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漾濞县平坡镇生姜高产种植的栽培技术

2020-12-15吴昌

农村实用技术 2020年7期
关键词:基部生姜

吴昌

(漾濞彝族自治县平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大理 672502)

生姜是平坡镇农民种植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它不仅具有较高的商品经济效益,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因此,它是一种集食用和药用价值为一身的高产值的经济作物。过去,人们常使用传统的种植模式进行栽培,其结果是产量低,质量差,经济效益也不太明显。只有运用新的科学的栽培方法,才能实现生产和节约化经营,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文章从姜地的选择、品种的选择、整地、栽培技术、抚育管理等几方面叙述生姜的栽培技术。

1 漾濞县平坡镇基本情况

平坡镇位于苍山西坡,漾濞彝族自治县的东部,东交点苍山,南邻大理市与西洱河为界,西抵顺濞乡。北止苍山西镇。320国道、大保高速公路、大漾公路交汇穿境而过,交通便捷,著名的“西南丝绸之路”古道穿越本镇,境内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悠久的历史文物古迹和人文景观。全镇辖平坡、向阳、石坪、高发四个村委会,55个自然村,49个村民小组;2012年末,全镇总人口8731人,国土面积12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000亩;居住着彝、白、汉、傈僳、回、苗、傣、纳西8个民族,平坡镇地平区位优势明显,自然风光绚丽,物产资源丰富,主要特色产业是核桃产业、生姜产业、早黄瓜产业、生猪养殖产业、中药材种植。

2 生姜习性的概述

2.1 生姜的形态和用途

生姜,姜科姜属中的栽培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肉质,肥厚扁平,有芳香和辛辣味。叶子列,披针形至条状报针形,长15~30cm,宽约2cm,先端渐尖基部渐狭,平滑无毛,有抱茎的叶鞘;无柄。花茎直立,被从覆瓦状疏离的鳞姜——原植物片;穗状花序卵形至椭圆形,长约5cm,宽约2.5cm,苞片卵形,淡绿色,花稠密,长约2.5cm,先端锐尖;萼短筒状,花冠3裂,裂片披针形,黄色,唇瓣较短,长圆状倒卵形,呈淡紫色,有黄白色斑点,下部两面三刀侧各有小裂片;雄蕊1板,挺出,子房下位,花柱丝状,淡紫色,柱头放射状,蒴果长圆形状约2.5cm,花期6~8月。

生姜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蟹毒、解药毒的功效;具有降温提神,增进食欲,抗菌防病,治疗肠炎;开胃健脾,防暑救急的作用,因此,民间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一说。

2.2 生姜的植物学特性和生物学特性

生姜为多年生宿根本植物,姜的根为浅根系,包括纤维根和肉质根,主要根群分布在半径40cm和深30cm的土层中,土表10cm以内占60%~70%,纤维根从幼芽基部发生,为初生和吸收根;肉质根着生姜母及子姜的茎节上,兼有吸收和支持植株直立的功能。生姜的茎包括地上茎和地下茎两部分,地上茎直立,为叶鞘所包被茎高80~100cm。植株长出的第一支姜苗为主茎,以后发生大量分枝。茎基部膨大形成地下根状肉质根茎,为产品器官,是由若干个分枝基部膨大而形成的姜球构成。生姜的叶片包括叶片和叶鞘两部份。叶片披针形,互生,绿色,叶鞘绿色狭长而抱茎,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生姜的花为穗状花序,花茎直立,高约30cm左右,由叠生苞片组成,苞片边缘黄色,每个苞片都包着一个单生的绿色或紫色小花,花瓣紫色,在我国,生姜极少开花。生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它喜温、喜湿,耐阴,但不耐霜,不耐寒。由于其根系也不发达,抗旱能力差。因此在生姜生长期内必须保证遮阳和足够的水份,生姜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以土层深厚,肥沃,疏松保水力强,富含有机质,通气排不性好的土壤为最佳,生姜喜微酸性土壤,Hp值在6~7生长良好,全生育期吸收氮、磷、钾比例为11∶1∶1.61。

