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机械化发展探究

2020-12-16宋浩明郭子浪

广东蚕业 2020年12期
关键词:机械化农作物生产

万 良 宋浩明 郭子浪

农业机械化发展探究

万良宋浩明郭子浪

(荆楚理工学院湖北荆门448000)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农业生产方式正从传统向现代农业机械化生产转变,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技术支撑,对于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就农业机械化生产展开研究,分析了农业机械化的应用现状、重要作用及应用方向,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

农业机械化;生产

在农业发展进程中,机械化生产是转变传统生产方式、提高劳动效率的关键技术手段,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直接到关系国家农业经济发展。因此,开展农业机械化生产研究,对于农业发展及国民经济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1]。

1 农业生产机械应用现状

科学技术的进步加快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的进程,促进了我国农业劳动效率及农业生产水平的提升。目前,越来越多的农业机械设备已运用于生产实践,如各类播种机、收割机等,此类小型农业机械设备价格实惠、操作简便,受到广大农民的喜爱。但是,据调查,农业生产活动中大中型机械设备使用较为普遍,而智能化的高效率农机使用率并不高,并且在较为偏远的地区,农业机械化程度并不高,受传统农耕观念及耕地地形复杂的限制,大多数农民仍然以传统方式开展生产活动,对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积极性不高。基于农业机械化设备旨在将最科学、最实用的机械技术有效应用于农业生产,全社会更应该立足于当下农业机械化生产机械应用现状,有效打破和转变传统农耕观念、方式,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集中体现在提升劳作生产效率、提升农作物产量、产值及促进农业行业全面发展等方面[2]。

2.1 有效提升劳作生产效率

农业机械化生产对于农业发展最显著、最直接的作用就是提高了农民的劳作生产效率。根据生产效率计算公式,在同样的农业生产过程下,想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最佳手段是使用最少的劳动力获得最大的劳动成果,运用农业机械化设备能够有效减少劳动力,进而提升劳作生产效率。农业机械化生产能够有效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切实减轻劳动者在种植、耕作、收割等过程中的负担,带动更多人运用农业机械化设备。此外,劳作生产效率的提高还有利于缩短农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发展差距,促进其全面、良性地发展。

2.2 提升农作物产量及产值

通过农业机械化生产,一方面可以有效改善农作物的生长环境,确保各类农作物可以稳定增长,同时,机械化设备的使用还能保证农作物在最合适的季节或天气下进行播种和收割,有效减少其生长及收获过程中的浪费,进而实现对各类农作物产量的提升。另一方面,也能够进一步提升农作物产值,初级农作物产品往往价格低廉,而进一步加工后的各类农作物附加值将会大幅提高,目前,相当部分的偏远地区还无法将农产品进行正规商品包装及售卖,在严重浪费了农作物的同时,还给普通农民的切身利益造成损害。因此,推进农业机械化应用,在提升农作物产量和产值的基础上,更利于拓宽销售渠道,推动农业健康发展。

2.3 促进农业行业全面发展

我国在农业生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是在农业生产结构方面却长期以粮食生产为主要目的,目前仍然停留在此状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机械化生产的机械应用与推广。只有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才能从根本上转变此种状态,并确保农作物产品的产量及产值,方能进一步带动林业、牧业、渔业等行业的发展,并且农业机械化解放的劳动力也能够为农业甚至全行业提供足够的生产力,农业机械化在创造了更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带动相关行业机械化水平的发展和提高。此外,农副产品也能够带动相关行业发展,从而更好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并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创造契机[3]。

3 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目前,农业机械化在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范围极其普遍,主要体现在取代传统人工劳动、有效抵御自然灾害、室内农作物的培养、农作物生产抢收四个方面。

3.1 取代传统人工劳动

农业机械化最主要的用途即用于取代传统的劳作生产方式,解放劳动力,这也是其最关键所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有效推进的城镇化建设,目前农村的大部分人口,尤其是青壮年,均已转移至城市就业。传统的农耕方式体力负担较重,导致农村劳动力的缺失状况严重。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应用,极大地减轻了劳动负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粮食产量,也有效地解决了劳动者体力负担过重的问题。在未来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中,还应该转变农民的传统意识与观念,并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使用者的差异化需求,开发不同类型的机械化设备,全面实现对传统劳作方式的取代[4]。

3.2 有效抵御自然灾害

农业经济直接受气候条件、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而自然条件却是最不受人为控制的因素,其中洪涝、干旱、冰雹等自然灾害对于农业经济的破坏威力巨大,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产品质量及产量,不加控制甚至会酿成更为惨痛的悲剧。农业机械化的应用能够加强农作物的灾害防御能力,遭遇自然灾害后还能够通过机械化设备实现灾后恢复,进而将灾害造成的损失最小化。此外,如通过抽水机及机械化播种、收割机等机械化设备,还能够实现灾害前后的抢收抢种,再如保植机及飞机在病虫防治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甚至规避了自然灾害的影响。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每年由机械化抗洪排涝缓解的土地面积高达近七百亿平方米。

