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技术:助力建构语文“情境课堂”

2020-12-17江苏省如东县掘港小学张秋芸

小学时代 2020年4期
关键词:情境课堂真知建构

江苏省如东县掘港小学 张秋芸

当下,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的时代背景,许多新媒体技术被广泛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比如校园无线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比如QQ群、微信、微博等软件。新媒体新技术构筑了一种图文并茂、形声兼备的多模态情境。新媒体新技术助力构建小学语文情境课堂。新媒体支撑下的小学语文情境课堂能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深度发生。

一、新媒体:建构“向知情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开掘情境教学空间,濡染、教化学生。所谓“情境”,是指“一种气场”。已故著名儿童语文教育家、情境教育的创始人李吉林认为,“好的情境”具有“真情美思”的特质。运用新媒体创设情境能让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心向,产生一种学习、探究的动力,产生一种自主学习的意向、倾向等等。这样的情境,笔者将之概括为“向知情境”。比如教学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观潮》,如何让学生感受波推浪涌、横贯江面、浩浩荡荡的钱塘江大潮?教师可以运用新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钱塘江潮来潮去的壮观现场视频场景。新媒体所呈现的钱塘江大潮的现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意向。新媒体技术可以辅助学生想象。学生结合课文中的描写,如“江面的薄雾”“镇海古塔”“小山”“人山人海”等,如“传来隆隆的响声”“出现一条白线”“逐渐拉长,变粗”等,如“漫天卷地”“风号浪吼”“涨了两丈来高”等,可以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场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照语文学科本质,更要关照具体学生。通过“向知情境”,学生就会自觉地调动思维,主动地进行想象,语文学习就会成为一段富有魅力的旅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向知情境”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催化剂、融合剂,能助推学生语文深度学习。有了“向知情境”,学生就会主动地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画面,从而领略钱塘江大潮的雄壮景象。

“向知”情境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催化剂”,能给学生的语文学习注入一种情意内驱力,从而激发学生深度思考、探究。较之于传统媒体,新媒体、新技术往往能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更全的感官刺激,因而有助于学生发挥全脑功能、协同活动,进而促成学生整体性的语文学习,生成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新媒体:建构“求知情境”

运用新媒体、新技术能创设一种“真情美思”的“求知情境”。如果说,“向知情境”旨在激发学生参与语文学习,那么“求知情境”就在于引导学生进行真正的语文情境学习。语文学习不仅要“以情促知”,而且要“以知怡情”。语文教学不仅要激发学生的理性思维,更要激发学生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通过“求知情境”的创设,可以引导学生的语文学习不断进阶,不断提升学生语文学习力,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比如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文中的一条线索是“游览顺序”(路上风光、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等),另一条线索是“水线”,两条线索贯穿全文。教学中,笔者借助新媒体、新技术,从网络上搜寻资料,按照文本的游览顺序,分别呈现金华双龙洞的一幅幅画面,引导学生在画面中移步换景,不断建构一种“求知情境”。通过这样的一种“求知情境”,笔者引导学生声情并茂地介绍景点。在介绍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回忆课文内容,更要组织自己的叙述语言,清晰地表示从洞口到内洞的各部分位置。不仅如此,学生还可以进行适度的语言加工,将各部分的特点有声有色地叙述出来。这一过程不仅仅是训练学生语言文字表达的过程,更是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写作内容、写作顺序的过程。在“求知”的语言表达、思维情境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置身于“求知情境”之中,学生能获得一种思维的挑战、一种潜能的深度激发。浸润于“求知情境”之中,学生能伸展开思维、想象的翅膀,从而在思维、表达之中不断生成语文学习智慧。

李吉林老师说:“通过情境,儿童能获得生动的具身认知和丰富的审美感受。”借助新媒体、新技术,能创设一种真、善、美的“求知情境”。这样的情境能够破除学生与语文的生活之隔,进而能消除学生的理解之“隔”、感受之“隔”、体验之“隔”和创造之“隔”。新媒体、新技术,始终能引领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天空展翅翱翔。

三、新媒体:建构学生“真知情境”

德国著名哲学家、辩证法的集大成者黑格尔曾经这样说,“熟知并非真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尽管学生能将教材文本记忆、背诵,但却并不能真正理解课文。新媒体、新技术,必须在引导学生探求“真知”上下功夫。建构“真知情境”,就是要用语文之真启发学生,用语文之情熏染学生,用语文之美引领学生,用语文之思启迪学生,要将语文教学切入学生语文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进行召唤。教师在教学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辛弃疾的词《清平乐·村居》时,借助新媒体、新技术创设乡村田园生活情境,能为学生打开通往古诗词教学的意境之门。在这首词中,首先是远景——“茅檐”“小溪”“青青草”,然后是近景——“翁媪”“大儿”“中儿”“小儿”。远景是物,近景是人。教学中,笔者运用新媒体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低矮的茅草屋,茂盛的青青草低小,溪上青青草,仿佛看到了茅檐虽然矮小,但溪边青草却极富生命力,远山像水墨画般层层叠叠、高高低低,层次分明。不时,还传来小狗的“汪汪”声、母鸡的“咯咯”声。舒缓的音乐将词所表达的清新秀丽、朴素雅静的意境渲染到极致。这样的情境突出了作者对这一家子人的“醉”的表达:翁媪的“媚”(相媚好)、“大儿的孝”(锄豆溪东)、“中儿的巧”(织鸡笼)、“小儿的邪”(卧剥莲蓬),情境营造了一幅“村居闲适图”。在对写作背景的介绍中,学生感悟到,伟大的词人辛弃疾晚年遭受排斥和打击,在志不得伸的现实背景下,投向乡村归隐生活的美好希望。这种闲适反衬了词人不得志、理想不能实现、处于金人铁蹄之下的水深火热的深深忧虑等等。新媒体、新技术创设的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而且能深化学生的语文认知。

创设“真知”的语文学习情境,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自能学习,注重通过情境引导学生的语文思维发展、提升。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情境能让学生获得一种挑战、一种深度激发。学生浸润于“向知”“求知”“真知”情境之中,能张开思维的翅膀,在对文本的深度探究之中生成语文学习智慧。

猜你喜欢

情境课堂真知建构
论相对独立的刑事涉案财物处置程序之建构
实验出真知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熟知非真知——其庸先生周年祭
分类求难题 讨论得真知
建构游戏玩不够
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课堂的路径
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课堂的创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