3 栽培技术

3.1 选姜种、培育壮芽

3.1.1 选种姜

种用生姜应在头年从生长健壮、无病具有本品种特征的高产地块留种,收获后选择肥壮,芽头饱满,个头大小均匀,颜色鲜亮,无病虫害伤巴的姜块贮藏。

3.1.2 培育壮芽

培育壮芽是生姜获得丰产的主要环节。壮芽从其形态上看,芽身粗壮,顶部钝圆,弱芽则芽身细长,芽顶细尖,生姜种芽强弱与种姜的营养状况,种芽着生位置以及催芽温度和温度有关。

种姜的营养状况:俗话说“母壮子肥”,在一般情况下,种姜肥胖鲜亮者,因其营养状况好,新长的芽多肥壮;而种姜瘦弱干瘪的,其营养差,新长的芽多瘦弱。

种芽着生位置:由于顶端优势,种姜的上部芽及外侧芽多数为肥壮,而基部芽和内侧芽往往较弱。

3.1.3 培育壮芽的方法

包括选种、晒姜与困姜,催芽等。

选种:应选择姜块肥大、丰满、皮色光亮、肉质新鲜,不干不缩,不腐烂,质地硬,无病虫害的姜块作种用,严格淘汰姜块瘦弱干瘪,肉质变坏的姜种,晒着与困姜:播种前1月左右,从贮藏窖中取出种姜,用清水洗净泥土,平铺在室外干净的地上晾晒1~2d,夜间收入室内防止霜冻。通过晒种,可提高姜块温度,打破休眠,促进发芽,并减少姜块中的水份,防止腐烂。晾晒1~2d后,再把姜块置于室内堆放3~4d,姜堆上盖以草帘,促进种姜内养分分解,经过2~3次的晒姜和困姜后,并可进行催芽。

催芽:催芽可促使种姜幼芽尽快萌发,使种植后出苗快,而整齐,因而是一项很重要的技术措施。催芽的方法很多,可因地制宜,加以采用。无论何种催芽,都必须对姜种进行预温。即在最后一天晒姜时,于下午趁热将姜种选好收回,置于室内堆放3~4d,下垫干草,上盖草帘,保持11~16℃,促使姜内养分转化分解,随即进行催芽,平坡镇农户姜种催芽一般采用室内催芽池进行催芽。

3.2 姜地的选择和整理

种植生姜地块,不能连作,应选含有机质较多,灌溉条件方便的沙壤土,壤土或粘壤土田块栽培,其中以沙壤中最好,对土壤酸碱度的要求为微酸到中性,碱性土壤不宜栽培,土壤要求深耕20~30cm,并反复耕耘,充分晒垡。然后耙细作畦。平坡地区因夏季雨水较多,宜作浓沟高畦。畦南北向,畦长不超过15m,如田块较长,则在田中开腰沟,畦宽1.2m左右,畦沟宽35~40cm,沟深12~15cm。并要三沟配套,排水畅通。并在畦上按行距50cm左右开东西向种植沟,沟深10~13cm,在种植沟内条施充分腐熟的厩肥或粪肥,每亩施2000~2500kg,草木灰100kg左右,并与沟土充分拌和,以备种植。

3.3 生姜的种植

生姜的种植,应选晴暖天气进行,播前,把以催好芽的大姜块掰成50~60g重的小姜块,每一个姜块留1~2个肥壮的姜芽,其于芽除掉,以便使养份集中供应主芽,保证芽壮芽旺,如果种植天气干旱,需提前1天在种植沟内浇水,待水渗下后可种植。排放姜种时,按株距20cm左右逐一排放于种植沟内,姜芽一律朝南,并稍将芽头下揿,使姜块略向南倾斜,以便将来采收娘姜,随即盖细土4~5cm,种植密度,一般5500~6500株,用种量250~300kg左右。

