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递”城乡达四方

2020-12-16廖肇银陈旭军周围

江西教育A 2020年11期
关键词:章贡区村小教学点

廖肇银 陈旭军 周围

章贡区是赣州市的中心城区,是2014年江西省第一批通过“全国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国家认定的县级单位。

近年来,章贡区吹响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区的号角,在推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以专递课堂建设为抓手,以中心主城区学校为龙头,辐射全区4个乡镇的学校,专递课堂教学应用覆盖乡村学校,实现了教育专用资源向教育大资源转变、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向信息素养全面提升转变、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变,打破了农村专业师资不足、教师专业成长受限等瓶颈,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不断跃上新台阶。

[以完善机制为抓手,推进专递课堂建设常态化]

多年前,章贡区就多方筹集资金改善信息化基础环境,并为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動、师师互动,出台了《章贡区专递课堂实施方案》,大力推进专递课堂的常态化实施。而章贡区专递课堂与区域研修常态化考核平台也同步上线,形成了“行政牵头、电教支撑、教研跟进、师训保障、学校落地、督导考核”多方面协同推进专递课堂建设的新格局。章贡区还运用大数据分析,将督导成果纳入部门履职和学校办学水平考核体系。

上下联动,横向协同,章贡区各学校依校情制订完善了专递课堂建设和应用制度。大公路第一小学制订网络学习制度,包括外派机制、请进机制、培训考核机制;每年派出100余人次培训,并承担省市区或校本培训10余场;以年级组为单位,开展每周过关交流、每月阅读检查、每学期优秀评选,鼓励全体师生运用网络空间开展教研、备课和学习。红旗二小推出了名师工作室助推教师成长制度,成立了“肖荔名师工作室”。厚德路小学刘彦慧校长的“刘三姐党员名师工作室”等优秀名师工作室,带领年轻教师成长。“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从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名师工作室成员刘彩云说。

[以录播教室为基础,优化专递课堂应用环境]

章贡区在原有信息化环境基础上,将全区的录播教室进行整合、改造、升级,增加互动主机和各乡村学校、教学点听课端设备,建成城区名校+中心校+村小+教学点的片区内、乡镇内、乡镇间互联互通的便捷的专递课堂教学应用环境。全区已建成16个专递课堂主教室、24个接收教室,覆盖全区所有农村中心小学、村小、教学点,班级、教师、学生、家长、名师工作室网上空间开通率达到100%,形成了老师带动学生、学生带动家长的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新生态和新样态,为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区域研修等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优质的信息化生态环境,实现了教与学的无边界对接,学校也逐步成为“无围墙”的现代校园。

赣州市沙河中心小学积极邀请名师进课堂,借助赣教云平台开展网络直播活动,采取线上同步课堂、村小同步推进和线下专题讨论的办法,把刘三姐党员名师工作室、“悦读阅美”名师工作室、康宇斌名师工作室的课堂带给了全片区教师。这种线上线下推进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规范化发展,使得各层级教师的专业素养都得到明显提升。

章贡区城区名校通过专递课堂,将优质教育资源“专递”到乡村学校,真正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让偏远乡村的学生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在没有专递课堂的日子,经常要为一节课跋山涉水,去偏远的薄弱学校送教。如今,送教从‘线下移到了‘云端,更加便捷而高效。”红旗二小副校长曹鹏飞说。

[以专递课堂为纽带,组建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

章贡区充分发挥具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优势,以专递课堂为纽带,将城乡结对帮扶对象延伸至村小、教学点,以“强校+弱校”“一校+多校”“中心校+村小(教学点)”的模式,让全区4个乡镇与城区名校联姻,组建起由名校名师牵头的城乡教育发展共同体,并实现校际、片区之间的互联互通。每个片区发展共同体按学科组建若干个帮扶小组,由名师领衔,城乡学校相同学科教师组成研修团队,形成“双师”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的改变,加快了章贡区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办学品质的提升,呈现出城乡一体、学校集群、优质均衡发展的良好态势。

