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互动教学方式探讨

2020-12-15席丽君

文教资料 2020年26期
关键词:互动教学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席丽君

摘   要: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学生通过阅读教学,能够积累新词汇,学习新短语和写作手法,培养语言应用技巧和语文思维,增长认知和情感体会。本文阐述了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积极开展各种互动沟通活动,促进师生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教学环境的必要性。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互动教学

所谓互动教学并不是简单的沟通交流,而是以教学大纲为框架,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生意识为核心,致力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积极互动、有效合作的意识和能力。采用多种灵活有效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是所有语文教师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师生之间的通力合作,交流知识经验和思想情感,丰富师生的教学体验和知识积累,实现共享共识、共学共进。

一、初中语文阅读互动教学现状

(一)教学理念落后

尽管已经有很多学校开始将互动教学法应用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但是仍然有不少学校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究其原因,一些初中语文教师是在应试教育之下成长起来的,本身的观念就是应试教育的外在表现,难以适应新时代教育形式的快速发展。他们在教学中固执己见,选择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被忽视,“满堂灌”成为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方式,教师强制地将自己的思维和“标准答案”详细地分解灌输到学生的脑海中,以培养他们应对考试的方式和技巧。导致初中语文阅读课堂缺乏有效互动,师生对话仅仅存在于朗读、阅读或者间歇性、偶然性的几个过渡问题中,并没有实质意义。甚至某些教师认为学生应该安安静静地在课上听教师讲课,自由讨论和朗读行为会扰乱课堂纪律和课堂秩序,学生会借此讲话、开小差,降低课堂教学效率[1](29-31)。

(二)教学方式单一

互动教学法是一种系统性的、多层次的教学模式,并不单一指师生之间简单的问答互动。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最常见、最普遍的互动模式是问答。语文教师在讲解一篇课文时,随机抽取几位学生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或者对某一小段进行朗读。所谓的互动课堂仅仅展现了简单的师生互动,并没有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合理设计互动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学节奏和教学进程,具有较强的单一性和随机性。比如学习《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文,教师一开始先抽学生朗读课文,然后根据文章的格式、顺序对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子作出详细讲解,最后让学生回答“本文的主旨是什么?”“本文的结构是什么?”“闻一多先生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本文的中心段是哪段?”“说一说文中描写闻一多先生人物形象的句子,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等等简单直白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文章的回顾和基础的思考,甚至很多时候学生不用思考就能回答。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打击了学生思维的活跃性,降低了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缺乏教学目标

为了互动而互动是目前初中语文互动式教学法中最明显的弊端之一,任何一种教学方式的应用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和指向,要清楚此种教学方式是为了实现怎样的教学目标而存在。事实上,不少初中语文教师没有正确掌握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没有准确了解互动式教学法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强化学生基本能力的意义所在。一些教师只是单纯为了达到教学大纲要求而互动,使得课堂互动形式流于表面,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二、初中语文阅读互动教学方式

(一)以生为本的互动式教学

开展互动式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使彼此之间发生积极且有益的转变,从而提高师生的语文素养,有效适应社会时代的变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改革和突破,打破了教师的绝对主体地位,将学生从被动听讲转化为主动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意识和学习方法为主,让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初中语文阅读开展互动教学,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综合素养作为教学的根本目的,以更灵活、更宽松、更自由的教学方式,全面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围绕学生开展各种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有意识的框架构建和知识补给,形成完整的事物主体和内在学习动力[2](188)。

比如學习《苏州园林》,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苏州园林的图片,以学生的感官体会增强对中国古典园林之美的理解和体会,从文章的描述中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对我国建筑的精巧构思和恢宏大气产生美好的印象与自豪感。还可以朗读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让学生对阅读文本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个性阅读下的互动课堂

人作为独立的个体,思想情感的差异性表达是最基本、最显著的特征,新时代,我们需要培养的是不同性格、不同能力、不同思想的专业型人才。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以个性阅读为根本开展互动课堂,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遵循“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最高宗旨,以客观、公正、公平的态度开展互动教学。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分析,初中学生普遍存在“向师性”,不管成绩好坏,几乎所有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关注、鼓励和肯定,希望感受成功和进步的喜悦满足。互动式阅读教学一定要注重这种共性下的个性体现,要“善于将学生引进一种力所能及的、向他们预示着并且使他们得到成功的脑力劳动中”。最基本的要求是教师尽量摒弃所谓“标准答案”的束缚,积极引导学生大胆表达想法和理解,并且鼓励学生从更多不同的角度思考阅读文本的含义。如学习《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学生可以说说自己对叶圣陶先生的体会,也可以说说对作者的一些理解,还可以大致说说本文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情感,更可以对叶圣陶先生言行进行深入解读[3](136)。

(三)问题激趣是互动的关键

问题可以引发思考,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阅读理解并不是单纯地、强制地向学生灌输某种思想或理论,而是通过一种客观与主观相结合的文本阅读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和质疑。教学实践发现,反向的、否定式的问题常常能达到不错的激趣效果,比如学习《观沧海》时,除了简单地对曹操志向的研究解读之外,我还提出了一个更深入的问题:“曹操在诗中表现出了远大的志向,最后实现了人生抱负了吗?为什么?”对历史有基本了解的学生都知道“一代枭雄”曹操的丰功伟绩,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却败走华容道;他生前止步于丞相之位,死后却被儿子追封为魏武帝。在历史进程中,曹操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一页,了解他的生平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解读文章。对于这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情景看,会有不同的答案。这种开放式的问题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和思维活力,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

(四)资源拓展与综合性活动

教材的资源是有限的,并且因为作者思维、见识和环境的限制,很多文章存在一定的谬误,需要教师进行资源拓展,通过互动教学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认知。同时,教师应该以阅读为主,积极开展各种教学活动,通过学生之间知识情感的交流沟通,实现互補互学、互相促进和自我提升。比如学习《岳阳楼记》时,教师可以开展“文学创作讨论活动”,从《岳阳楼记》的创作过程和作者的生平出发,让学生对作者创作本文的意图和思想进行分析,了解作者是怎样在没有到过岳阳楼的前提下创作出这样一篇脍炙人口、传诵千年的经典文章的,同时要求学生以更客观、更公正、更真实的态度看待文学创作的基本要素。

(五)科学评价是互动的升华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内容的总结,是教学的必要过程,能够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强化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认知,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全面且清晰的逻辑思维和知识架构。在初中语文阅读互动教学中,科学的教学评价能起到明显的导向作用,根据评价维度,教师应该积极采用师生互评、生生互评、自我评价三维结合的评价方法。比如,师生互评的重点在于教师对学生整堂课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为学生学习探究指明方向。需要教师在评价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同时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做出评价,阐述自己学习到的和不清楚的知识,对教师和自己观点不符合的地方进行分析,说一说自己学到了什么?欠缺了什么?需要改进什么?还可以说说自认为教师在教学中有哪些需要完善的。生生互评着重表现出学生从个人角度看待他人表现,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学生自评模式是学生在对比分析和总结归纳后,对自己行为表现的看法,能有效强化学生的自我概念,树立清晰的自我认知。

三、结语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互动教学,是新课标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也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个人需求。立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时代背景,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个人思想理念,以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营造有趣、轻松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阅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韩良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互动教学方式的探讨[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04).

[2]石东.互动教学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7(10).

[3]向锦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高效生成途径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12).

猜你喜欢

互动教学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互动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