3.4 田间管理

3.4.1 分次追肥

姜极耐肥,除施足基肥外,应多次施肥,一般前轻后重。平坡地区的栽培技术,与其它地方有所不同,主要是第一次追肥,第一次追肥是在姜种种植完后,并施加绿肥,一般老百姓都采割新鲜的栎叶或蒿枝叶覆盖在畦上,这样,初期起到了很好的保暖和保水的作用,而到了后期,覆盖物腐烂后的有机质,也是很好的肥产,第一次追的肥,到了最后生姜才能吸取到它的养份,这是平坡生姜栽培技术的一项特殊措施,第二次追肥应在苗高30厘米左右时追壮苗肥,每亩用尿素10kg,配成0.5%~1%稀肥液浇施,也可施硫酸铵15~20kg,有条件的地方可随水冲水腐熟大粪1000kg。第三次追肥在收取种姜后进行,称为催子肥,施肥量比第一次增加35%~50%,仍以氮肥为主,如姜地的基肥充足,植株生长旺盛,表现无脱肥现象,这次施肥可不施或少施,以免引起植株徒长,第三次追肥在初秋天气转凉时进行,主要是促进生姜分枝和膨大,可结合拔草进行适当重施,称转折肥,要求持久的完全肥料和速效化肥结合施用,氮:磷:钾配合施,一般由施尿素20~25kg,硫酸钾20~25kg,过磷酸钙10~15g或复合肥20kg,均匀撒施在种植行上,并结合进行培土。8月下旬根茎旺盛生长期,为促进姜块迅速膨大,防止早衰,应追一次补充肥,以速效化肥为主,亩施复合肥30kg。

3.4.2 中耕培土

生姜中耕除草很重要,生姜每月要除草1~2次,常和灌水、施肥、培土结合进行。小署和大署之间撩沟培土能降低土温,有利于姜块的形成,最好分次培土,每次培土3~6cm,以防姜块外露,降低品质。经过培土的姜块皮薄,节长,品质好。

3.4.3 灌溉排水

种植后保持土壤较干,以利土温的回升。但如久旱不雨,影响出苗,也要适量浇水,出苗以后,保持畦面干干湿湿,不宜多浇,雨季来临,要及时清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使根不受涝而免遭腐烂。8月底9月初,要早晚勤浇晾水,促进分枝和膨大。收藏前一个月左右应根据天气情况减少浇水,促使姜块老熟。

4 生姜病虫害的防治

4.1 生姜的病害

主要有姜腐烂病、斑点病、炭疽病。其中以姜腐烂病,又称姜瘟病为生姜产区中最常见,在各地通发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发病地块一般减产10%~20%,重者达50%以上,甚至绝产,对生姜的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为制约生姜发展的一大因素,生姜腐烂病,初发病时,植株叶片变黄,萎芽,反卷,变黄部份和绿色部份之间界线不明显。病叶由基部向上发展,最后整株变黄枯死。茎基部和地下根茎部受害处稍微变软,淡褐色,水渍状。如将病茎基部或根部横切检查,病部维管束变色,用手挤压,有污白黏液从维管束部分溢出。发病后期,内部组织成糜烂状,溢出灰白色汁液,仅留下完整的表皮,在茎基部和姜块腐烂后,常因腐败性细菌进一步侵入,发生恶臭。本病由细菌青枯假单孢侵染引起。病菌主要在种姜病部内越冬,生产期间借灌溉水、雨水及昆虫等传播,从植株茎基部和生姜的自然裂口或机械伤口侵入,日平均温度25℃以上时,潜育期一般6~8d,最短三天,最长11天,15~20℃为41d,15℃以下很少发病。高温、多雨病害发生重。生姜腐烂病的发病期长,传播途径多,防治较为困难,因而在栽培上应以农业防治措施为主。辅之以药剂防治,以切断传播途径,尽可能控制病害的发生与蔓延,发病重的地块轮作2~3年或水旱轮作1年,选用无病种姜栽植,栽种生姜前先用甲醛100倍液浸种6h,或种姜切开后,用1%波尔多液浸种20min,或蘸木灰封住种姜伤面,避免病菌从伤口侵入。深沟高畦栽培,雨后及时排除渍水,生姜腐烂菌是酸性,整地时,每亩增施消石灰100kg。调整土壤呈微碱性,可控制病害发生。种植生姜所用的有机以料必须经充分腐熟后使用。避免用污染水灌溉。当田间发现病株后,除应及时摘除中心病株外,并挖去带菌土壤,在病穴内施撒石灰,然后用干净的无菌土壤掩埋。

