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插水稻绿色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2020-12-16李彦红陆佰学

广东蚕业 2020年12期
关键词:工序害虫田间

李彦红 陆佰学

机插水稻绿色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李彦红1陆佰学2

(1.睢宁县凌城镇综合服务中心江苏睢宁221200;2.睢宁县农业农村局江苏睢宁221200)

水稻是徐州地区的重要农作物,近些年来,其栽培面积显著扩大。为提升水稻栽培的效益,徐州地区稳步推进机插秧工作。相较于传统的人工插秧技术,机插秧能够显著提高作业效率,有助于保证水稻产量和米质的提升。在机插秧实施过程中,需同步运用绿色栽培理念,这样既可以发挥机插秧的作业优势,又可以保证水稻的品质,进而推动地区水稻种植业的整体发展。

徐州地区;机插水稻;绿色高产

睢宁县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属季风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拥有充足的光照资源,年均降水量在922 mm左右,十分适宜水稻作物的生长。为提升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改善水稻种植效益,水稻机插秧技术得到大力推广。目前,徐州地区水稻机插率达到81%以上。进入新时期后,人们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日趋重视,绿色栽培模式得到广泛应用。在机插水稻栽培过程中,需综合运用绿色种植理念,最大程度降低水稻栽培对环境的污染,切实保障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1 本田整地

1.1 整地

机插水稻所移栽的植株只有矮小个体,只有做好大田耕整工作,方可以促进幼苗的快速发育。如果没有科学地开展本田整地工作,那么插秧机的作业质量将会显著降低。因此,栽培人员需将茬口、土壤性状等因素充分纳入考虑范围,对耕整方式进行合理选择。通常来讲,按照20 cm与30 cm以内的标准分别控制机械作业深度与泥脚深度,将精细耕整作业落实下去。要精细平整田面,保证田块高低落差在3cm以内。及时将田内的各种残留物彻底清除掉,包括杂草、杂物等。科学建设配套沟渠,保证能够便捷地实施排灌工序。在具体实践中,要对机械插秧时间进行准确预计,结合田间土壤类型,合理确定耕整时间。如针对壤土田块,耕整工序要于移栽前3 d左右实施。按照15 cm的标准控制首次干旋耕深度,之后按照10 cm标准进行1~3次左右的带水浅耕[1]。

1.2 基肥施用

为改善田块肥力,需做好基肥施用工作,搭配施用有机肥与食量的氮磷钾肥料。通常情况下,每吨稻谷需20 kg纯氮、10 kg五氧化二磷、20 kg氧化钾。栽培人员需将田土供应能力、肥料使用效率等因素充分纳入考虑范围,按照1:0.5:1的标准控制氮、磷、钾的配比。

1.3 化学除草

相较于常规栽培技术,机插水稻只有较小的幼苗,杂草问题很容易出现。因此,在实施移栽工序之前,要将灭草工序深入落实。部分田块容易出现较多的浅层杂草,包括鸭舌草、牛毛毡等,可拌和湿润细土与25%恶草灵EC等药物,向田中均匀撒施。完成撒施工序之后,按照7~10 cm标准控制田内水层深度,持续3 d左右,这样田间杂草发生概率能够得到显著降低。

2 机械插秧

2.1 早整地

和常规栽培相比,耕耙整地需提前3 d进行,以便早分解有机肥,促使秧苗早发。

2.2 浅水插秧

实施插秧工序之前,对田面进行整平处理,且将4cm薄水层构建起来,进行3 d左右的田面沉实后,机械插秧即可实施。完成插秧活动后,田内保持寸水状态。

2.3 移栽

依据相关标准和要求,合理控制机插秧苗的质量。要将中小型秧苗作为主要移栽对象,其中,最佳移栽时间为2~3叶秧龄。科学控制机插密度,避免密度过大或过小,否则水稻的光照、通风、养分需求将得不到满足,进而影响到水稻整体产量。一般运用浅插方式,保持3cm左右的深度,漏穴率不能超过25%[2]。

