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间融资的法律风险与防范机制

2020-12-14李居宸

青年与社会 2020年28期
关键词:防范机制法律风险

摘要:中国的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民间融资兴起并不断扩大规模。一些企业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如果采用银行贷款则很费周折,甚至会错过商机,以民间融资作为主要途径,能够在短时间内容获得资金,便于周转,民间闲置资金也被激活,提高了资金运行效率。但是,有关民间融资的法律规范不够健全,导致融资纠纷问题存在,甚至存在非法集资的问题,且不能从法律层面解决问题,这必然会对金融市场的运行造成不利影响,甚至会影响社会的稳定。所以,对于民间融资的法律风险进行分析,并运行防范机制是非常必要的。本论文着重于研究民间融资的法律风险与防范机制。

关键词:民间融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

中国在近年来鼓励民间融资,但是有关的法律制度依然存在滞后性,无法满足当前民间融资的运行需求,特别是当前是信息普及的时代,民间融资信息化运行,甚至已经智能化操作,但是法律制度上没有响应地完善,就不能很好地发挥其保障作用。总体而言中国要发挥法律保障的作用维护民间融资安全稳定运行是存在一定的难度的[1]。文章针对民间融资的法律风险进行分析,提出科学有效的防范机制,更好地发挥民间融资的价值,推进中国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一、民间融资的界定

民间融资是与国家正规金融机构的融资相对应,其是在民间发起的,将闲余的资金向需求者供给,需求方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本金和利息都还给供给方。从当前中国的民间融资情况来看,单一货币的借贷是主要的方式,其作为应用广泛的融资方式,使得金融机构所存在的资金流转困境得到缓解,为中国的融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随着民间融资结构扩大化,就会产生一些问题,主要体现为投机者将民间融资的漏洞充分运用,影响了社会正常秩序,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民间融资不能跟得到法律的有效保障,导致纠纷问题却无法解决[2]。对于这种民间融资法律风险问题的存在,就需要运行防范机制,维护民间融资稳定运行。

二、民间融资的法律风险

(一)有关民间融资的法律规定不够健全

中国的民间融资虽然已经逐渐规范,但是依然保留着原有的交易习惯,采用自我约定的方法,国家虽然出台了民间融资的相关政策,但是,在这项活动中所存在的资金安全问题依然不能从法律层面予以解决,不能用法律制约融资双方。

比如,在中国的刑法规定中,有非法集资方面的规定,有擅自挪用公款方面的规定,而有关民间融资方面的法律内容在界定上比较模糊,一旦融资存在问题,判罚的过程中就不能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也没有规定的法律程序。当前民间融资的法律规定所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为如下方面。

其一,有关民间融资的法律法规存在滞后性,随着适应市场经济环对有关的法律法规予以完善,但是,并没有完全摆脱计划经济,无法对民间融资起到保障性作用。要确保民间融资的常态化,就要改变当前法律规定不够健全的问题。

其二,法律规定缺乏系统性。现在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个人都寻求民间融资渠道解决资金问题,由此导致的法律纠纷也越来越多,在判罚的过程中通常参考相似的案件,这是由于法律系统性缺失,导致法律判罚缺乏公信力[3]。当前有关民间融资的法律法规相对较少,而且没有均匀分布,当处理小问题的时候可以按照有关的法律规定进行,当进行案件处理的时候,则要将概括性的法规为依据,民间融资过程中,交易双方需要签订合同,其中的内容都需要法律支撑,一旦出现融资纠纷,要有效解决是很难的。

(二)民间融资的法律监管匮乏

当前民间融资需要面对的最重要问题是法律监管的主体不够明确,融资监管工作中由于技术落后而导致监管不到位,不能很好地发挥监督管理的作用。融资监管存在不足,主要体现为监管法律制度不够完善。中国鼓励民间融资,而且民间融资的运行形式多种多样,但是并沒有真正意义地落实到法律层面,使得民间融资不能规范化运行,市场混乱却不能在法律层面予以整治。由于民间融资无法进入正常的法律轨道运行,导致民间融资的发展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在民间融资监督管理过程中,没有统一的判罚标准,监管人员在处理民间融资案件的时候依然走经验化路线,主观意识起到主导,不能从客观的角度判罚,就会产生一些问题,即处罚过轻或者处罚过重[4]。如果处罚太重,融资人员对民间融资发展缺乏信心;如果处罚过轻,就会给不法分子留下漏洞,从中获取暴利,导致民间融资市场不能均衡运行。无论出现哪一种情况,都会妨碍民间融资体系的健全,所以,法律监管要落实,法律法规要健全,执法力度要极大,使得民间融资环境更加公平、公正。

三、民间融资防范法律风险的有效措施

民间融资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就需要对当前的法律法规予以更新,给予适当的补充,注重秀动民间融资宪法,还要做好补充工作。由于不同的地区在金融监管方面存在差异,甚至会存在判罚标准不同的问题,各个地区法律规定存在矛盾,不能将其作为制定宪法总纲的理论依据。面对民间融资存在的法律风险,就需要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具体如下。

