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农村建设下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发展

2020-12-17

新农民 2020年34期
关键词:现代化信息化农业

杨 杰

(天津市宝坻区大钟庄镇人民政府,天津市 301806)

我国因为历史原因的影响,现如今仍是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在我国的经济体系架构中,农业经济一直占据重要位置,因此可以说,农业经济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实力的发展,也反映出我国社会农业经济的发展情况。当前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改革正按计划进行,新农村的经济建设也正处于紧要关头,相应的人民和国家也对农村经济管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在进行中国社会经济体系架构时,需要重新认知农业经济,立足实际,从国情出发,切实制定出一套符合发展规律的新型经济管理模式,促进乡村的发展。

1 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发展方向

1.1 信息化发展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日益走近人类生活,因为其具有简单、快捷、大数据的特点,早已融入到各行各业的发展中,同样,农村经济管理也离不开信息化。信息化可为新农村的建设提供技术保障。尤其是在经济管理模式中,信息化手段的引用可大大提高新农村建设的效率。因此,农村经济要想得到长远发展,必须融合信息技术,向信息化方向靠拢。在农业经济管理体系中应用信息化技术,可有效整合现有资源,也可快捷寻找所需要的资源。同时也有利于乡村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

1.2 产业化发展

我国经济发展理念不断更新,如今经济产业化管理模式开始走入时代舞台。我国新型农村经济管理理念也应当符合时代潮流,向产业化靠拢。同时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大力推动产业化的发展。在国家方针策略下,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开始转变,多以合作共赢为核心,以互帮互助为方式,共同进步。这样的经济管理模式为农业的产业化发展提供极大的便利,有利于农村产业链的早日形成。

1.3 现代化发展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当今日后所有工作的根本。我国是一个以人民为根本的社会主义国家,切实以人民利益为第一要务,我党以人民诉求为奋斗目标,时刻关注人民幸福状况。而我国人民最多的便是农村劳动人民,所以农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发展必须早日进行。农村建设应当及时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以现代化经济发展规律为核心,从实际出发,着眼发展方向,结合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现代化改造。现代化改造也有利于农村经济模式能更好的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势在必行。

2 现代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新农村经济管理体制不完备

目前我国经济进步速度很快,但实际来看,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主要是以工业经济为主。农业经济贡献不大。虽然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耕地面积很大,但由于发展国情和发展背景的影响,农业经济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这也直接导致了我国农业水平不高,远落后于发展国家的现状。除此之外,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的陈旧,不再满足新时代的农业发展需求,反而成为发展的阻碍,农业经济水平想要得到提升,难度很大。

2.2 农业管理意识不足

农业经济是我国社会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为促进新时代新农村的经济管理建设,专门出台了多部法律法规,真正做到精确到点。但对于乡村的各级工作干部而言,思想上并未对自身工作重要性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缺少经济发展管理意识,对人民监督不够,管理水平欠佳,无法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管理机制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对农业经济的发展造成一定消极作用,不利于农业经济的高效发展。

3 新农村经济管理举措

3.1 调整产业结构

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应当针对单一的农业结构进行调整。改变传统经济模式中主要依靠粮食收入为主要收入的经济模式,农村经营者应当针对单一型的农业结构进行合理化,现代化改革,使其朝向多元化,丰富化发展,这样有利于提高产品的市场需求,增大该农产品的社会核心竞争力,从而提高农民收益,切实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农业经营者应当结合本地特色,制定出符合生产环境需求的农业管理计划,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环保农业,形成有效的农产品产业链。

3.2 提高农村建设科技水平

因地区因素影响,农村科技水平普遍落后。为改善这个问题,可以加强农村电网建设,实现农村生产模式机械化、自动化、强化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从而解放生产力资源,并且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新型农村经济管理模式应当进行合理化改革,符合国情,出发实际,应注意与现代化经济发展需求形成呼应,融合信息化技术手段,并不断完善经济管理体制,明确各层级干部人员职责,以确保我国农业经济向着现代化、科技化、信息化、多元化方向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现代化信息化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发达国家审计发展及其对中国审计治理现代化的启示
《农业现代化研究》第五届编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