3 田间管理

3.1 活棵分蘖期

完成移栽工序后,需及时实施浅水浇灌工序,水层深度要保持在3cm左右,以便保证秧苗能够成活。进入返青分蘖期后,需将间歇灌溉理念贯彻下去,且积极开展露田处理,这样水稻株苗可更快萌发分蘖。田内苗数达到80%预定成穗数后,需实施搁田处理,以便促使水稻成穗率得以提高。通常情况下,幼穗分化期内适宜进行搁田操作,本阶段内水稻植株对水分的敏感度不高。搁田之后,实施灌水工序,如此反复数次。要综合考虑水稻品种类型,合理确定断水次数,通常保持在3次左右。搁田过程中,避免有裂缝出现于田内土壤中,否则容易影响到有效分蘖的发育和生长。部分田块具有深厚土层与较高的土壤肥力,存在着较多分蘖,可运用一次性重搁技术。分蘖期的田间管理工作会对水稻穗数、产量等产生直接的影响,机插水稻往往只有较短的有效分蘖时间,因此需对分蘖肥进行提早施用。一般要分次施用分蘖肥。若田内具有较高的肥力水平,则可将用肥数量适当减少,避免出现过多的高峰苗数,降低成穗率。通常情况下,完成移栽活动的10 d内,即可对返青分蘖肥进行施用,每公顷施用70~100 kg的尿素。若田块提前实施除草工序,则此阶段内不必进行化学除草工作,否则容易出现药害问题。一周后,结合幼苗生长状况,再次对分蘖肥进行追施,配合施用尿素与氯化钾肥。

3.2 拔节孕穗期

若田间一半左右的水稻植株主蘖皆达到2cm的伸长长度,即可判断水稻植株进入到拔节期。超过一半的水稻植株皆露出剑叶,水稻植株则进入到孕穗期。本阶段内,水稻植株具有较大的水分需求,若田间含水量不足,将会对稻穗形成造成不利影响,容易增多空秕粒,进而降低水稻产量。但深水漫灌策略并不适用,需保持半个月左右的浅水层状态,以便加快水稻植株根系的生长速度,促使穗大粒多的栽培目的得以实现。要巧施穗肥,促使颖花发育需求得到满足,颖花数得到增加,结实率才能得以提高。通常情况下,可从促花肥与保花肥两个方面追施穗肥。幼穗分化初期内施用促花肥,配合施用尿素、氯化钾等肥料。结合田间苗株的具体长势,合理确定促花肥的施用时间和施用量。同时,要综合考虑田间肥力与天气状况。若田块具有良好的地力,充足施用分蘖肥,且植株没有脱肥落黄等现象发生,则可对穗肥施用量适当减少。若苗木不具备良好长势,则需对穗肥适当增施。若季节晴天较多,可增加穗肥施用量。水稻植株出穗前20 d左右施用保花肥,结合水稻苗株长势情况,合理确定追施量。若水稻植株具备较浅的颜色,可适当增加施用量。通常情况下,配合施用尿素与氯化钾肥,每公顷控制在37 kg以内[3]。

3.3 开花结实期

水稻植株饱满粒数受开花结实期的直接影响,栽培人员需通过管理工作的科学实施,促进籽粒灌浆,避免水稻植株出现早衰的现象。要秉持干湿交替的原则开展水浆管理活动,避免过早断水。通常情况下,稻株出穗后的一个月内,具有较大需水量。栽培人员需将田间浅水层的状态保持下去,自然落干后及时灌水。出穗一个月后,水稻植株根系衰老日趋加剧,不能够良好地适应土壤还原性。栽培人员需运用间歇灌溉法,且逐步延长落干期,减少灌水量。

4 病虫害绿色防治

4.1 农业防治

首先,合理选择水稻品种,保证其具有较强的抗性。要对不同水稻品种进行轮种,这样病虫种群对水稻品种抗性的适应性能够得到延缓。收获过水稻后,需对土壤进行深翻。尽量构建土壤轮作制度,促使土壤的团粒结构得到改善。同时,要将田间各类杂草清除掉,破坏虫卵、害虫的繁衍环境。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可对播期、移植期等适当调整,错开害虫高发期。其次,要优化施肥技术,综合施用有机肥与无机肥。合理开展浇灌活动,促使水稻无效分蘖得到减少。在田间施肥过程中,需将底肥足、追肥速的原则贯彻下去,避免对氮肥偏施或过度施用。通过水肥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能够促使水稻植株的整体长势得到增强,进而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几率。

