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下套种白芍栽培技术

2020-12-15徐兰宾

乡村科技 2020年22期
关键词:白芍套种根部

徐兰宾

(亳州市谯城区谯东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安徽亳州236800)

安徽省亳州市是全国著名的四大药都之首,而谯城区谯东镇是亳州市中药材种植基地,有着传统的中药材种植习惯,如何让中药材种植和林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成为基层林业技术人员共同面对的课题。鉴于此,笔者主要介绍林下套种白芍栽培技术。

1 白芍品种与习性

白芍主要有蒲棒和线条2个农家品种。线条叶芽大且长,生长周期五六年,根细长、质实,粉性足,不中空。蒲棒叶芽小、面密集,生长周期三四年,根短粗、质松、不分权,四年生以上易中空。

白芍性喜温和、较为干燥的气候,耐旱忌湿,喜阳光又耐半阴,怕涝,水淹6 h以上时全株死亡。

2 林下套种白芍栽培技术

2.1 套种时期

林下药材种植主要是在林木生长前几年,树冠小,林下有充分空间资源满足中药材白芍生长需求。

2.2 选地和整地

选择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疏松、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或黏壤土。白芍不宜连作,前茬选择豆科作物为宜。栽种前精细耕作,结合耕地667 m2施用经无害化处理的农家肥2 000~3 000 kg或商品有机肥100~200 kg加氮磷钾三元复混肥25~35 kg。深翻土地30~60 cm,耙平做畦,畦宽1.2~1.5 m、高30~40 cm,沟宽30 cm。四周开排水沟,以利排水。

2.3 分株繁殖

分株时间以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为宜,此时白芍地上部分已停止生长,根茎养分最充足,分株栽植后根系尚有一段恢复生长的时间,对来年全株生长有利。白芍收获时,先将母株的根掘出,振落附土,剪去芍根,晾晒1 d,选择根茎健壮、芽头饱满、无病虫害的芍芽,顺着白芍的自然分离处用利刀将根分开,分割时每块芍芽上留饱满芽头芽苞三四个,底座厚度约为1 cm。根部切口最好涂以硫磺粉,以防病菌侵入,晾晒一两天即可分别栽植。如果不能及时栽种,选不积水的阴凉处进行芍芽的短时沙藏保存,遮阴保湿。

2.4 栽植

2.4.1 栽种时间。一般秋季作物收获后,9月下旬至10月底均可种植白芍。

2.4.2 穴栽。穴深5~7 cm,每穴放入芍芽1个,芽头向上。蒲棒按行距70 cm、株距40 cm开穴,667 m2种植2 400株左右;线条按行距70 cm、株距50 cm开穴,667 m2种植2 000穴左右。栽后压实,培土成垄,垄高10~15 cm,防冻保墒。

2.5 田间管理

2.5.1 中耕除草。栽后翌年3月中旬进行松土保墒,以利出苗。每年应在追肥前中耕除草,做到田间无杂草。夏季结合抗旱中耕除草,做到田间无杂草,同时抗旱中耕保墒;冬季进行清园防病。

2.5.2 培土。在根际培土10~15 cm。干枝枯叶应及时清出田外处理。

2.5.3 晒根。从栽后第3年开始,每年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把根部周围的土壤扒开,根上部露出1/2,晾晒5~7 d,把须根晒萎蔫。晾根后及时覆土压实,目的是抑制侧根发生,保证主根粗壮。

2.5.4 追肥。白芍好肥性强,从栽后第3年开始,春季结合晾根,667 m2追施氮磷钾三元复混肥50~60 kg。施用肥料时,应注意氮、磷、钾三要素的配合,特别对含有丰富磷质的有机肥料,尤为需要。冬前植株枯萎时,为促进萌芽,667 m2追施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2 000~3 000 kg或商品有机肥150~200 kg。

2.5.5 浇水。栽种时浇一次定根水,以后遇干旱适量浇水,多雨时要及时排水,保持干湿相宜。

2.5.6 摘花蕾。每年春季现蕾时,除有目的保留外,应及时摘除全部花蕾,以减少养分消耗,有利于根部膨大。

2.5.7 清除枯叶。霜降后,白芍地上部分枯萎,此时应剪去枝杆,扫除枯叶,清出田块集中处理,以防止病菌下土越冬。

2.6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采用农业防治措施、物理防治措施,辅以必要的化学防治措施。

2.6.1 农业防治。选用健壮芍芽,培育健壮植株;实行轮作换茬;加强肥水管理;保持田园清洁,及时清除杂草、病残体、前茬宿根和枝叶。

翻开案卷,谢晖在主政新疆劳教、监狱系统时期,对工程项目建设“情有独钟”,横加干涉,可谓一手遮天。2002年1月至2010年9月,谢晖任自治区劳教局党委书记、局长期间,采取给机关相关业务部门安排或直接给所属劳教所主要负责人打招呼等方式,致使全疆劳教系统66项工程未进行招投标就开工建设。2010年9月至2013年6月,谢晖出任自治区监狱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全疆监狱系统工程项目共108项,均未实行公开招投标。而谢晖却从中大肆收取老板们的“好处费”。

