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文明助推山地旅游景区发展以贵州省罗甸县“红水河”景区为例

2020-12-16

广东蚕业 2020年12期
关键词:红水河山地贵州省

汪 敏

乡村文明助推山地旅游景区发展以贵州省罗甸县“红水河”景区为例

汪敏

(安顺职业技术学院贵州安顺561000)

贵州山地的旅游资源丰富,在新的历史机遇下,正在努力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的山地旅游目的地。但山地旅游离不开当地村民的参与和支持,只有良好的乡风、民俗、民情,才能助推山地旅游产业的大力发展。文章以贵州省典型的山地旅游景区——罗甸县江水河景区为例,总结了红水河山地旅游景区建设的具体措施,乡村文明在景区发展中的做法,红水河景区仅用半年的时间,就被打造成为国内市场有影响力的山地旅游景区,说明其做法是值得借鉴的。

山地旅游;红水河景区;乡村文明

当前,贵州正以“旅游+”的做法,大力建设全域旅游,以“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的形象,建设世界知名的山地旅游目的地。随着贵州省人民政府“2019 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的召开,将“山旅会”品牌推向了国际视野。要树立大旅游观,借助旅游平台,做好“扶贫”工作,通过鼓励村民积极参与旅游服务、景区建设、乡村旅游,从而带动村庄脱贫致富,促进贵州省旅游产业“强起来”、乡村环境“美起来”、带动贫困群众“富起来”。这是“山旅会”召开的目标之一,山地旅游离不开当地村民的大力支持和参与,因此,乡村文明是基础,只有良好的民风、民俗、民情,才能助推贵州的“山地旅游”建设大力发展。

1 案例景区的选择

“贵山贵水迎贵客”,贵州本身是山区,境内92.5%的土地面积是山地和丘陵。2020年,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中,贵州有26 个村寨上榜,大部分是以发展“山地旅游”中的文化村落为主;贵州省在2019年、2020年相继发布的《第一批拟入选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乡村名单》《贵州省标准级以上乡村旅游村寨名单》中,分别有“山地旅游”传统村落型、户外运动体验型、传统技艺体验型等。调研小组通过对上榜的211 个村寨进行分析,结合最新的贵州省旅游资讯,从“山地旅游景区”建设和发展的现状、村寨和居民参与景区建设、发展至今的“乡村文明”变化来分析,发现贵州省有一批在山地旅游发展中,与乡村文明相融合,共同发展,最终实现乡村振兴的景区,如安顺关岭“冰雪小镇”、“黔西南州放马坪高山草原”、“黔东南州銮里侗寨”、“罗甸县红水河景区”、“黔南燕子洞露营基地”等。这些景区均是落脚于村寨,依靠乡村文明建设,采用“村集体+”的不同形式,得以改变村容村貌、村民意识、文明作风,使村庄走上乡村振兴的道路。最后,调研小组确定以做法较突出的——罗甸县“红水河景区”,作为实地走访调研“乡村文明”助推“山地旅游产业”发展的案例景区。

2 罗甸红水河景区概况

红水河景区位于贵州省黔南州罗甸县红河镇,是一个典型的“山地旅游”景区。2006年由龙滩水库蓄水而形成,水域面积30 平方公里。是集水上乐园、风情度假、热带观光、野外垂钓等为一体小、精、特的山地旅游胜地。目前已建成的漂浮栈道长5 127.37 米,荣获“最长的漂浮路径”吉尼斯世界纪录;是我国最大的漂浮游泳和漂浮水上乐园;是我国唯一的半岛夜光植物园;也是国家级水上体育运动游泳休闲基地。

3 红水河景区的成功做法

3.1 紧抓机遇,深谋发展

红水河景区原名“高原千岛湖”,水质清澈、碧波荡漾,却一直不为世人所知。2016年,“第十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黔南州红水河畔举行。罗甸县抓机遇,在充分论证和调研的基础上,决定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南亚热带风情旅游景点,并打造出国家级水上体育运动旅游休闲基地,建设漂浮栈道、漂浮泳池和漂浮水上乐园、半岛夜光植物公园。通过召开“旅发会”这一具有影响力的盛会,将不为人知的“红水河”景区推向国际视野。通过旅游业的大力发展,带动周边村寨居民脱贫、致富。

3.2 政府主导,引入实力企业。

有了前期的构想,政府引入合作企业。通过多次调研、协商。最终提出了“全产业链集成服务模式”,运用EPC手段,搭建景区建设系统平台,整合各类资源,让景区形成完整的内生发展机制。使红水河景区从零起步,以“差异化”作为景区的突破口,全新打造出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景区。

该公司策划方案的亮点是:“水上漂浮栈道”也是核心规划区。首先,在不破坏湖泊的山、水、岛自然风光的前提下,利用高分子密度水上工程专用抗老化专利浮筒、专用连接配件等材料建设而成,就像一只巨大的蝴蝶,翩飞于碧波之上,与周边的山体、岛屿完美融合。走道全长5.1公里,宽8米,刷新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其次,结合周边的环境,呈现夜景灯光秀,这场盛大的山水实景灯光秀表演,由灯光图案、色彩、灯光动态表演及背景音乐组合设计,为红水河景区增添了“夜经济”项目。最后,针对不同的人群,设计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南亚热带风情旅游区、国家级水上体育运动旅游休闲基地、漂浮泳池、漂浮水上乐园、半岛夜光植物公园等,增加了景区的观赏性和参与性。