3.3 室内农作物的培养

塑料大棚等室内型的农业生产是进行室内农作物的培养主要方式。诸如大棚等室内结构通常较为简单,但可以在其内种植的农作物种类却丰富多样,因此,用于室内农作物的农机体积通常较为小型,并且还具有操作简单、集多功能为一体的特点。最为普遍的是室内耕整机,其配套动力系统较小,却配备有旋耕整地、犁地、除草等多种功能的机械部件,其工作生产效率及工作质量均是传统劳动力无法比拟的。再如常用于大棚的滴管设备,能够精准控制水量和棚内湿度,在有效节约用水的同时,还能够实现对病虫害的预防,进一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

3.4 农作物生产抢收

大部分农作物的播种、收割等都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在其生长过程中,一旦错过最佳种植或收割时期,将会对其产量及质量带来不可逆转的不利影响。而在传统的农业生产活动中,农作物各阶段的活动均需要大量劳动力的参与,在有限时间内完成特定阶段的工作任务,农业机械化设备的运用可以保证农作物生产抢收的时效性,确保在既定时间内实施相应的处理工作。如应用水稻种植机进行快速插秧,保证在最佳时期内高效率地完成此阶段的工作,同时有效减轻劳动者的工作负担;再如利用收割机进行农作物收割,其效率达到了传统人工收割的十倍以上,并能够确保快速收割,不影响下一阶段农作物的耕种。

4 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策

就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还存在的水平不高、机械化意识不强等问题,文章提出加大政策及资金的扶持力度、转变农业从业人员传统观念、加强农业机械化宣传推广、加快建立农机创新发展体系等方面的对策建议,促进农业机械化应用水平的提升。

4.1 加大政策及资金扶持力度

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要高度重视农业经济发展。农业机械化能够切实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进而提高国民收入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复杂问题,并为农业机械化发展创造条件。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视程度,通过政策、财政资金等支持手段,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必要的政策及资金保障,并且还可以通过政策进一步激发农业劳动者的积极性,增加农业机械化投入。

4.2 转变从业人员的传统观念

基于农业经济的重要地位及农业机械化普及率,我国当前尚有大量的农业从业人员。但是,一方面受传统观念限制,大部分偏远地区的农业从业人员的观念还较为传统,对于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差,并且对机械化生产的认识程度及接纳程度有限。另一方面,受农业从业人员的教育条件及综合素质限制,相当部分的从业者尚无法掌握机械化设备的操作技术,严重者甚至会导致产生安全隐患问题。因此,在接下来的农业机械化进程中,还应该注重转变农业从业人员的传统观念,有效提高其教育水平及综合素质,并在机械化设备操作过程中加强技术指导,切实保障设备使用的安全性。

4.3 加强宣传推广

农业机械化发展需要示范引领,相关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宣传推广方案,不断激发农民的自身优势,如可以通过建设农机示范中心等平台,为农业机械化创造有效的宣传平台,对农业机械化设备的操作及运用效果进行示范并推广。在此过程中,还应该注重对沟通交流及反馈渠道的建设,便于广大农业从业者将机械化设备的使用情况及改进需求建议有效反馈给设备开发者,从而更好地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值得关注的是,示范中心等平台应不断拓展宣传推广的范围,加强自身的专业性建设,为不断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应用氛围。

4.4 加快建立农机创新发展体系

创新是一切发展的前提,在推进农业机械化应用的进程中,市场需求的不断更新需要农业机械化的创新发展。因此,在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上,一方面应注重农业与机械化专业人才整合,切实培养农业机械化科技及推广人才,另一方面还应注重培养农业机械化新农民,切实培养出一批精通农业、工艺技术的新型农机操作者。此外,还应加强对相关新技术的研发,充分借鉴国内外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先进经验,更好地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 结语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已向现代化发展,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农业机械化发展不仅应满足农业生产需求,还应不断创新应用理念和技术,相关农业部门还应该加强对农业机械化重视程度,运用多种手段加强农业机械化建设并对其进行有效应用,切实服务于农业生产,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1]甘露,潘亚东,孙士明.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态势分析[J].农机化研究,2011,33(2):203-208.

[2]付迎祥,高刚毅.农业机械化与种植技术的关系[J].广东蚕业,2020,54(7):55-56.

[3]苏霄.分析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劳动力剩余的影响[J].广东蚕业,2016,50(5):19-22.

[4]杨敏丽.中国农业机械化与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3.

万良(1999- ),男,汉族,湖北黄冈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机械电子工程。

10.3969/j.issn.2095-1205.2020.12.14

S-1

A

2095-1205(2020)12-28-02

猜你喜欢

机械化农作物生产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厉害了!农作物“喝”上环保酵素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Inventors and Inventions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反生产行为差异化治理策略
微生物发酵生产DHA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