2.6.2 物理防治。采用黑光灯诱杀金龟子,减少蛴螬危害;采用青草或桐树叶引诱地老虎进行人工捕杀。

2.6.3 化学防治

2.6.3.1 白芍早疫病。亳州市白芍叶部病害发生面积较大,又称轮纹病,严重影响白芍的产量和品质。早疫病主要为害叶片,最初呈深褐色或黑色、圆形至椭圆形的小斑点,逐渐扩大后成为直径1~2 cm的病斑,病斑边缘深褐色、中央灰褐色,具明显的同心轮纹。严重时病斑相互连接形成不规则的大病斑,病株叶片枯死、脱落。选用30%苯甲·丙环唑乳油1 500倍液和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 500倍液,第1次用药时间为4月中旬,5月上旬进行第2次施药,后续注意田间观察,如有病害发生趋势,可进行第3次防控,注意交换用药。

2.6.3.2 白芍白绢病。该病是白芍常见的根部病害,一般植株受害后叶片变小变黄。在潮湿条件下,受害根茎表面或近地面土表覆有白色绢丝状菌丝体。在夏季多雨高温时节,土壤潮湿,发病严重。发病初期,使用23%噻呋酰胺2 500倍液喷雾防治,或交替使用啶酰菌胺、氟唑环菌胺、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配合使用生物制剂100万孢子/g寡雄腐霉菌10 000倍液喷雾或灌根。

2.6.3.3 白芍灰霉病。灰霉病为害花时,花变褐软腐,并生有灰色霉状物。而叶片一般从下部叶片的叶尖或叶缘开始染病,病斑呈褐色、近圆形,有不规则层纹。茎受害严重时,叶片枯萎脱落,植株生长衰退。为有效防治白芍灰霉病,可将白芍与大豆等作物进行轮作,轮作期在2 a以上;秋季将白芍的枯枝落叶及病残株集中烧毁;及时摘除花蕾、排水,并增施磷钾肥,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发病初期,选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喷雾防治,用药两三次,隔5~7 d防治一次。

2.6.3.5 锈病。受害初期,叶面出现淡黄褐色小斑点,不久扩大出现橙黄色斑点,而后散出黄色粉末。白芍的枝、叶、芽、果实都可受到伤害。发病初期,使用10%苯醚甲环唑1 500倍液或粉锈宁、烯唑醇等叶面喷雾防治。

2.6.3.6 根腐病。发病初期,使用70%恶霉灵3 000倍液灌根,或2 000亿孢子/g枯草芽孢杆菌3 000倍液灌根,或使用氰烯菌酯、戊唑醇、苯醚甲环唑、氟硅唑、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等稀释一定倍数后进行根部喷淋。

2.6.3.7 蛴螬。在土下取食为害。在幼苗期,地下根茎的基部被蛴螬咬断或大部分被咬断,地上部分枯死;在成株期,白芍地下块根被咬食,形成空洞、疤痕,从而影响白芍的产量和质量。幼虫危害期从4月开始,6月中下旬危害最重,严重时使地上部分枝叶变黄枯萎。蛴螬的防治主要依赖于化学农药,生产上常用辛硫磷、乐斯本等,每年防治2次,第1次是定植时施药或春季4月上旬结合晾根施药防治越冬幼虫,第2次是当年夏季(7月上中旬)施药防治当年孵化的低龄幼虫。可用辛硫磷或乐斯本2种农药防治,第1次可拌毒土或拌诱饵施于根部,第2次可用辛硫磷或乐斯本药液对根部浇灌。由于上述药剂持药期为一两个月,生产上需要多次施药,费工费时,防治成本高。并且由于药剂难以施入蛴螬活动危害区域,防治效果不佳。推荐使用辛硫磷微囊缓释剂,于白芍移栽时,将药剂兑水喷雾或拌沙施于移栽穴中,立即覆土。产品持药期一两年,省工省时,而且防治效果在90%以上。

2.6.3.8 地老虎。3龄前的幼虫多在土表或植株上活动,昼夜取食叶片、心叶、嫩头、幼芽等部位,食量较小。3龄后分散入土,白天潜伏土中,夜间活动危害,常将作物幼苗齐地面处咬断,造成缺苗断垄。可用20%氯虫苯甲酰胺3 000倍液喷雾,或用90%晶体敌百虫150倍液蘸桐树叶,或拌炒香的麦麸配成毒饵于傍晚撒于田间或畦面上诱杀地老虎幼虫;用90%敌百虫1 000倍稀释液或75%辛硫磷乳油700倍稀释液浇灌根部。

2.6.3.9 叶螨。成螨或若螨群集于叶背上,以刺吸口器吸食叶片汁液,受害部的叶片正面出现褪色小点,严重时小点合并成无定形褪色斑。叶螨危害白芍较轻,主要发生在6—7月白芍生长后期。虫害发生初期,可用5%阿维菌素2 000倍液或20%哒螨灵乳油1 500~2 000倍液喷雾防治。

3 套种效益

套种白芍的林地里,树木的长势要远远好过未套种的。原因在于,白芍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施肥、浇水,同样为林木生长提供了大量的肥水;套种的白芍在生长过程中挥发出多种精油,驱散或杀死一些害虫,从而可有效预防森林病虫害的发生。

实践表明,发展种植药材为主的林下经济,可以对林木产生以耕代抚、改善土壤、提升土壤肥力和防虫治虫等附带效应,从而对林木生长和林分质量提升产生明显的促进效果。

猜你喜欢

白芍套种根部
白芍-甘草药对及其主要成分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黄瓜套种苦瓜 赶早上市效益高
草莓大棚套种西红柿亩增收2万元
白芍炮制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进展
白芍总苷调控Sirt1/Foxo1通路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修行
想露果实的马铃薯
我爱这样的清晨
白芍粳米粥 缓解颈椎不适
国企高管薪酬需“根部”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