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灾的思考

2020-12-14任金辉

锦绣·上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水灾自然环境保护

任金辉

摘要:近年自然灾害频发,地震、山洪泥石流、水灾等许多恶劣气候状况,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有愈演愈烈之势,值得国人警省。随着社会经济的突飞猛进,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和手段前所未有的提高,一些利益团体在缺少监督和制衡前提下,片面的宣传和夸大商业前景,强调利益和需求,忽略不利因素,漠视自然反作用带来的破坏,随着时间的积垒,恶性循环逾发显现。

关键词:水灾;自然;环境保护

下面从几项自然环境的变化,来探究改造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中探究水灾的深层原因。

一、三峡项目,可能引发自然灾害

三峡项目从表象上看可调节上游储防洪能力,能有很大的电力储备,在项目实施之前,许多知名的水利专家就提出警告,存在很大问题,现在从我个人视角分析,三峡截流后,出现下列新问题。

1、潮水高涨,是引发水灾的重要因素视。我们知道三峡未建之前,长江上游水流湍急,汹涌澎湃,川流不息,滚滚向东,这利于河道的冲刷,所以长江水流总是滚滚而来,气势磅礴,这样的结果就是各条支流大雨之后汇入长江,被上游持续不断的水流推力,汇同滚滚而来各流域的洪水快速的冲入大海,这样能加快水位退潮。

现在三峡截流以后,上游水流受到控制,没有上游水流的冲刷,形成不了当年气势磅礴的推动力,下游相对稳定的水位就会形成高涨的潮水,这样一旦沿岸进入梅雨季节,山洪涌入,各流域的水在潮水的顶托下,极易推高洪峰水位,刷新各项原有的记录。在各支流洪水汇入长江,长江水位就会居高不下,没有上游气势滚滚的冲击力,下游洪水就不能通畅的奔流入海,甚至出现的亘古未有的长江倒流现象,造成整个流域水道涌堵,引发千年一遇的大洪水。

2、改变了地质构造。三峡大坝的上游,大多是崇山峻岭,大坝未建之初,许多地质结构都处于临界状态,地质的变化都是自然缓慢的推进,不易形成大型突发性自然灾害。大坝形成之后,随着上游储水量的大量增加,这些处于临界状态下的地质结构,因水资源重量的急速变化和地球自转,加速了量化升级,极易造成结构性破坏和改变,从而更多的引发上游地震、泥石流和堰塞湖的恶性自然灾害,这样也改变了自然形态。

3、改变了生态环境。截流前后的水环境發生很大的改变,⑴当上游水资源集中成湖泊后,动物洄游线路被阻断,改变了动物的迁徙路线,将会形成新的生态变化;⑵当上游水资源集中成湖泊后,当地水量蒸发扩大,降雨量也会更为集中,水环境的变化直接能影响自然环境;⑶上游水流的限制也造成了水环境的污染,截流后的水相对静止,“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国家每年都要花费大量的经费来治理水污染;⑷上游水流的限制将造成洞庭湖、潘阳湖等大型湖泊蓄水节奏失调,经常出现干旱或者是大涝,造成水环境失调。⑸上游水流的限制对于泥沙改变了冲刷力度,这个变化造成泥沙沉积的不平衡,可能出现悬浮河现象,抬升河道造成恶性变化。

二、蓄水环境的破坏

在传统的蓄水环境中,各地都有大量的湖泊、水塘及沟渠等,这样的原生态的结构,每当梅雨季节或集中暴雨,这些低洼的湖塘沟渠,都能起到很好的蓄水效果,可调节空气湿度,减少光污染。为加固堤坝开展填塘固基建设,堤坝边的水塘本是历史上大堤决口冲击造成的,是自然调节蓄水的缓冲,具有历史意义,这些填塘作业,许多原来的水塘结构都受到破坏,让水都回归到了江河干道。

三、全球气候变暖,水循环加剧

水灾的另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就是全球气候变暖,造成冰川融化,海洋水位上升,液态水资源扩大,水循环变化加剧,一些地区的降雨量也将扩大。气候变暖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温室效应。二是工业城市化。三是对臭氧层的破坏。目前许多科学检测都在证明世界多地冰川融化,太平洋水位上升,这样让深海储备了更多发动灾害的资源,加剧了水循环力度和强度。

鉴于以上的问题,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化解出现的问题。

1、不要轻率的改变蓄水的自然环境,已改变的要准确的掌握统计数据,合理的利用自然构造,因势利导的建设多维度的蓄水环境;

2、爱护绿色植被,保护绿化和植被,在宽阔的环境下培养几十年几百年以上的树木,减少频繁的植树改造,增加城市之肺;

3、我们一边兴建城市化、大型拆建工程、火力电站等,开动各种重型机械车辆任意弛程,无视碳排放,这是一个恶性循环,造成的各类灾害又以重型机械来修复造成的损害,从而不断增加炭排放。这就要求我们减少大型机械的炭排放,不要轻意的大兴土木,减少重复的拆建项目,减少工程项目,缓解温室效应。

4、人类在缓解温室效应减少碳排放时,在享受物质生活时也应加强自律,不能到随意空调来代替自然避暑,许多西方国家都认为空调对自然环境的伤害很大,人在提高自己的抗暑能力上应加强适应力、承受力,发现自然避暑的优点,排汗有利于新陈代谢,倡导自然避暑能力,如到山区度假,建筑设计避暑等,这样即节约了电力资源,又减少了氟利昴的排放,缓解恶性升温;

对待水利资源管理。不能无节制无底线的任意开采,改变自然环境,受自然的惩罚也是社会经历的必须成本,必须反思行为后的效果,工程项目要有改过自新的余地。

四、结语

大自然是一个充满智慧和情感的存在,我们要善待自己的身体一样爱护大自然赐于人类的拥有,要敬畏每一个自然的改变,成功总是赐于那些勇敢、智慧、仁爱、自律、谨慎的人,不能迷信一劳永逸的果实,要禁得住自然的考验,不是断藐视自然,与自然对抗。在我们先辈的许多水利工程都是因势利导,成为造福千百年的安心工程,这些都是自然的力量和智慧的结果。改造水利项目,造福人民百姓,要将人与自然以一种友爱精神相统一,让我们人类的行为和智慧得到大自然的赞许,成为人与自然友爱的桥梁。

猜你喜欢

水灾自然环境保护
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之重大(点)工程
白色区域闹大水灾
水灾后规模畜禽场生产管理技术要点
《自然》关注中国科技雄心
新《环境保护法》4个配套办法发布
菲律宾遭遇水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