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业经济转型发展面临的机遇及途径

2020-12-15张腊梅

乡村科技 2020年22期
关键词:农民人才农业

张腊梅

(中共吉县县委党校,山西吉县042200)

在我国农业经济转型发展阶段,我国农业现代化稳步向前发展。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农业科技的高速发展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给农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农业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1 我国农业经济转型发展阶段面临的机遇

1.1 乡村振兴的新生力量规模不断扩大

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步走”的目标之一。现阶段,我国投身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加速涌现,已成为现代农业的先导力量。这些新型职业农民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和创新思维,具有专业的农业生产技能,能及时接受新的思想和技术,在农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能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城乡差距越来越大,青年人趁着改革开放的大潮涌进城市打工,所以农村剩余人口主要是老弱病残,农村很多土地因缺少劳力而被废弃。面对这种状况,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处置闲置土地的政策,要求各地要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严禁闲置土地。许多在城市打工的农民接触了城市经济发展模式,加之有充足的资金和技术条件,开始转回农村,在广阔的农村大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所以这些新型农民有一定的技术和先进理念,成为农村的新型农民或者农村的投资人。此外,中高等院校的毕业生、退役士兵、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双创人员也成为乡村振兴的新生力量,他们自身素质非常高、思想理念先进,能快速接受新理念、高科技,而且懂管理、善经营。在他们的带动下,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业企业大量出现,他们已成为带领农民致富的主力军,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力军[1]。

1.2 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我国乡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在原有基础上,国家对农村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加大了资金投入,极大改变了基础设施薄弱的状况。农田、水利建设实现高标准,交通运输实现村村通公路,而且解决了广大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在电力建设上,加大了中西部农网建设力度。另外,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快速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成果进一步巩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惠及广大农村。

1.3 农业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

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依靠现代农业技术,随着农业科技进步的加快,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工作稳步开展,许多科研成果被应用到实际生产中,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例如,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的研发、推广、运用等加快了农业科学技术由初级向高新技术转化,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动作用日益增强。

1.4 创业领域不断扩展

我国农村创业创新从传统的特色种养,逐步延伸到加工流通、休闲旅游、乡村服务、电子商务,还有传统的手工制造等特色化、小众类、中高端产业。例如,绿色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向精深、高质量方向发展;农村休闲旅游业快速发展,尤其是近年来乡村因地制宜,依靠优美的环境资源和丰富的特色产业,吸引了众多游客,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促进了当地农民就业,走出脱贫致富的新路子。另外,在乡村服务行业领域,广大农村成为农资供应地、产品聚集地、物流配送地,农业生产服务质量得到快速提升。

1.5 农村信息网络平台搭建完善

要想促进农业经济迅速健康发展,必须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只有了解市场供求状况,才能适应市场形式。而建立农村信息网络平台,可使生产者全面了解国内外的市场供求状况、农产品价格信息、产品的调配情况等。在农业经营管理中,产品信息的采集、网络销售、网络结算等成为农民的新技能。信息化发展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使农村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2 我国农业经济转型发展途径

发展现代农业已成为21世纪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发展生态保护型农业、资源节约型农业已成为我国现代农业高速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正处在乡村振兴、扶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农业经济转型发展需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2.1 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在广大农村,传统农民仍占有很大一部分,他们文化水平不高、思想保守,不主动接受外来的新科技,不主动了解市场,不懂得变通,不能随市场来改变自己的经营理念。针对这一现状,必须注重本土人才的培养和发展,要建立健全本土人才培育机制,激发传统农民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使他们成为农村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另外,要用好人才政策“锦囊”,五湖四海发现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活人才的“一池春水”。一是拓宽视野,用心发现人才。瞄准高等院校、科技院所,注重“高、精、尖”人才的发现引进;多发现、多引进愿意投身家乡建设的在外能人,通过多种方式激发他们“归巢”的信心、勇气和激情[2]。二是制定政策,用心吸引人才。健全人才引进机制,在工作和生活上给予双重保障,如落实好人才的住房、社保、就医、子女入学等政策,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的浓厚氛围,让人才有归属感和获得感。

2.2 发展特色经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各地农村一定要立足资源优势,立足本地实际,因地制宜,提高产品品质,加大产业项目推进力度,做优做强特色产业、深加工业,积极发展优特产品,持续深入推进产业扶贫,带领村民走出一条幸福路。同时,推动经济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加快培育本地支柱产业,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要坚持把发展实体经济摆在突出位置,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消费热点,不断壮大产业支撑。要加大农产品品牌营销和市场开拓力度,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新能源农业,实现能源、农业、生态均衡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也成为乡村发展的主要项目,依托当地区域优势,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培育新产业、发展特色经济是发展农村现代化经济的有效措施。

2.3 创新模式,做强产业

“粮食稳产,农民增收,做强产业,关注民生”是我国政府发展农业的基本思路,因此,重点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业机械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同时,注重特色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几个环节:生产前的准备工作、生产中的技术运用、生产后的推销和服务,做到环环相扣。围绕产业的新业态、新模式,重点展开双创活动。指导农村新型经营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发挥领头军作用。利用平台载体提供多种服务,深入开展配套服务。国家出台相关政策,重点扶持各类农业项目,如循环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农产品加工,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2.4 增强企业活力,发展乡镇企业

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龙头企业,乡镇企业在促进农民增收、地区经济增长方面起着引领带动作用。乡镇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群策群力。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善于运用创新思维,在支持乡镇龙头企业的发展上出新点子、走新路子,要加强企业发展项目规划、技能人才引进、市场拓展、产业选择等。政府立点要高、决策要准,统筹布局,调整产业布局,要有规划、有方案。加大精准招商力度,政策齐发力,引领企业良性发展。

3 结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农业成为有活力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让农村成为和谐美丽的家园。这一切的实现都离不开农村农业经济发展,只有紧随时代发展大潮,抓住机遇,放宽思路,科技先导,政策扶持,企业主导,才能在广阔农村开创一片创业创新新天地。

猜你喜欢

农民人才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耕牛和农民
人才云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