(一)完善关于民间融资的法律法规

在中国的融资市场中,民间融资所占有的市场份额是非常大的,同时民间融资存在独立性,将有关的法律规定划分到金融的相关法律规定中是不能很好地起到法律保障作用的,而是需要针对民间融资建立专门的法律法规。对于这方面的工作可以引荐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有关法律法规,比如美国的立法案例是具有借鉴作用的,国内的特别行政区,诸如澳门、香港也有丰富的立法经验,可以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予以借鉴,将民间融资法律规定制定出来[5]。民间融资的相关法律规定所涉及到的内容主要包括融资的合法地位、融资合同、后续的偿还细则以及对民间融资与非法融资的区分等等,都要予以明确,并提出有关法律条文,以更好地发挥法律的保障作用。

一些融资习惯是计划经济时期保留下来的,一些融资行为也是在民间约定俗成的,制定新的民间融资法案,不仅符合时代要求,更符合融资人的实际需求。在民间有高利贷,但是其不属于民间融资范畴,多数人认为如果需要资金可以采用这种融资方式,最终导致债务缠身。高利贷对社会稳定造成不良影响,也是社会隐患。对于高利贷,国家法律部门需要予以控制,避免影响金融产业的发展。针对有关控制高利贷的法规制定,需要从严打的方向入手,采取刑事制裁措施,以使得公民能够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6]。

(二)对民间融资监管制度不断完善

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诸如美国、日本以及韩国等等,民间融资是就有法律地位的,而且得到普遍认可。经济发达国家运行民间融资,主要的目的是使得金融部门资金紧张问题得到缓解,经济市场需求得以满足,创业者要获得资金,短时间内就能够实现,能够及时抓住新项目开发的时机。发挥民间融资的作用,金融市场更加繁荣,资金流通的速度加快,对国家经济发展起到带动作用。所以,对民间融资监管制度不断健全是非常必要的,使得经济市场环境公平公正,融资活动公开进行,让不法分子没有活动的空间,金融市场动态化运行并且处于平衡状态。对民间融资监管制度不断完善,就要从立法的层面对有关部门需要承担的责任以及履行的义务予以明确,对于监管部门对职能工作细分,每一个部门对于自己所负责的区域都要做好监督管理工作,避免民间融资存在问题。当然,如果在本部分负责的區域存在民间融资问题,就要对负责人予以处罚。建立民间融资区域监管机构,这也是监管制度完善的有效途径[7]。民间融资的覆盖面非常广,部门人员通常不能对正而过的融资市场予以监管,金融监管委员会可以让专门的人员到区域监管部门指导,从事监管人员的培养工作,还要将权力下放,扩大民间融资监督管理范围。

(三)注重宣传民间融资法律制度

让公民树立法律意识,就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让公民对民间融资法律制度有所了解。民间融资呈现出规模化方向发展态度,主要是由于人们经济水平提供,生活质量提高,有更多的闲散资金,民间融资的利率高,吸引人们将闲散资金用于民间融资,但是,多数人没有认识到有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的后果,就会在不法分子的怂恿下投入资金,结果受骗[8]。人们不具备风险意识,对风险事件却把判断力,导致民间融资中存在各种问题。注重向全社会宣传民间融资法律制度,发挥其教育作用,帮助人们理性投资,严格按照有关的法律规定投资,按照正规的程序运行,避免进入到非法集资圈套。人们不再被非法集资蛊惑,不让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

四、结语

通过上面的研究可以明确,国家鼓励民间融资,将老百姓受众难点限制资金激活,企业采用这种融资方式能够有效地解决临时性资金困难。民间融资虽然具有灵活性,为急需资金周转的单位提供便利,但是,会存在法律风险,这就有必要运行防范机制,将民间融资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同时对民间融资标准化运行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华仿其.民间融资的法律风险及防范路径探析[J].房地产导刊,2018(09):236-236.

[2] 靳李.论民间借贷中贷款人的法律风险及防范[J].法制与社会,2018(18):71-72.

[3] 岳彩申.民间借贷风险治理的转型及法律机制的创新[J].政法论丛,2018(03):74-75.

[4] 邹雄智.中小企业民间融资现状、风险与路径选择[J].企业经济,2018(05):188-192.

[5] 宋江燕.引导民间金融与小微企业和谐发展探究[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3):74-75.

[6] 贾亚方.民间借贷风险防范化解机制探究[J].职工法律天地,2019(04):62-63.

[7] 熊世富.民间借贷风险治理的转型及法律机制的创新[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09):95-96.

[8] 陈丽秀.民营企业融资的法律风险及其防控研究[C]//第十二届"中部崛起法治论坛"论文汇编集,2019.

作者简介:李居宸(1996-),河南固始人,本科,郑州大学行政管理学系,研究方向:行政史法制史。

猜你喜欢

防范机制法律风险
高职院校的财务风险及其防范机制构建
新媒体环境下谣言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