进行1次。

5 防治措施

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使用农药为重点的防治措施,才能经济有效地控制其为害。

5.1 农业防治

5.1.1 消灭越冬虫源 凡种植冬作物的晚稻田,须在种植前耕翻整地,拾捡处理稻桩,一般绿肥田、冬闲田都应及时犁翻灌水。在稻茎内越冬,有虫稻草必须处理。

5.1.2 栽培治螟 尽量减低混栽程度,合理调整播种期,使水稻危险生育期与螟虫盛孵期错开,以减轻危害。加强肥水管理、生长健壮、提高耐害能力;受害稻穗变白时剪除白穗、晚稻齐泥割稻,均能消灭部分虫口。

5.2 药剂防治

5.2.1 定防治对象田和防治适期 有卵块30个/667m2以上的田块应列为防治对象田。分蘖期防治应掌握在孵化高峰前1~2d用药,如卵密度大,且分蘖期与卵孵期相遇时间长,须在卵孵始盛期用药1次,后隔6~7d再施药1次;防治白穗,当卵盛孵期与水稻孕穗抽穗阶段相遇时,凡大肚超过10%或抽穗不到80%的田块均应列为防治对象田,掌握在5%~10%破口露穗时用药。

5.2.2 药剂种类 20%三唑磷乳油100mL/667m2,5%锐劲特悬乳剂30mL/667m2,5%氟虫晴悬浮剂200mL/667m2,1.8%阿维菌素40mL/667m2,0.5%甲维盐30mL/667m2,16000IU/mgBT制剂50g+18%杀虫双水剂150mL/667m2,48%乐斯本40mL/667m2,55%特杀螟50g/667m2,3.6%杀虫双大粒剂1.5kg/667m2,90%杀虫单可湿性粉剂50g/667m2。以上药剂任选一种对水50kg全田均匀喷雾,田中应保持浅水;杀虫双大粒剂全田均匀措施,需保持寸水3d以上,并提前1~2d施药。

5.3 生物防治

保护卵寄生蜂,保护助迁释放。螟蛾盛发期,发动群众采集卵块放置寄生蜂保护器内,使寄生蜂能安全飞回稻田寻找螟卵寄主;利用细菌农药。用杀螟杆菌、白僵菌、黄僵菌对水喷雾;施选择性农药,合理用药,减少对天敌的伤害。

5.4 物理机械防治

人工拔除枯心苗、白穗;人工摘除卵块,卵块比较明显,易找易发现。利用螟蛾趋性诱杀,趋光、趋粗、趋绿、趋边、趋稗。

猜你喜欢

二化螟羽化天敌
悼留民兄
永兴县水稻二化螟发生原因分析及其防控措施
“美人计”诱芯绿色防控水稻二化螟效果初报
浅析吉林省水稻二化螟无公害防治技术
二化螟性诱剂测报与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效果初探
不同海拔高度松褐天牛羽化规律观察初报
酷虫学校蚕蛹羽化了(一)
碰到天敌女上司
你能找到它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