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纹样造型结构分析

2020-12-14任家宣

锦绣·上旬刊 2020年8期

摘要:宝相花作为一种代表性的中国传统装饰纹样,也是唯一能与龙纹凤纹相媲美的植物类纹样。其形态造型饱满圆润,花型层次繁华富丽,所具有的幸福圆满和富贵祥和的美好寓意更是让世人所青睐。宝相花纹饰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时代衍变,在此过程中以唐代的呈现最为华美富丽,成为了这一时期典型代表的装饰纹饰。

关键词:宝相花;造型结构;造型元素

造型结构

宝相花纹饰的造型结构看似富丽繁华,但分析其造型骨架也不难发现构成规律。以唐时期的宝相纹饰为例,大多在近似于“圆”的结构内完成的,“圆”的结构造型在我国装饰艺术中也经常出现,因其均衡对称还有完整和圆满的美好寓意而被世人喜爱并广泛应用。此外宝相花纹饰还有一个重要的造型结构,就是模仿自然花卉的生长形态,叶瓣在呈“米”字型的骨架上向外放射状生长,并且在“米”字型骨架基础上不断发展演变,具体为层次角度的变化和骨架的增加或减少,从而造型结构越来越丰富,层次感越来越强。正是因为这种基本结构的组合运用,保证了宝相花纹饰虽富于变化却始终繁而不乱。

造型元素

宝相花纹饰的造型元素是复杂的,它集合了多种花卉形象于一身。从设计角度看,宝相花纹饰虽然造型结构复杂,但也存在有自然界花卉的基本架构,提取花蕊、花瓣、枝叶等,也有经过抽象变化的造型元素。经过研究分析归纳出构成宝相花纹的元素大致可分为:

莲纹:莲纹是佛教艺术中的主要装饰题材,宝相花纹饰在某种意义上可是说由佛教的莲纹演变而来的。所以保留莲纹的基本架构也是合理的,延续莲的主体架构也是延续佛教的精神象征。莲纹代表着纯洁,承载了精神寄托,寓意吉祥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人们所崇尚的文化也趋之不同,但其中的精髓是没有变化的,莲纹的神韵将一直存在。

牡丹纹:牡丹可谓是唐代最享誉盛名的花卉。其主要特征是花的形态丰满而尊贵,具有丰富的花瓣层次,因开放的盛态而受到人们殷切的赞美。用当下流行话语来说牡丹纹更“接地气”,是人们对美好富贵生活的纯粹期盼。牡丹纹相较莲花纹更能体现世俗文化的神韵,是单纯又赋予富贵圆满的情感承载。石榴纹:因唐朝古丝绸之路的发展,石榴纹逐渐开始流行开来。宝相花借鉴了石榴纹的特点,纹样中融合了卷瓣,以及在整体的形态结构上更加契合,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构图技巧。同样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石榴“多子多福”有着繁衍生息的深刻内涵。

忍冬纹:唐代的忍冬纹渐渐衍变了形式,在装饰结构上基本在“S”形中变化,多是波状的连续出现再配以花或叶瓣。忍冬纹有很好的延伸性,变化方式更加多样,卷曲的优美弧度让纹饰得到了自由的舒展,忍冬纹的融入也丰富了宝相花在空间立体感。同时因忍冬可做药也有延年益寿的涵义。

联珠纹:唐朝丝绸之路开启之后,异域风情的纹样也逐渐被传入,联珠纹走进人们的视野。联珠纹是由大小基本相等的小圆珠组成。纹样的形式是在大圈中装饰环状圆点串珠,可以排列成带形,或者用以包围主要纹样围成一个联珠圈。

如意云头纹:顾名思义是如意纹与云纹的一种结合,是一种带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吉祥图案。如意是按中国吉祥物如意演变而成的纹样,喻意吉祥如意,而云纹则是由卷曲线条组成的图案,作为装饰花纹流行。如意云头纹谈不上花卉,但也紧密的与宝相花相连,这是宝相花又一大创新。

通过上述对宝相花纹饰构成元素的总结,可以看出不管是本土纹样还是外来纹样在寓意上普遍蕴含了美好吉祥的涵义。并且外来纹饰传入中原镜内逐渐被同化,经过本土民族审美取向的改造异域特征已经越来越浅,这是文化交流融合的一种体现。

元素构成形式

在宝相花纹饰多样的组合形式中,花瓣叶片对构成其整体造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宝相花纹饰花瓣叶片不同造型特征的分析比较,可以将其大致归纳为三类:侧卷桃形瓣、内卷对勾瓣、叶形云曲瓣。

侧卷桃形瓣:形象像桃的轮廓外形,构成元素主要有莲纹、石榴纹和忍冬纹。由花瓣两侧相向侧卷的叶瓣造型在唐代出现的频率比较高,是比较普遍的叶瓣造型。侧卷桃形瓣纹饰造型饱满,呈现十分生动,甚至还有多層叶片重叠的形态。

内卷对勾瓣:又可以称为如意云头瓣,主要是如意纹和云纹等的构成元素。此类叶瓣多出现在宝相花结构层次的中间层,间隔内层花心与外层花瓣,两端的内勾造型使两个层次有了连接却又相对分离。正是因为有了内卷对勾瓣,其丰富的装饰性可搭配多种纹饰,使得宝相花纹饰在形式上得到进一步升华。

叶形云曲瓣:云曲瓣其实是对牡丹纹的抽象处理,唐代因对牡丹纹的喜爱为宝相花纹饰中对牡丹的吸收和云曲瓣的造型特征提供了基础。牡丹的花瓣圆润形短、层数多且饱满,抽象处理后更加具有装饰性,形成的叶形云曲瓣造型丰富多样,它的使用能让宝相花整个造型更加规整,丰富饱满。

以上分析都是以其中一种花瓣叶片为主要构成元素,但我们依然发现,构成宝相花纹饰的叶片几乎都是各种叶瓣造型搭配组合完成的。所以呈现出的宝相花纹饰层次丰富,有富丽堂皇、庄严大气的艺术特点,其蕴含的寓意也因组合纹样的搭配而越来越丰富。

宝相花纹饰经了历史长河的洗礼,在更迭和衍变中根据人们的意识形态而逐渐在造型结构中产生变化,更多的是融入了人文情怀。发展过程中以唐代的呈现形态最具有典型性。众所周知唐代以丰腴华丽为美,这与那个时代的审美趣味性是分不开的,宝相花纹饰端庄大气,雍容华贵的装饰风格,完美契合了唐的艺术审美。加上唐代对外政策为开放状态,这无疑推动了文化艺术的发展多元化。综合各方因素,宝相花纹饰能在唐代产生巨大华丽转变也是必然的,今天我们从宝相花纹饰的呈现形态中,仿佛依然能感受到属于大唐的气息。

参考文献

[1]陈学书. 中国历代纹样经典系列: 植物[M]. 河南美术出版社, 2012.

[2]常沙娜. 中国敦煌历代装饰图案[M]. 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2004.

[3]郑军. 中国历代宝相花纹饰艺术[M].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8.

[4]齐东方.花舞大唐春:何家村遗宝精粹[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

[5]齐东方.唐代金银器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任家宣(1991-),女,四川雅安,助教,硕士,成都艺术职业大学,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