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东莞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0-12-15

乡村科技 2020年22期
关键词:东莞市农业文化

周 虹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东莞523808)

休闲农业的理念是由19世纪30年代美国提出来的,逐渐在意大利和奥地利等国家兴起,其发展背景是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快速增加,为了缓解都市生活的压力,人们渴望到农村享受暂时的悠闲与宁静,体验乡村生活。我国休闲农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至此,具备满足城市居民观光旅游和休闲娱乐功能的休闲农业,在全国各地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脱颖而出。2015—2017年连续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到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特别是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从13个方面支持休闲农业发展,休闲农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扶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打造有影响力的休闲农业示范县,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时至今日,作为乡村振兴的主打项目,我国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方兴未艾。

1 东莞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2013年3月15日,广东省东莞市政府下发了《关于推进东莞市都市农业发展的意见》(东府办〔2013〕32号)和《关于印发加快都市农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明确提出要为观光休闲农业项目用地提供政策支持,以加快发展集生产、生态、生活等功能于一体的都市农业。东莞市在加快都市农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中设立了观光休闲农业发展专项资金,一次性奖励市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的投资主体10万元,分别奖励省级、国家级示范点(村)30万元和100万元。

2014年12月10日,东莞市首批3家市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新鲜出炉,分别为东城街道周屋社区水稻生产基地、清溪镇溪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休闲农业基地、望牛墩镇东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奥运蔬菜基地[1]。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召开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东莞市坚决贯彻落实解决好“三农”问题,将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农业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通过农业服务产业来增加农民、农业、农村收入。2018年9月24日,由东莞市农业局、东莞市旅游局及东城街道办事处联合举办了“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暨“畅游东莞”秋季农业旅游活动启动仪式,以绚丽多姿的光影水舞表演展现美丽东莞的历史文化底蕴与打造幸福现代城市的成就[2]。2019年9月,东莞市共开放了33个农业休闲采摘园供市民游玩,同时启动了2019年麻涌旅游文化节活动。在为期2个月的麻涌旅游文化节里,民俗文化、生态旅游、曲艺艺术、水乡文化等领域[3]发展异彩纷呈,初显湾区旅游经济新典范。

2 东莞市休闲农业发展优势及面临的障碍

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的珠江三角洲,餐饮业、制造业和物流业非常发达,与地级市中山市和顺德区、南海区合称为“广东四小虎”。2019年,东莞市月平均工资达到7 885元,位居全国第9位。截至2019年末,东莞市户籍人口数为251.06万人,常住人口846.45万人;人口存款总额高达2 576亿元[4]。

2.1 东莞市休闲农业发展优势

东莞市地方特色农产品和美食非常多。其中,初级农产品有麻涌香蕉、石碣龙眼、虎门番荔枝、大朗荔枝,特色美食有中堂鱼、糖不甩、塘厦碌鹅、荔枝柴烧鹅、冼沙鱼丸、七彩龙须东星斑、龙舟饼、万江腐竹、糖环、麻橛、麦芽柚皮糖、咸姜水、蕉芋、虎门麻虾、虎门膏蟹和东莞腊肠等。这些农产品和特色美食把东莞市鲜为人知的风土人情、人文生活和农耕传统文化展示给社会,发挥耳目一新的传播力,为吸引来自不同地域或国家的旅游者提供了可能,让消费者在品味美食的同时,了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阶段的东莞市流传下来的农耕时代岭南地区的传统样貌和风俗习惯。

东莞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东莞市距离北面的广州市50 km,每天有17条中短途汽车线路、10个车次K字号快速列车、3个车次T字号特快列车、65个车次C字号高铁、18个车次D字号动车往返于广州市;59辆长途客车和102个车次的列车往返深圳市,每天都有往返我国澳门和香港的直通车,86辆长途客车和79辆不同类型的列车往返惠州市,104辆长途客车往返中山市。可以说,东莞市的交通线路四通八达。

2.2 东莞市休闲农业发展面临的障碍

东莞市休闲农业发展水平偏低,总体设计不足。地方政府没有对特色农产品和美食文化的形成进行深度挖掘,包括对所处地理位置的气候因素、土地资源环境、农民生活习性和文化水平、经济条件及旅游观光群体等都缺乏必要的调查研究,项目同质化问题严重。多数地区休闲农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5],观赏性、科普性、文化性、娱乐性和实践性缺失,导致重游率低、效益差。

东莞市对休闲农业园区的宣传力度不够。有学者经调查研究发现,东莞休闲观光农业景点宣传力度不够,完全没有看到广告的人占调查人数的36.36%,看到过一些的占60.47%,仅有3.16%的人表示看到很多[6]。

3 乡村振兴背景下东莞市休闲农业发展对策

乡村振兴战略为东莞市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政策红利。如何抓住这个大好时机,把东莞市休闲农业做到有特色、有文化内涵、有知识性、有可实践性和可观赏性,实现可持续发展,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3.1 政府加大资金投入

东莞市因其制造业发展而成为世界加工厂,并带来了物流业、文化娱乐业、住宿和餐饮服务业的大发展,也带来了税收的增加。因此,建议政府在每年财政预算方面有条件地为休闲农业提供一些支持,以稳定休闲农业开办者的心,让他们放松心情做长期投资和发展休闲农业的打算。

3.2 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吸引民间资本开发休闲农业

改革开放40多年,仅东莞市就培养出大批亿万或千万富翁。这批人的年龄大部分在50岁以上,他们功成名就之后,很多人都有从事休闲农业供自己修身养性和获得一定经济效益的打算。如何把这些潜在的投资者变成现实的投资人,需要政府出台一揽子优惠政策,如休闲农业发展土地供给方面、休闲农业园区外公共设施建设方面、休闲农业投资人在东莞市购房方面及从事其主营业务方面都有一些可操作性的激励政策,以吸引民间资本投入东莞市休闲农业发展。

3.3 提高休闲农业的文化内涵

建议休闲农业的投资者尽可能多地查找拟兴建休闲农业园所在位置的历史文化,包括历史人物和事件、特色农产品和美食形成的渊源、农耕文化的变迁、风土民情和民间艺术、科学技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等,以提高休闲农业的文化内涵,让休闲农业显得更加丰满,提高其科普性和可读性。

3.4 提高客户群体的辨析度

调查发现,到休闲农业旅游区观赏的客户群体以有小孩子的家庭和中老年人家庭居多。原因是,城市中到处林立的高楼大厦和冰冷的水泥挤压了都市里小孩子与大自然接触的空间,加之建筑物里大多是小孩子学特长、补习功课的教室和内容单一的游乐场,使得大部分家长都想在小长假期间或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带孩子到农村走一走、看一看,在与大自然充分接触的过程中了解一些农产品的耕种知识、乡土人情、历史文化等。而中老年人因退休后无事可做,基于提高生活质量的考虑,大多会结伴到休闲农业观光区游玩。因此,休闲农业旅游发展要考虑儿童及中老年人的需求,在具备观赏性和休息性的同时提高科普性、健身性、可实践性。

猜你喜欢

东莞市农业文化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东莞市耐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东莞市耐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莞香杯”第四届东莞市诗歌大赛启幕
东莞市耐撕机械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