4.2 生物防治

首先,稻鸭共育。将水稻与鸭的共生共长关系充分利用,有助于控制田间病虫害问题。田间水稻进入分蘖期后,将适当数量的鸭子放养于田间,鸭子能够对害虫、杂草等进行捕食,有助于减轻田间虫、草、病等的危害程度。同时,鸭子的排泄物又可以充当田间肥料,改善土壤的肥力条件,增强水稻长势。其次,利用天敌。通过对昆虫天敌资源的利用,能够高效地抑制水稻害虫。如可将芝麻、大豆等种植于稻田田埂,这样蜘蛛、寄生蜂等天敌昆虫的控害能力可以得到提升,能够显著防治稻飞虱等害虫。在日常栽培管理过程中,栽培人员所采取的管理手段需避免威胁到天敌昆虫的生存。再次,植物诱杀。通过对本种技术的运用,能够促使杀虫剂的用量得到减少,不仅使农药的成本降低,环境污染问题也可得到良好控制。可在田间间作或套种诱虫植物,向诱虫植物上诱集田间害虫,进行统一消灭,避免危害到水稻作物的生长。如将香根草等作物种植于田边,可促使二化螟等害虫基数得到减少。

4.3 物理防治

首先,灯光诱杀。本种技术是利用害虫的趋光特性,合理设置光波,高效诱杀害虫成虫,促使田间虫口的基数得以降低。就目前来讲,频振式杀虫灯的应用较为广泛,其能够对稻飞虱、二化螟等害虫进行高效诱杀。栽培人员需结合田间虫害发生状况,合理控制杀虫灯的设置数量。其次,性引诱剂。本种技术通过对昆虫行为进行调节,促使害虫被定向诱杀。性引诱剂具备专一的防治对象,不会对人体健康、天敌生存等造成威胁,虫口密度可得到有效压低。如通过对螟虫雄蛾进行诱杀,螟虫的交配繁殖难以实现,这样下代基数将会减少。

4.4 化学防治

首先,种子消毒。通过落实消毒工序,可杀灭种子表面携带的病菌,水稻植株生长过程中病虫害的发生率也可得到控制。如部分地块容易出现恶苗病等病害问题,可利用40%的福尔马林溶液对种子实施消毒。其次,生物农药。相较于化学药剂,生物农药不会造成环境污染问题。如实施移栽工序之前,可对苏云金杆菌等生物药剂进行喷施,这样大田病虫害的发生率能够得到控制。如果水稻植株生长过程中出现纹枯病、稻曲病等病害,可向田间喷施井冈霉素等生物药剂。再次,化学农药。要对农药品种进行合理选择,保证符合绿色栽培规程要求,需具备低毒、低残留等特征。同时,运用新型植保机械,促使施药的安全性得以提升。

5 结语

综上所述,提高机插水稻的作业效率,能够显著改善水稻种植效益。因此,种植人员需全面掌握机插水稻栽培技术要点,切实凸显出机插水稻栽培模式的优势。同时,要贯彻落实绿色种植理念,最大程度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1]吴秉申.皖东地区水稻绿色高产高效机插杂交中籼稻栽培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8(12):17-17.

[2]吴心强,仲兆万,李小艳.水稻绿色高产增效关键技术集成示范成效及做法[J].农业与技术,2018(6):18-19.

[3]冯国华,王健康,张会云.苏北稻麦周年绿色高效栽培关键技术[J].大麦与谷类科学,2018(3):47-49.

李彦红(1975- ),女,汉族,江苏徐州睢宁人,大专,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农作物栽培管理等。

10.3969/j.issn.2095-1205.2020.12.35

S223

A

2095-1205(2020)12-70-02

猜你喜欢

工序害虫田间
强降雨过后 田间自救指南来了
120t转炉降低工序能耗生产实践
田间地头“惠”果农
害虫的克星——七星瓢虫
蜗牛一觉能睡多久?
浅谈SDS脱硫技术在炼焦工序中的运用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冬季果树常见蛀干害虫的防治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
土建工程中关键工序的技术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