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复合生态学理论的滨河景观规划设计分析

2020-12-15朱福勇

建筑与装饰 2020年31期
关键词:设计规划

朱福勇

摘 要 从复合生态学理论入手,研究滨河景观规划设计的具体思路和内涵。根据复合生态学理论基础,分析滨河景观规划的设计思路和基本原则,分析其实际的研究方法。以林芝市滨河景观规划设计为基本样例,分析从总体布局思路出发,构思具体的节点规划,构建内涵,文化思路,功能区别等,重视对植物种植设计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判断滨河景观设计的主要内涵。从制造园林手法特色入手,分析具体的功能、符号和应用方式,判断具体的意境思路。从林芝市滨河景观的探究思路入手,分析确定最终的规划设计特点,研究其营造设计的景观样式,以高标准、高要求的开发设计思路,分析确定最终的景观评价和管理参考意见。

关键词 复合生态学;滨河景观;设计规划

依据城市滨河景观整体设计思路,需要从地域发展、继承规划、动态性上分析,确定复合生态学理念的具体方法。重视高原城市化景观整体规划,分析确定设计思路,对比研究城市景观规划标准,以整体生态系统和功能角度入手,分析生态化系统循环流程,确定流动演变的独有特效思路,构建完备的区域化生态系统,促进城市整体生态系统的有效改善。

1复合生态化滨河景观拓展思路及内涵

(1)复合生态学标准。复合生态系统理念中,需要以人为本的生态群落为思路,注重意识主导规划,以自然环境操作为导向,注重加强物质流动性的依托。通过自然环境操作,对物质流动、社会体制、经络人体规范操作等进行生态系统判断。通过自然经济一体化的社会复合操作。实现人、资源、环境之间的实质调控,保证自然生态系统中各个成本之间的关系调和,重视复合生态系统内的子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组成关系调控。在运行中,表现为互相影响的功能发展关系。依托社会进步、发展改善等操作,重视生态系统内的状态维持和统一,实现对生产污染、消费污染的净化。另外,需要结合资源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分析生态化环境、人与社会之间的因果制约关系,做好互补操作。明确系统环节中的不畅通因素,判断对整个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内的循环标准,确定子系统所要保持的和谐关系,确定复合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关系。

(2)滨河景观。滨河景观是生态化系统景观的关键灵魂。以万物社会发展为依托,注重水体、河岸、陆地之间的生物关系。通过物质能量之间的交换,完成主体、媒介调控,逐步改善城市气候关系。作为生态城市发展效应,重视水体的流动感、生态美感,提升滨水群落的多样性,实现河道生态恢复治理标准[1]。

2复合生态理论滨河景观的理论价值分析

2.1 高原城市滨河景观设计规划

(1)生态建设原则。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关系,通过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可持续发展标准建设原则。从林芝市出发,分析高原河谷一带的气候变化,季节分明关系,日照长短。此地日照时间长,辐射大,容易形成风沙和洪涝等自然灾害,容易产生生态边缘效应,其生态结构较为复杂。滨河景观设计更加注重生态学标准建设原则,强化建立完备的生态规律体系,构建完备的生态系统。充分考虑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加强景观稳定化延展,动态平衡。通过加强植物生态化的作用水平分析,调整植物景观要素组成关系。依据滨河景观的实际情况,以提供防风、降噪、固沙、降温等功能为标准,重视还原美化环境关系,增强辨识度,从而确定滨河景观设计的关键依托要素,发挥植物生态化效益。

(2)景观美景评价的标准原则。从客观角度,对景观视觉质量标准进行评价。分析理论基础下的美学评价关系,按照景观资源价值,将景观视觉资源归集到景观资源的标准范畴内部。从景观认知入手,分析人与景观之间的交流过程,分析确定其景观价值印象。按照带状滨河景观的规划设计思路,加强体现精神场景配合思路分析,充分考量设计景观的美感。结合实际植被色彩关系,运用美景评估,确定景观美度评价思路,提供更加优化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案。

(3)经济建设原则。以植物强效的适应性标准为前提,以乡土种植为主。按照种植过程和操作思路,充分考虑树木的生长情况。在种植中,栽种不宜过密,需要采用合理的栽植密度,避免出现浪费的情况。按照种植间接关系,避免因为环境不适导致的种植病害发生,出现生长不良或死亡的情况。

(4)遵循的基本概念。精神场所下更加遵循现有场地的建设条件,发掘其中的价值,维护后续的发展关系和意义。重视强化资源互补,新增功能概念,构建完备的策略操作方式。以实现景观功能标准,保障生态对象结构策略为核心,提升关注度的同时,加强细节层、背景层的关键环节调控,构建完备的功能架构链条。在方案设计中,需要重视滨河景观规划中防护的主要功能概念分析,强化自然资源、人文建设思路,以营造滨河景观整体统一化发展为标准,提升景观功能的分区,保证人本生态的和谐统一。

(5)强化工布原则建设。按照工布文化基本要素,强化建立独立的滨河景观设计思路,重视文化贯穿下的色彩挖掘,行程特色化的“工布文化”背景思路,加强人与自然之间的沟通融合,遵照民族风俗和文化特征,在小空间分布中确定元素价值和意义[2]。

3規划设计思路

(1)分区规划思路。林芝景观设计中,需要重视以防洪、护林为重点,以满足居民主要游园建身为标准。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轴线和景点布局,分析空间的尺度和整体结构,划分区域,确定模块组合关系。依据模块的实际功能,分析景观的秩序和延展。

(2)复合化生态标准。按照滨河景观的整体规划设计思路,从场地、造型等思路上,确定高凸、曲深,分析生态场景下的生态转变,以不破坏原有地基材料为基础,适宜的调整地形改造模式,加强市政化道路缓坡景观的调控,提升观赏性,及时处理缓坡的同时,增强制备的稳固性和景观价值性。通过调整人性化措施,在缓坡上增加活力。调整植物设计种类布局,尽量选择本本树种,保证格局错落有致,层次鲜活。依据社会整体经济发展规划,加强社会文化价值优势价值[3]。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复合生态化理论滨河景观规划思路中,需要加强综合设计理念分析,以良好的设计标准为基础,加强滨河景观规划设计总体布局,明确设计规划的可行性实施方案,制定完备的设计思路,提供完善的生态化理念标准,确保景观设计符合实际操作规范标准要求。

参考文献

[1] 风景园林设计中生态学理念的运用[J].现代园艺,2019(18):103-104.

[2] 于琪,曹磊.华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居住区景观设计可行性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23):103-104,112.

[3] 王伟.生态学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569(12):61-62.

猜你喜欢

设计规划
园林园艺植物景观的设计与规划研究
数字化医院网络机房设计与其规划研究
探析新时期农村低压电网的安全运行策略
青少年教育营地规划设计研究
市政给排水设计规划要点
城市雾霾治理与园林景观设计与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高速公路附属建筑设施的规划设计分析
连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研究
数字化变电站网络接入与规划研究
探索城市改造设计规划中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