赣州市红旗二小黄屋坪路校区青年音乐教师刘媛媛第一次向沙石龙埠教学点和香炉山教学点上专递课堂《你的名字叫什么》时,面对缺乏乐理知识、拘谨的农村学生,她通过姓名游戏和拍击节奏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放下包袱,开心上课……几轮专递课堂教学下来,两个教学点的学生喜欢上了音乐课,从此悦耳的歌声在校园回响。“一学期下来,教学点的孩子们从不懂音乐到能够区别节奏类型、看懂音乐符号,增强了我对专递课堂教学的信心。和孩子们共同分享、快乐成长,是我从专递课堂中收获的最大幸福。”刘媛媛说。

借助专递课堂,章贡区组建了跨区域联盟体,滨江第二小学先后与于都县仙下龙溪小学、梓山中心小学结成了帮扶共同体,常态化开展专递课交流、学习。

[以培训为载体,提升专递课堂教学的实效]

为了提高专递课堂的实效,章贡区开展不同场景下的培训展示交流活动,帮助破解专递课堂教学瓶颈,提升农村教师综合素养和教育教学质量。

“凌源小学的孩子们,我们一起来跟着音乐模仿狮王走路吧!”赣州市大公路第一小学教师黄曦通过专递课堂给本校和远在水西镇凌源村教学点两个班的学生上音乐课《狮王进行曲》。两所学校、多个班的学生在黄老师的带领下学得不亦乐乎。

“开学初,专递课堂结对学校都会优先安排好常规课表,让城乡学生同老师、同课表、同步学,信息化让村小、教学点换了模样!”章贡区水西中心小学校副校长刘日亮说。

水西镇凌源小学距章贡区水西镇50余公里,是章贡区为数不多的偏远山区小学。学校位于一座山腰上,以前是隔年招生,2017年后实行每年招生,现有5个年级、45名学生、7女1男共8名教师,教师平均年龄22.86岁。除学校负责人廖鑫华外,教师都是近一两年新录用的大学毕业生。这里每个班级都配备了一体机,教师办公室配齐了台式和笔记本电脑,网络带宽200M。但8名教师都不是音体美专业教师,因此他们的音体美专业学习培训和学生的音体美课都是通过专递课堂实现无缝对接。

刚接触专递课堂,凌源小学的年轻教师既感到新奇,又比较茫然。对此,章贡区从改变专递课堂备课模式入手,化解年轻教师的困惑,将以主课堂教师备课为主,改为主课堂教师牵头、分课堂教师集体参与,强化课前网络集体备课,让参与专递课堂的每一名教师做到“三个熟悉、两个掌握”,即熟悉学情、教材内容、教学环节,掌握教学要求、助教要领,强化助教教师的即时配合和即时反馈,做到课堂板演同步、学生练习同步、教师点评同步。

“专递课堂就像一名使者,它告诉我们,山区孩子们的春天来了。专递课堂终将长成参天大树,呵护和帮助我们偏远山区的师生不断前行……”章贡区水西镇石甫小学教师钟胜男在学习体会文章中这样写道。

章贡区自2018年专递课堂实施以来,共开展课程专递343节次,惠及农村学校师生5862人次,乡村师生的综合素养有了大提升。近三年来,在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活动中,章贡区获国家级集体荣誉6项;全区教师荣获国家级奖项32人次,省级奖项960人次,市级奖项812人次。乘着教育信息化2.0计划的劲风,章贡区不断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专递课堂教学应用,并成为全区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学校优质均衡发展的有力推手。

猜你喜欢

章贡区村小教学点
书房里的“争吵”
规范农村教学点办园行为的实践与探索
教学点如何由“痛点”变“亮点”
村小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
特种兵的“味道”
章贡区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
村小支持行动
——把关注点延伸到基础教育的“神经末梢”
村小消失后对农村文明的不利影响
关于办好农村小学教学点问题的几点思考
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