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家畜血吸虫病的防控历程与流行现状

2020-12-16李莉

中国畜禽种业 2020年6期
关键词:血吸虫血吸虫病家畜

李莉

(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唐村镇人民政府 273522)

日本血吸虫属于属扁形动物门、吸虫纲、裂体科、裂体属,雌雄异体,一生共经历虫卵、毛蚴、胞蚴、尾蚴、童虫、成虫等阶段,需要特异性物种钉螺作为其中间宿主[1]。尾蚴阶段是日本血吸虫的感染阶段,家畜接触含有尾蚴的水体,尾蚴经皮肤和黏膜进入体内,在身体游行,经历雌雄虫合抱,成虫在家畜等终宿主的门脉-肠系膜静脉定居并产卵,卵沉积在肠壁,肠壁破溃后随粪便排出体外。家畜粪便量大、粪便不易管理,另外家畜在洲滩上放牧流动性大,造成污染范围较大,因此,家畜尤其是牛的血吸虫病防控在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中发挥关键性作用。本文将我国血吸虫病的防控历程和流行现状介绍如下。

1 新中国成立前家畜血吸虫病感染相关情况

新中国成立前,国内外专家学者主要通过现场调查,初步了解我国部分地区血吸虫病感染宿主种类。1911 年,江西九江犬日本血吸虫感染被报道;1924 年,在福州水牛粪便中查到日本血吸虫虫卵,上述两个报道为国外学者报道。中国学者吴光在杭州、上海等地的调查中均发现了黄牛、水牛、山羊及绵羊的日本血吸虫感染现象,个别地区黄牛感染率为12.6%,水牛为18.7%[2]。值得一提的是,新中国成立前家畜血吸虫病的报道相对较少,且多为临床报告。

2 建国初期家畜血吸虫病流行情况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轰轰烈烈的血吸虫病防治运动在流行区如火如荼地展开,了解我国血吸虫病流行范围和流行情况后,50 年代后期累计查出我国约有病牛150 余万头。1957 年,安徽宿松一养殖场因日本血吸虫感染死亡416 头,死亡率达30%以上。部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江苏省耕牛感染率为23.27%,江西省耕牛阳性率31.83%,福建调查显示,黄牛感染率达到30.55%,水牛感染率为18.69%;浙江某县调查显示,黄牛、水牛的感染率分别为35.38%和15.14%。此外,部分地方调查其他家畜的感染情况也相继报道,湖南城陵矶山羊感染率为55.56%,云南凤仪及湖北靳春猪感染率分别为23.36%、67%;江西永修县抽样犬感染率达到56.66%[3]。上述数字虽然来自部分地方的局部抽查结果,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我国家畜血吸虫病的感染情况。

3 我国家畜血吸虫病防控历程

总结建国70 年来的家畜血吸虫病防治过程,我国家畜血吸虫病防治或农业血吸虫病防治主要经历以下4 个阶段[4]: 第一阶段(50~80 年代初期) 主要实施以灭螺为主的防治对策,主要是结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药物和环境改造灭螺。同时这一阶段也是我国家畜血吸虫病流行情况基本掌握的阶段,该策略的实施在水网型流行区具有较好的成效,广东、广西、上海等一部分县市区先后达到“基本消灭” 和消灭血吸虫病的标准,毛泽东主席光辉诗篇《送瘟神诗二首》 也在此背景下诞生。第二阶段(80~90 年代) 主要实施以化疗为主结合易感地带灭螺的防治策略,该策略实施的背景是治疗血吸虫病的高效药物吡喹酮问世及引入我国,另外,世界银行贷款资助中国血吸虫病防治项目启动。通过扩大调查、扩大化疗的方式对流行区各种家畜进行广泛化疗,显著降低了家畜感染率,有数字显示,通过化疗政策的实施,我国病牛数下降了47.08%,效果较为明显。第三阶段(90 年代初期~21 世纪初) 为实施试点探索、综合防治的雏形阶段。在这一时期,政府设立试点,农业预防的概念被提出,围绕此概念和思路开展了一系列生产开发和灭螺防病的农业预防工作模式,推行水旱轮作、水改旱,沟渠硬化,开发精养鱼池,建立沼气池等综合治理措施,在防病的同时带动流行区经济的发展。第四阶段(21 世纪初~至今)是面临局部疫情回升的新的预防问题下而提出的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家畜化疗的同时,以鸡带牛、家畜圈养和限养,发展替代经济等模式逐步应用到流行区,同时农业农村部提出“四大工程”概念,即重疫区村综合治理、以机耕代牛耕、沼气池建设和畜源性传染源控制。通过该策略的实施,我国社会持续进步,流行区血吸虫病防控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流行情况进一步下降。

4 现阶段家畜血吸虫病流行现状

根据现有统计数据可知,2013 年血吸虫病重点防治7 省份(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四川、云南、江苏) 牛的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下降至0.91%、0%、1.26%、0.31%、0.05%、0.05%和0%。2016~2018 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通报分别查出粪检阳性耕牛8 头、1 头和2 头。2018 年开始统计牛血清学查病数据发现,共计开展血清学检查225258 头,阳性2638 头[5]。

5 讨论

70 年来,我国政府、科研工作者和人民群众在血吸虫病防控中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取得了辉煌的防控成绩。家畜预防、农业预防是血吸虫病防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各种农业预防措施的实施及家畜血吸虫病的有效控制为我国各阶段血吸虫病的防控做出巨大贡献。实践证明,如果不能有效阻断家畜血吸虫病的传播,很难在我国控制和消灭血吸虫病。2015年,全国以县为单位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消除血吸虫病成为新时代、新阶段的新目标。“健康中国2030” 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我国要在2030 年消除血吸虫病,这是我国发出的对血吸虫病终极一战的强有力号角。看到我国血吸虫病防控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应清楚的认识到,我们在消除血吸虫病的路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进一步压缩钉螺面积存在很大困难,且存在钉螺复现和新发的可能性,尤其在现今环境保护等的各项措施进一步实施的情况下,我国钉螺面积基本维持在37亿m2;控制部分动物源性传染源仍存在一定困难,我国牛羊存栏庞大,牛羊养殖甚至为部分地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淘汰及禁牧后仍然存在复养现象;农业预防技术人员急剧下降,同时也是农业预防面临的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难题。另外,我国血吸虫病现今处于低流行状态,应用粪检查病技术虽然是血吸虫病诊断的标准,但其敏感性不足有可能导致部分病牛漏检,但这部分牛仍然是传染源,现今诊断技术滞后于现今低流行状态的需要。“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 是我们党和政府对人民作出的重要承诺,在最后的关键时期一定要再接再厉,发挥农业预防优势,总结以往经验,推进血吸虫病消除进程。

猜你喜欢

血吸虫血吸虫病家畜
抗血吸虫药物研究新进展
冷泻冷治 热泻热治 中医治疗家畜腹泻有妙招
《送瘟神记》
家畜类圆线虫病的分析、诊断和治疗
毛泽东与1950年代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以江苏省为例
兽医辩证治疗家畜腹泻症
家畜疫病防控与诊断治疗实践探究
血吸虫病是什么,防护措施有哪些?
血吸虫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对策
血吸虫并非“吸血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