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数学解题错误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2020-12-14龚海云

求知导刊 2020年42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

龚海云

摘 要:初中生通过数学学习能够有效促进自身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的发展。但是,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一些典型错误。本文旨在分析初中数学解题错误的成因及应对策略,以期找出根本原因,为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扫清障碍。

关键词:初中数学;解题错误;错误原因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42-0073-02

引 言

初中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由于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不同,对数学的认知也存在差异[1]。然而,无论认知程度如何,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都会感到困惑。针对这种情况,教师有必要系统分析学生解题过程出现错误的原因。

一、初中生数学解题中出现错误的原因

1.马虎失误,遗漏解题信息

有些学生由于性格较急躁,在解题时马虎、粗心,经常会出现一些低级错误,如错看小数点、忘记变换符号、抄错数字等。这些因为马虎、不认真而犯的错误,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完全能够避免。因此,教师在教学指导中应注重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使学生自觉完善性格上的不足,以更好的心态投入学习中。

2.数学基础理论知识薄弱

在数学学习中,大多数学生能掌握一定的学科基础知识,但在理论理解上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解决问题时会出现概念错误[2]。所谓概念错误是指学生不了解概念的适用范围,无法区分不同概念之间的差异,在解决问题时出现概念误用,导致问题解决错误。另外,还有一些学生只是机械地记住了相关概念,缺乏对概念内涵的深入了解,无法找到概念的关键点,在实际的解题过程中存在盲区,不知道如何找到问题的突破点。

3.懒于思考和分析,用固定的思维方式来解题

许多学生习惯于解决同样类型的问题或相同的知识点,导致过于依赖固定的解题思路。一些学生看到题目后,不会先分析题目再梳理逻辑。相反,他们会先考虑过去做过的类似题目,并将以前的解题思路运用到新的题目上,导致解题步骤错误或者解题步骤不完整。这种现象使得学生很容易混淆题目之间的异同,导致错误反复出现。

4.观察、分析题目的能力偏差

观察分析题目是梳理题目的逻辑,找到解决问题的条件,抓住问题的关键点。这要求学生在理解知识点后,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并排除题目的干扰因素,准确抓住知识语境,将其系统化地整合起来,最后得出结论。然而,许多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较差,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往往不能把各种条件联系在一起,不能正确地认识各种条件,也不能通过分析条件来解决问题。所以,学生面对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往往无法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思路狭隘,最终对解决问题失去信心。

二、减少初中生数学解题错误的对策

1.端正学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意识

为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避免错误的发生,教师应要求学生主动进行反省和反思,对马虎大意造成的错误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杜绝再次出现同样的错误。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让学生在独立解题的过程中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并有意识地避免错误,这样才能逐渐转变学习态度,最终取得良好的解题成果。

2.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

首先,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教师应先在课堂上对概念理论知识做出清晰准确的解释,使学生能够了解不同概念的应用范围。在此基础上,教师应给出相应的例子来帮助学生区分概念。例如,在教学“余角与补角”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应结合画图,引导学生对余角、补角、顶角的概念进行解读、区分,并给出填空题进行巩固:“如果两个角的和是__________,这两个角叫作互为余角,简称互余。其中的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__________,这两个角叫作互为补角,简称互补。其中一个角叫作另一个角的补角。”接下来,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对余角与补角的性质进行进一步探析:我们为什么要强调余角应该大于0°,小于90°?若∠A的补角是其余角的4倍,你能求出∠A的度数吗?同一个锐角的补角与其余角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如果∠1与∠2互余, ∠1与∠3互余,那么∠2与∠3相等吗?为什么?∠1和∠2互余,∠3和∠4互余,若∠1=∠3,那么∠2与∠4相等吗?为什么?通过问题,学生能够得出“同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补角也相等”的结论。这样,学生在解题中才能准确地辨别信息,减少错误的发生。

其次,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在数学学习中,最基本和最关键的能力就是运算能力。教师应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公式掌握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各种简单的算法,尽量减少学生出现解题错误。例如,在“有理数的加减法”的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定期设计一些基础性题目,如5+(-9)=?(-11)+99=?等,或 -0.2的相反數是__________,倒数是 __________。在奇数a后面的三个偶数是__________等。学生在基础知识练习中能够夯实基础,并提高思维的灵活性,从而更准确地解答问题。

再次,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对学科的考查能力,使学生养成认真研究题目、挖掘关键信息及深层内涵的习惯,避免由于缺乏思考深度而出现错误。例如,有这样一道题目:解不等式组:,并在数轴上表示出它的解集。这一题目将解方程的问题与数轴知识相结合,为学生寻找方程的解找到了直观的工具。最终结果是-1≤x<2,大多数学生能够在数轴上表示出来。但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启发学生对不等式组无解的情况进行分析,深化学生的思考,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

猜你喜欢

初中数学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
如何以学定教,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探究新课改视野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创新
关注动态生成,提高课堂效率
初中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探微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