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实践性知识培养研究

2020-12-15张万喜

文教资料 2020年26期
关键词:高职学生

张万喜

摘   要: 建构主义、行动导向法等理论对高职学生实践性知识学习至关重要。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企业访谈,明确工作室制对高职学生实践性知识学习的重要性。由于工作室制没有普及、校内实训基地不够完善、实践师资力量不足、评价方式不够科学、校企合作不够深入,提出了加大实践课比例、落实工作室企业导师制、加强实践课“双师”队伍建设、改革实践课教学模式和采取多元评价方式等建议。

关键词: 实践性知识培养   高职学生   企业调研

1.引言

工作室制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一致肯定;国内工作室制实施已有十余年的历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1](68-72)。但此前的研究过于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且多从宏观层面研究,对学生实践性知识状态及形成机理认识不足、突出不够,导致此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技能培养方向与内容不清。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以高职学生为切入点,以高职学生实践性知识结构和形成机理为线索,以工作室为实施单位,找出实践性知识的获得方式和途径,目的是提高高职学生实践性知识学习效率。

2.访谈结果及分析讨论

除了通过问卷对高职学生进行实践性知识的学情调查外,还事先列举访谈问题及提纲,走进企业对企业专家进行一对一深度访谈。同时,对相关企业的高职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实践性知识学习及运用、工作室制的实施情况,掌握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找出高职院校实践性知识教学及工作室制实施的不足,为后期的教学改革奠定基础。我们设置了8个选择性问题,但并不限于选择性回答。在调查人员和企业专家一对一的深度访谈中,让他们畅所欲言,调查人员做好翔实记录,以备分析讨论之用。最后一个问题是开放性的,希望企业专家对高职院校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2.1专家访谈

共有18位专家参与访谈,结果归纳如下:

问题一:“您认为近两年我校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如何?”专家认为,“动手能力强,实践能力强”的8人,占44.44%;“实践能力较强”的6人,占33.33%;“实践能力一般”的4人,占22.22%;没有人认为“实践能力较弱”。

问题二:“您认为我校毕业生在校学习的实践知识能应对目前所从事的工作吗?”认为“能很好地应对”的6人,占33.33%;“能较好地应对”的6人,占33.33%;“基本能应对”的6人,占33.33%;没有人认为“无法应对”。

问题三:“您认为我校近两年的毕业生工作能力与往届比是否有所提高?”认为“工作能力明显高于往届”的7人,占38.89%;“工作能力稍高于往届”的6人,占33.33%;“工作能力与往届生大致持平”的3人,占16.67%;“工作能力弱于往届”的2人,占11.11%。

问题四:“我校近两年的毕业生工作能力与往届相比有哪些方面提高呢?(多选)”认为“用于实践的技能型知识能力”的13人,占72.22%;“语言能力”的6人,占33.33%;“面向现实解决问题的能力”的11人,占61.11%;“新知学习能力”的6人,占33.33%。

问题五:“贵单位中工作表现突出的毕业生有什么共同特征呢?”认为“人际关系良好”的1人,占5.56%;“有坚定信念”的7人,占38.89%;“反思能力強”的6人,占33.33%;“动手能力强”的4人,占22.22%。单位不同,对人才要求不一样,但都不太看重人际关系。

问题六:“为了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您认为学校最应该培养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是什么呢?”认为是“解决问题的能力”的6人,占33.33%;“沟通能力”的1人,占5.56%;没有人认为是“学习专业相关知识的能力”;“运用专业相关知识的能力”的11人,占61.11%。

问题七:“您觉得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对毕业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有帮助吗?”认为“有很大帮助”的7人,占38.89%;“有较大帮助”的11人,占61.11%;没有人认为“没有明显帮助”或者“根本没帮助”。

问题八:“您认为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对毕业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体现在什么方面?(可以多选)”认为是“工作流程、工作内容熟悉”的14人,占77.78%;“新知识学习较快”的10人,占55.56%;“人际关系良好”的4人,占22.22%;“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的11人,占61.11%。

问题九:“请您给我校学生培养提出一些建议。”

专家建议:给学生推荐一些上手快的实操平台,如shopee等;职业教育课中,提前帮学生建立良好的就业意识,增强抗压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处理问题、批判性思维、与企业沟通的能力;提高英语实际运用能力:能与外国人正常交流,能掌握中心大意,抓住要点,口语表达流畅,主题讨论、日常交谈表达清楚,语音、语调正确;大学英语四级以上,用英语流畅表达日常事务,快速准确理解外国客户,能与各国客户进行日常生活交流(专业词汇可在入职后培训学习);能快速准确读懂工作、生活中常见的英语应用材料;用英语流畅撰写简历等;培养职场人际关系及沟通规范,体现专业性。

2.2毕业生访谈

对16位高职毕业生进行调查(主要为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调查对象为近5年的毕业生深度访谈,所在企业的地区、企业的性质、岗位不尽相同,结果如下:

问题一:“你认为你所在的二级学院开设的实践类课程(课程实训、见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设计、技能竞赛等)对现在的工作有帮助吗?”回答“有很大帮助”的9人,占56.25%;“比较有帮助”的6人,占37.5%;“基本没有帮助”的只有1人,占6.25%。

问题二:“你认为你所在的二级学院开设的实践类课程对你帮助最大的是哪类课程呢?”选择“校内实训课程”的5人,占31.25%;“顶岗实习课程”的6人,占37.5%;“社会实践活动”的2人,占12.5%;“技能竞赛”的3人,占18.75%。

