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教学实践 助推深度发展

2020-12-15杨素来

文理导航 2020年35期
关键词:综合与实践教学实践

杨素来

【摘 要】进入新世纪以来,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新增设“综合与实践”这一领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引入和实施,契合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教学做合一”中不断地探索与实践,教学中可以通过问题解决、综合应用、做中学来让学生感受综合与实践课的价值与内涵,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有用、可用、能用,进而想用、会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精神。

【关键词】综合与实践;教学实践;深度发展

“综合与实践”是《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一个特色,安排这一内容的意图在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引导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积累相应的活动经验,以此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与实践”由课外进入课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故而从问题的提出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可由学生自主决定。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部分学生在综合运用能力上有一定的困惑。基于此,开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具有现实的迫切性。

一、建立以问题解决的活动意识助推学生认知提升

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北师大版教材在学生学习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之后,也会插入相关的综合与实践活动;而每册教材中还专门安排了以“数学好玩”为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编排上对于具体的实践题,不再是以文字呈现出所有有效条件,而是考察学生在多个相关信息中提出问题,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策略。通过亲身的体验,使学生形成对数学的正确态度,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从而我们知道了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并不是单纯会解题,而是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搜集问题解决的有效信息的能力,利用获取信息探究解决方法的能力及与他人的交流活动中表达自己的思路的能力。所有问题出现和解决探究过程旨在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形成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经验。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好玩中安排的“尝试与猜测”,教材以中国古代重要的数学著作《孙子算经》中“鸡兔同笼” 问题展开学习的。按常规教学是鼓励学生猜测:鸡兔同笼,有9个头,26条腿。鸡、兔各有几只?解答这类问题有部分学生已经会了,教师提出要求:“可是今天的问题,不是要解出答案,而是你会用多少种解法解出答案?”不妨多留点时间让学生延展,运用分析、猜测、探究、画图等方法,最后学生能总结出了十三种方法:1.人见人爱的列表法:直观、易理解,还不容易出错;2.最快乐的画图法:画图可以让数学变得形象化,而且经常画图还有助于创造力的培养;3.最酷的金鸡独立法; 4.最逗的吹哨法;5.最常用的假设法A;6.最常用的假设法B;7.最牛的特异功能法A;8.最牛的特异功能法B;9.最牛的特异功能法C;10.最古老的砍足法;11.史上最坑的耍兔法;12.最万能的方程法;13.最万能的方程法。

从问题解决的角度设计方案,确定综合与实践活动的设计思路,设计方案时应该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融入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和科学探究思想方法;二是要体现数学知识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的价值。

二、建立以综合应用的活动模型发展学生实践能力

数学综合與实践活动课不是新授课,但是新授课是开展好数学实践活动的重要基础。因为数学实践活动是一个知识群、一个单元或者一个阶段数学新知识学习之后,为了提高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进一步培养问题解决能力,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专门开展的实践活动,因此,没有新授课作为基础,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就无从谈起。

比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六年级《圆柱的认识》一课时,圆柱成了同学们谈论的焦点。教学不能只停留在旧知认识,而是要舍得花时间组织开展实践活动,通过观察、触摸、制作圆柱体,用他们的亲身实践深入地理解、感悟圆柱的特征。引发学生深入地探究这些问题:圆柱展开图的一边与底面周长相等吗?如果相等,那么圆柱展开图周长公式是什么?能提出这些问题,归根结底在于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

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是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既需要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也需要学生具有应用知识的能力;因为知识也只有在应用时才迸发出生命力,才是活的知识。学生更好地学会学习,是我们深化地开展综合与实践的几点思考。

三、建立以做中学的活动方式培育学生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数学学习需要理性的思考,但同时也需要感性的感悟,特别是空间知识的学习更是离不开制作。该类型我们主要的操作方法是:先范例吸引激发学生的兴趣,形象有趣的作品往往能马上吸引住学生的眼球;学生照猫画虎;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开发出自己独特的作品。在设计与制作过程中,我们还特别关注了学生个性的张扬和深度的探索体验。这意味着,在教学中不管采取何种的活动形式,都必须通过活动来促使学生积极地“动脑”。

比如:在进行“制作尺子活动课”,我们先展示了制作好的尺子,美丽漂亮的尺子一下子抓住了学生们的心。想不想也来做一个,迫不及待的学生早动起手来了,激发学生展开互比,比比谁的作品最有个性,结果学生一个比一个做的夸张,做得漂亮。学生用自己制作尺子进行实践测量活动,情绪高昂,学习数学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中国的教育太重视书本和生活没有联系”。教育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基于此,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从课程出发,让学科知识延伸于走向生活,走向体验,与生活相互融合。比如在一年级《认识图形》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就从生活中找一找这些图形尝试着将它们画下来,这样在上课时学生对于这些图形尝试着这些图形的认识会更清晰,记忆更深刻。又比如这是一位富有理想的老教师开展的四年级下册《栽蒜苗》综合与实践活动,正因为学生在实践认真观察记录,所以得到了小蒜苗的第一手成长资料,并写出了《蒜苗成长记》的纪实作文。由此可以看出,教师敢于放手让学生实践,激发学生无限潜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培育学生思维的发展。

综上所述: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是一种“问题解决”的数学活动;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是一种知识“综合应用”的活动;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是“做中学”教育思想的体现。

【参考文献】

[1][美]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第四版)[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钟启泉,崔允漷,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课题项目:泉州市鲤城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第一批立项课题“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有效性的策略研究”(LCJG125-044))

(福建省泉州市昇文小学,福建 泉州 362000)

猜你喜欢

综合与实践教学实践
灵活应用综合与实践题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的困惑与破解
关于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案例探究
让“综合与实践”活动“活”起来
基于三维软件和云班课APP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