4.2 生姜的虫害

主要有姜螟,其食性很杂,危害时以幼虫咬食嫩茎,钻到茎中继续危害,使地上部茎叶枯萎,故又叫钻心虫。防治方法:在发生初期发现枯心苗,既被害叶片因失水而卷曲,即可用刀将螟虫连同受害苗茎叶一齐割除,杀死或烧毁,使其基部再发分枝补缺,药剂防治主要在虫卵孵化高峰期,螟虫尚未钻入心叶蛀食之前,叶片喷洒90%敌百虫800~900液或50%马拉硫磷1000倍液或敌杀死2000~3000倍液等,亦可用这些药剂注入地上茎的虫口。

5 采收与贮藏

5.1 采收

生姜的采收可分为收种姜、嫩姜、鲜姜三种。

5.1.1 收种姜

生姜与其它作物不同,种姜发芽长成新株后,留在土中不会腐烂,重量一般不会减轻,辣味反而增强,仍可收回食用,南方称之“偷娘姜”。一般在苗高20~30kg,具5~6片叶,新姜开始形成时,即可采收。采收方法:先用小铲将种姜上的土挖开一些,一手用手指把姜株按住,不让姜株晃动,另一手用狭长的刀子或竹签把姜挖出。注意尽挖土,少伤根。收后立即将挖穴用土填满拍实。

5.1.2 收嫩姜

初秋天气转晾,在根茎旺长期,植株旺盛分枝,形成株丛时,趁姜块鲜嫩,提前收获,谓收嫩姜。这时采收的新姜组织鲜嫩含水分多,辣味轻,含水量多,收嫩姜越早产量越低,但品质较好;采收越迟,根茎越成熟纤维增加,辣味加重,品质下降,但产量提高,故应适时采收。

5.1.3 收老姜,或称收鲜姜

一般在当地初霜来临之前,植株大部份茎叶开始枯黄,地下根状茎已充分老熟时采收,要选晴天挖收,一般应在收获前2~3d浇一次水,使土壤湿润,土质疏松。收获时可用手将生姜整株拔出或用镢整齐株刨出,轻轻抖落根茎上泥土,剪去地上部茎叶,保留2kg左右的地上残茎,摘去根,不用晾晒即可贮藏,以免晒后表皮发皱。

5.2 贮藏

生姜的贮藏方法有堆藏、沙土层积贮藏,井窖贮藏,坑道贮藏,射线照射贮藏等,虽然贮藏方法是多种多样,但贮藏期间环境条件应保持一致。贮藏适宜温度11~13℃,温度90%~95%为最好。若温度低于10℃,生姜易受冷害不能长期贮藏,若温度高于15℃,则生姜贮藏期间易发芽,病害也严重。平坡镇姜农采用的贮藏方法是井窖贮藏法。此种方法,井窖的位置应选在地势高,避风向阳的山坡地或丘陵地,向下挖一坛或井窖。口径60kg左右,深2~2.5m,下部直径1~1.3m,在井壁上每隔50cm,由上向下挖脚踏坑,在井下按120°角均匀地向三个方向掘进,各挖一个顶部圆拱形的洞室,洞室高1.3m,直径1~1.2m,每室可贮藏姜块500kg左右,贮姜时剔除病、伤、烂姜,将姜将竖摆洞内,每排一层姜,撒盖5~6cm厚的清洁润湿细沙,湿度掌握以手握成团,落地散开为度。一直到摆到高1m左右,然后用砖块或泥草封闭洞口。在井口用石板或盖小雨棚防雨。进窖初期外界气温较高,姜块呼吸热较多,井口敞开通气散热,到气温降到0℃左右时,应封闭井口,当气温降到-5~10℃时,应用草把寒紧井口,上盖薄膜和草帘,气温转暖后又要随时减少覆盖,使之通气。窖藏期间要定期检查,特别是入窖后半月内要检查,如有异常现象要及时翻窖,检查前要通风换气,以保完全。

平坡镇生姜发展产业,虽然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但是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很好的经济效益,其主要原因还是农民群众的生产力水平较低,产品集约化经营的经营方式还没有形成,作为一名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我要更加努力地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为推动平坡镇生姜产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基部生姜
夏吃生姜益健康
鲜茶叶的手工采摘技术
海南三七根茎芽基部的组培快繁
苹果夏剪怎样转枝
栀子花怎样修剪?
文武小生姜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