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探索“互联网+”学生管理模式的新思考

2020-12-15欧佳

文教资料 2020年26期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互联网+互联网

欧佳

摘   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成为社会主义新时代浪潮的后浪。辅导员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应秉承“以生为本,服务育人”的原则,充分依托“线上”平台,构建“互联网+”学生管理模式。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从线上沟通、线上教学方式、线上思想引领、线上心理育人等多个维度,探索“互联网+”学生管理新模式,将新时代的中国精神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将全过程育人与全方位育人有机融合,让大学生成为新时代的奔涌后浪。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互联网+”   学生管理模式

伴随经济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给大学生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尤为明显,他们的生活、学习方式乃至思考问题的模式等均发生了变化,开放式的互联网思维成为主要思维模式。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强,适应能力提高,意识形态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在此背景下,高校需要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思想的发展,让其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成为高素质人才。

一、“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1.延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

互联网的一个巨大优势是打破时间、地域、空间乃至文化等层面的限制,让人们不用出门就可以得到大量新的信息和资讯,能够便捷地和外界进行沟通和互动。可以说,互联网+实现了各个方面信息的全球化。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呈现出新的特征,即教育的全球化和信息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变得更加多元化,教育内容更加丰富,让大学生的思维教育空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2.消除了大学生沟通交流过程中的障碍。

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最关键的是和他们多交流,聆听他们的心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属于专业课程,教育目的多是改变学生的主观思想,让其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最重要的是学生放下心中的防备,真心地与教师沟通。但是,在日常生活中,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会让大学生心生戒备,害怕隐私泄露,还要考虑其他因素的干扰。在互联网+时代,网络互动能够很好地去除这些因素对学生心理的影响,消除他们的戒备,很多时候甚至可以随时进行溝通和交流。

3.提高了大学生对思想思政教育的兴趣。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非常单一,学生觉得这一科目的学习非常枯燥,对思想政治缺乏学习兴趣。互联网+时代,教师可通过视频、图片、音频等多种方式综合进行教育,激发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学习兴趣。

二、高校辅导员所面临的新态势

1.数据时代高校辅导员迎来新境遇。

辅导员的工作主要围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日常管理等展开,经常需要精准地向学生传达通知精神,从通知的落实方面把控细节,逐一执行学校学生管理的各项要求。与学生、家长、班主任不间断地联系,依托高校易班线上平台,通过线上学生活动、蓝牙线上点到、线上学生信息库等,全方位地了解学生思想、学习、家庭等状况,特别对于家庭经济困难、有心理障碍的特殊重点学生,应当精准地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上面千把锤,下面一根钉”,辅导员肩负着上传、下达、摸底、沟通、上报等全方位的学生管理工作。

2.互联网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在网络社会发展的初期阶段,辅导员工作主要通过线下的语言交流,网络为辅。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辅导员工作形式发生了变化,各项学生工作开始依靠现代网络技术开展,两微一端、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成为辅导员与学校、学生、家长之间交流的新路径。

3.社会舆论思潮的冲击与融合。

舆论媒体作为社会的稳定器,在网络时代面临新的挑战。辅导员应当好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守望者与捍卫者,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主流声音成为思想韵律的最强音,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势有效转化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力量,引领学生成为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的主旋律,弘扬正能量,筑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互联网长城”。

三、一些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问题

尽管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高校辅导员有了新的使命和要求,但是到了具体的落实环节,采用的教育模式、教育内容等都不能跟随时代同步革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依然不高。高校辅导员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有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素质不够高。

当前,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任务相对偏多且比较复杂,其中,琐碎的行政工作占据了大量工作时间,让辅导员无暇顾及其他。很多时候,辅导员的工作重心并不能放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甚至对于有的高校辅导员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仅能算是“副业”,工作重心还是放在职称的晋升,教学和教研的工作任务方面,自我意识形态有待提升。同时,不良的思想给高校辅导员带来了一定的冲击。新媒体传播速度极快,一条信息在短时间内就可以蔓延开来,新思想的冲击容易造成辅导员的困惑。至于工作内容方面,部分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工作还停留在表面,新思想和新理念没有被辅导员吸收,用来武装自己的头脑。