问题三:“你认为学院开展的项目实操式教学对现在的工作有哪些帮助呢?(可多选)”选择“工作流程、工作内容熟悉”的11人,占68.75%;“新知识学习较快”的6人,占37.5%;“人际关系处理良好”的4人,占25%;“解决工作实际问题有效”的8人,占50%。此项为多选题,毕业生的意见集中在“工作流程、工作内容熟悉”有68.75%,11人和“解决工作实际问题有效”有50%,8人。

问题四:“你认为在校学习期间企业专家的授课对你现在的工作有哪些帮助?(可多选)”认为“熟悉未来工作场景”的14人,占87.5%;“拓展专业知识”的8人,占50%;“了解前沿专业动态”的8人,占50%;“增加学习动力”的6人,占37.5%。

问题五:“你认为在校学习期间所在二级学院开设的哪个课程对你现在的工作帮助最大?”选择“语言类课程”的4人,占25%;“实践类课程”的5人,占31.25%;“商务英语课程”的6人,占37.5%;“考试类课程”的只有1人,6.25%。

问题六:“您觉得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对毕业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有帮助吗?”选择“有很大帮助”的7人,占43.75%;“有较大帮助”的8人,占50%;“没有明显帮助”的1人,占6.25%。

问题七:“您认为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對毕业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体现在什么方面?”认为“工作流程、工作内容熟悉”的9人,占56.25%;“新知识学习较快”的2人,占12.5%;没有人认为是靠“人际关系良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的5人,占31.25%。

问题八:“请你对学校教学管理提出一些建议。”

毕业生建议归纳为,教学管理系统要前沿;教学内容要结合时事热点;英语知识和专业知识结合;注重学生性格培养;加强实践技能培养等。

3.访谈结果分析及讨论

通过对企业专家访谈及毕业生跟踪调查,课题组发现,实践性知识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3.1学生实践能力有待加强

访谈中,高职毕业生提到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发现实际动手能力不强;在具体任务完成时,会发现以前学习的实践性知识掌握不够牢固,书到用时方恨少。企业专家和高职毕业生普遍认为,熟悉工作流程和内容、了解未来工作真实环境很重要。

3.2校企深度融合不够

从企业专家开放性问题回答和学生的访谈中都可以得出,校企合作还需进一步加强。高职学生对岗位工作流程不熟悉,学生上手不够快,对企业文化和相关制度知之甚少,具体操作陌生,不能直接上岗,在校期间并没有“做中学”“学中做”。

3.3工作室制范围待拓宽

目前,少数高职院校的少数专业实行了工作室制,外语类专业几乎没有,远远不能满足高职学生实践性知识获取的需要。目前高职院校的实践性知识学习主要还是传统模式,限制了学生实践性知识学习的效率。

3.4学生基础知识培养需加强

访谈中企业专家提到,学生的基础尤其英语基础知识非常重要也是学校教育的重点。基础知识是培养学生素质的,学生的基本素质高了,专业学习就能得心应手。每个企业的业务范围不同,要求的具体技能也不一样,学生入职后,企业会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使学生快速掌握,事半功倍;学校所教的专业技能型知识,学生在校期间无法深刻认识和体会,学习的主动性不强,效率不高,只有在企业实岗中意识到知识不够用时,才会让他们有迫切感,学做一体时,学生的学习效果更佳、求知欲更强。

3.5校内实践教学条件有限

企业专家认为,学校应邀请企业一线的行家里手参与教学,充实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师资,缓解因市场发展快带来的校内教师师资知识结构老化及力量不足问题;学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与合作企业共同创办实体公司,既可做业务,又可供实习。目前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真实公司很少,不能满足学生真实场景实训实习的需要。

4.意见及建议

4.1加大实践课比例

重视实践教学,加大实践课的比例。营造真实工作场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近年来,高职院校重视实践教学,纷纷增加实践课程比例,但仍然不能满足高职学生未来岗位的要求。高职院校培养的技能型高素质人才,他们的优势和特长就是动手能力强,实践课程设置仍需改进。

4.2落实工作室企业导师制

企业专家讲座和兼职上课、从企业引进教师是高职院校提高师资队伍素质的途径;工作室导师制的落实是有效的实施方法。倡导企业专家和学校实践课教师双导师制,目前企业导师真正参与工作室管理与指导的微乎其微。落实企业导师对学生一对一指导,与学生一起接项目、做项目,实现校、企、生“三赢”。

4.3改革实践知识课程教学模式

改革实践性知识教学,实施模块式、项目式、实操式。采用“活页式”教材,打破传统理论体系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校期间置身于未来岗位真实场景,更快更好地学习知识,缩短学、用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的竞争力。项目式教学增加了教学的真实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实现了学用结合。

4.4改革实践课评价方式

将项目开发及实施、企业工作绩效等纳入实践课评价,并将项目资金、项目的收益、成果转化等纳入考量,形式可为论文、报告、大型作业展示等。可将自评、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注重形成性评价。

4.5改善校内实践条件

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实验实习条件,以“双高建设”为契机,规范和完善校内实训场所,加强实践教师队伍建设。引进企业专家充实师资队伍,培养现有教师,优化实验实训环境。

5.结语

高职学生牢固掌握实践性知识,有利于将来可持续发展,增强职场竞争力。通过企业专家和毕业生访谈发现,高职学生的实践性知识学习方面还存在不足,只有实施实践教学改革、切实落实工作室企业导师制、开展校企深度融合、加强实践课“双师”队伍建设、创新实践课教学模式和采取多元评价方式,才能提高高职学生实践性知识学习效率[2](137-140)。

参考文献:

[1]廖顺珠.“行动导向”视角下的商务综合英语教学[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8(6).

[2]李靖舒.师范类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策略探析[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

湖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学研究课题:面向高职生实践性知识培养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ZJGB 201805)。

猜你喜欢

高职学生
英语行业化教学下高职学生职业规划研究
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缺失的因素及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