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心塑造不如言传身教

2020-12-14谭保罗

南风窗 2020年25期
关键词:生娃环境标准寡头

谭保罗

前不久,我写了一篇关于生二胎的文章。大意是说,独生子女是家庭的“垄断企业”,由于没有竞争,可能缺乏努力上进的动力,这让一些家长辅导功课的时候陷入崩溃。于是,不妨生个二胎,破除垄断,让孩子有竞争压力,才有动力。

我上次的话没说完。

生二胎,三胎,甚至更多,这和孩子是否能培养出努力上进的原动力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而且,孩子多了还可能有新的风险,并不一定比只生一个好。在这里,我们需要引入几个经济学名词。

一是自然垄断(Natural monopoly)。它指的是某些产品和服务由单个企业大规模供应,比多个企业同时供应更有效率,社会所承担的总成本更低的现象。比如自来水公司,如果几家公司展开竞争那么很可能是不经济的,一家用户不可能铺设两家公司的自来水管道。此外,自然垄断还可以产生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从而降低成本。

适合自然垄断的行业,还有电力供应和邮政系统等等。当然,自然垄断必须有监管,政府需要在产品定价和服务质量的监督上发挥作用,既要让厂商有合理利润,也要捍卫消费者的利益。

回到家庭之中,独生子女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看成是一种自然垄断现象。自然垄断企业给用户带来基于产品和服务的效用,而孩子同样给家庭带来效用,比如培养孩子带来的成就感,遗产有人继承的安全感,或者逗儿弄孙的愉悦感等等。

但生养孩子是有成本的。在“只生一个好”的计划生育时代,二胎成本之高不用赘述,城市超生可能下岗,而农村甚至要“牵牛扒房”。即使是张艺谋导演这样的大人物,也曾依法缴纳748万元的“社会抚养费”。现在,政府鼓励生育,但成本上涨的幅度却早已超过了鼓励的力度。

一些多娃的家庭就抱怨,孩子非但没有互相督促,向上竞争,反而互相“学坏”,不学哥哥姐姐好的,专门学坏的,然后大家一起“比烂”。

于是,很多人对自己的“生娃效用”和“生娃成本”进行权衡,依然做出了“只生一个好”的选择。他们相信“自然垄断”的效用和成本之比更高。而且,多生一个或几个反倒可能进入寡头(Oligopoly)的格局,导致效用成本之比大幅降低。

寡头是指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生产和销售。它最大的问题是容易产生“比烂”行为,从而损害消费者利益。在汽车燃油供应、通讯运营领域,我们就是一种寡头格局。

另一个相关的说法是逐底竞争(race to the bottom),即在资本全球自由流动的时代,一些经济体会通过降低环境标准,抑制劳工权利,或者允许企业家在资本市场对中小股民进行“特许收割”等方式来讨好和吸引资本。

换句话说,这些地方提升资本回报率的方式不是依靠创新,不是依靠更好的长期产权保护,而是通过权力主导的成本转嫁和财富转移来与资本进行交易。其中,降低环境标准损害后代的利益,是代际的成本转嫁,而压抑劳工权利和鼓励“特许收割”则是横向的财富转移。这就是全球招商引資领域的制度“比烂”行为,它主要发生在非洲和东南亚等一些地方。

逐底竞争也可以用到家庭之中。一些多娃的家庭就抱怨,孩子非但没有互相督促,向上竞争,反而互相“学坏”,不学哥哥姐姐好的,专门学坏的,然后大家一起“比烂”,形成个人成长上的“逐底竞争”。

说了这么多,我们还是应该从冰冷的经济分析回到温暖的家庭本身,把孩子比作垄断企业、寡头企业还是“逐底竞争”的经济体,并不合适。孩子就是孩子,他们充满着无限的可能性。对家长来说,与其机关算尽,劳心塑造,不如自然间的言传身教。

猜你喜欢

生娃环境标准寡头
生娃吧!国家鼓励
海马爸爸能“生娃”
全球首例!机器人“生娃”
短视频四寡头
环境标准样品在环境检测中的应用和存在的问题
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中环境标准的选用
闽南妈妈的“生娃”账单
从“仇敌”到同盟互联网同业寡头的并购潮
确定和不确定策略框架下的古诺双寡头模型
寡头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