2.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有待创新。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思维主要受思想政治课程的影响。辅导员要想让学生接受思想政治理论,将其精华融入教学过程中,被学生吸收,就要帮助大学生理解并掌握这部分知识。然而在现实中,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比较薄弱,内容还停留在形式方面,导致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准则方面产生了一定的问题。运用简单的说教方式,有时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即便表面上看学生没有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表示反对,但思想政治内容和方法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每个大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思想和性格有着明显的差别。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运用的方法和思政课教师采用的方式没有本质的差别。可以说,辅导员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几乎就是思政课教师的重复。此教育方式无法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准,甚至有可能给学生带来负面的心理影响。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该针对学生当前存在的问题,采用不同的形式提炼教育的精髓,提高学生政治思想方面的觉悟。

四、关于构建“互联网+”学生管理模式的几点思考

1.构筑“线上”沟通机制,实现人文关怀。

着力于网络无形的战场领地,让沟通浇灌网络思想阵地的“种子”。及时反馈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与学生心贴心地交流,建立“学院—班主任—辅导员”三级联动机制,充分发挥三全育人导师的作用,做到“网络”与“思想”对接。定期筛查有无心理异常、交流障碍的同学,对重点关注的同学及时建立网络台账。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一部分人自卑、自尊心较强、缺乏有效交流。假如高校辅导员直接和他们沟通,难免存在诸多顾虑,很多时候不愿意对辅导员吐露心声。互联网+时代,高校辅导员可以通过微信、QQ等与学生进行网络互动,普及心理健康调适的知识,给予学生更多关心、关爱。

2.创新“线上”教学方式,营造学习氛围。

进入高校之后,学生之间的模仿变得更加突出。学生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有的时候甚至会超过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网络数据时代,大学教育方式更多元化,高校逐步开启互联网+学习的新模式。例如慕课、微课、VR教学等方式应运而生,应当充分利用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相互促进的作用。通过召开主题网络班会,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建立学生家长群,强化家校沟通,引导家长积极配合学生管理工作,共同管理好学生学习生活;发挥易班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育人功能,通过后台数据报送学生上课签到情况,对学习情况进行考勤。为了构建良好的校风、学风,进一步增强学习效果,辅导员可以积极组织学习计划打卡活动,分享学习计划、学习心得;学生之间可以自发组建学习小组,由班级“学神”们成立“學霸小分队”,为同学们录制“学神日常”短视频,提供在线知识点答疑,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着力“线上”思想引领,凝聚防疫力量。

高校应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的育人载体和信息平台,引导学生坚定信仰,激励学生励志勤学,与时俱进。辅导员应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QQ群、易班工作站等渠道,推送国家时事热点,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学生组织通过开展“热心慰问送温暖,爱心传递在身边”志愿服务活动、“不忘初心践使命,看我青年力量”微话题活动、“爱学习,自立身”学习生活VLOG等主题活动进行知识宣传与思想引领,引导学生发挥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职能。同时,辅导员利用网络平台,积极宣传感动中国的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让学生通过观看这些人物的视频等,深化认知,激发情感共鸣,让他们从内心真正认可这些人物的行为并自觉效仿,以他们为榜样,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爱国理想,逐步形成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

4.筑牢“线上”心理育人,实行一对一负责制。

心理育人工作是十大育人体系的重点工作,辅导员是大学生的灵魂导师,对于心理排查中的重点学生,掌控学生的位置尤为重要。在日常管理中,高校应实行教师一对一负责联系制度,实现家校社协同一体育人机制。充分利用线上学生数据库,收集并核对学生的生源信息,更全面地掌握学生的信息,明确学生信息的真假性,掌握学生的第一手资料,做到知己知彼。此外,创建群聊模式,为学生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了解。高校辅导员要对有特殊情况的学生,比如家庭经济困难的重点学生,定期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表示关怀,宣传国家有关的资助政策,做好心理疏导。可以采用微信、QQ群文档接龙、易班定位、问卷星调研等互联网途径,收集心理异常学生关注的焦点。让辅导员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领路人,聚焦立德树人,关注心理健康,为学生照亮前方的路,指引前进的方向,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五、结语

探索“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新形态,既能完善网络思政的阵地建设,又能考验辅导员如何“网”住学生的心。在网络信息化发展时代,辅导员应紧握“互联网+”的抓手,点亮思政之光,凝心聚力引领大学生的青春成长,践行初心与使命,用坚守书写青春的答卷。

参考文献:

[1]黄韬.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精准资助育人创新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8):12.

[2]田魁园.“互联网+”视角下高校育人机制探析[J].智库时代,2019(42):5-6.

[3]薛少青.基于大数据的高校精准资助育人体系构建及实现路径[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0):1-6.

基金项目:湘南学院2018年度校级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8XJ75。

猜你喜欢

高校辅导员互联网+互联网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