3.3 创意亮点、营销推广

2016年,“黔南州第十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红水河景区召开,全新打造的景区一经“亮相”,就令人大吃一惊。从“营销”上来看,营销团队紧紧抓住了红水河景区特色的项目资源,借助旅发大会的平台,将红水河景区“暖冬”和“夜游”相结合,以吉尼斯认证的“全球最长的漂浮栈道”为核心吸引物,并使用“灯光+文化”的构思,奉献了一场为世人所铭记的灯光秀。

4 乡风文明助推“红水河景区”发展

4.1 塑造“诚信文化”,植根于村民心中

2007年,随着全国第二大水电站——龙滩水电站建成蓄水,罗甸县75.91 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淹没在水下,而世代居住在库区周边的红河村村民,整体搬迁到了规划的山顶拆迁房,这对村民来说,失去的不只是家园,更是一份赖以生存的生计。搬迁后的居民们一度以饲养“网箱鱼”为生,但久而久之,河水污染严重,镇政府下决心守住青山绿水,全力整治水库环境。

2016年,随着黔南州旅发大会的召开,红水河景区迎来了新的契机。一方面,县政府紧抓机遇,打造全新的景区,另一方面,大力开展“乡村文明”教育。

红水河景区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以生活在其中的村民为基本主体,村民是景区发展中最为重要的资源,因此,内生因素尤为重要。红河村大部分是布依族,思想固化,要想景区建成以后能靠内生动力良性发展,还要依托村民。村干部们走家串户,宣传景区建造规划,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家园的建设。并利用道德讲堂、场坝会议等方式,集合村民进行“诚信教育”,将“诚信文化”作为立人之本,倡导村规民约、民风民俗等非正式管理制度,并在田间地头、闲聊家常中,向村民们输入正确的价值观,为景区劳动力储备人才。

4.2 采用“村集体+公司+农户”调动村民积极参与

村民主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乡村文明和乡村振兴的核心。在红水河景区的发展过程中,除了聘任村民成为景区工作人员外,红河村还与贵州怡然休闲旅游有限公司合作,发展野外垂钓,发展村集体经济并未农户增收。因此,提高了村民们的合作参与程度,增加了村民们的意愿和行动力。村委会抓住景区建设应当有利于创建村民成长和发展的自治空间,培育村民们的现代化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真正发挥在建设中村民的主体作用。

4.3 紧抓精神文明建设、多渠道倡导乡村文明发展

景区发展带动了产业有效运转,许多在外务工的村民也相继回乡创业。目前,红水河景区带动周边群众农家乐26家,带动贫困群众50余人就业。为防止村民们带回外面的不良习俗,红河村紧抓“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从思想上引导村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在行动上守护赖以生存的景区和产业,为子孙后代们保留好财富。并通过“红水河旅游管理公司”、“贵州怡然休闲旅游公司”的平台,为在其中就业的村民们组织不同形式的学习活动,贯彻党的政策、方针,聘请专家、学者进行旅游业发展思路、游客服务理念等主题的讲座,提升了村民们的服务理念和水平。通过村民,再将这些知识传达给其家人和朋友。

村委会还通过文化墙、广播室、村文化活动室、微信群进行道德法制宣传和精神文明建设宣传,营造村庄内良好的乡风文明氛围。同时开展善行义举、文明户、好家庭评选等活动,大力倡导乡风文明建设,弘扬中华的传统美德,让村民们在服务中给游客留下“乡风朴实、诚实守信、邻里和睦、文明礼让、尊老爱幼”的好印象,让游客到景区能玩得尽兴,做一次又一次的回头客。

总的来说,贵州山地旅游景区大部分是以“乡村”为基点,从而打造、发展。村民应当成为山地旅游景区发展的重要内生力量,参与到山地旅游的建设和发展中,在山地旅游景区建设的过程中,“乡村文明”起着积极有效的助推作用;贵州少数民族居多,利用“乡村文明”建设的工作,贴近村民所需,宣传中华传统美德,建设美丽、宜居的乡村,改变落后的思想观念,鼓励村民积极地参与到山地旅游的建设中来,从而实现村民脱贫致富、乡村振兴。

[1]邓小海,云建辉.小、精、特:贵州山地旅游发展的现实选择[J].贵州社会科学,2017(7):162-168.

[2]陈水映,梁学成,余东丰,等.传统村落向旅游特色小镇转型的驱动因素研究——以陕西袁家村为例[J].旅游学刊,2020,35(7):73-85.

[3]文晓国,单铁成,李罗瑾.民族地区山地旅游精准脱贫路径研究[J].民族论坛,2018(4):82-85,96.

[4]杨秋婷.基于乡村振兴的山地旅游农业发展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9(3):165-168.

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NO:613);安顺职业技术学院基金项目及其它项目配套资助(安职院院级基金合2020ZC007号)《贵州省乡村文明调查研究》的研究成果

10.3969/j.issn.2095-1205.2020.12.72

F7

A

2095-1205(2020)12-145-02

猜你喜欢

红水河山地贵州省
技术创新永远在路上
——从我国第一代地铁车DK1到山地城市地铁车As
山地环境中景观营造策略探究
贵州省博物馆大悬挑超限结构设计
山地建筑竖向设计分析
红水河之百里画廊
2019年贵州省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
精神的落实与远游
红水河有三十三道湾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