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开展方法

2020-12-14吴晓玲

读写算 2020年33期
关键词:开展方法分层教学小学数学

吴晓玲

摘 要数学在小学阶段的学校教育工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理性逻辑思维能力,且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所体现,其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因此,教师必须肩负起教好数学与带领学生学好数学的重任。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却受到种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教学工作难以顺利的深入开展。那么,教师应当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去改变这一现状,提升教学质量呢?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根据个人教学经验以及近年来层出不穷的理论研究成果,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开展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33-0110-02

孔子有云:“因材施教,有教无类”。这句话体现了教育中的公平性与普遍性。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能够准确地认识到教育的普遍性,但在教学活动中走进了误区,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使用同样的教学模式、同样的教学目标、同样的练习模式去开展教学工作,而忽略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使教育的公平性原则不能得到很好体现。导致教学过程中教育的普遍性与公平性形成了一对难以在短时间内调和的矛盾,而分层教学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那么,教师要怎样在教学活动中使用分层教学法呢?以下是笔者的几点建议。

一、教学目标实现分层

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主要起到指导作用,只有教师在明确了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教学活动才能更具针对性,使课堂教学有效性更高。因此,制定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是实现分层教学的第一步。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数学课堂当中,教师往往采用折中的办法,将教学目标定位在一个难易适中的位置上,让班级中的大部分学生能够完成教师拟定的学习目标。但这种教学目标的制定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即容易导致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感到数学课程过于简单而逐渐失去兴趣;导致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不去冲击更高难度,挑战更高标准;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能出现学不会的状况。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了解班级整体情况的同时,清楚认识到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并能够根据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去进一步细化教学目标。

例如,教师在执教《圆的面积》一课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在课前的准备环节中,应当制定三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分别对应学习能力较差、学习能力一般、学习能力较强的三部分学生。首先,教师应当以“熟记圆形面积公式,并学会套用公式”作为第一阶段的教学目标,由于此阶段的目标较为简单,几乎每一名学生都能够达成,也就确保了成绩较弱的学生能够在课堂当中学到知识;以“掌握圆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为第二阶段的教学目标,教师通过实物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等道具演示圆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公式,进一步促进学生对公式的理解;以“初步认识化圆为方的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为第三阶段的教学目标,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去挑战更高的难度,同时通过教师的讲解,學习能力一般的学生也能简单的知道其中的道理,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二、教学过程实现分层

课堂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阵地,因此,教师必须要让课堂教学过程实现分层,才能进一步做到“因材施教”。然而,教无定法,教师必须要不断地将不同的教学方法融入到课堂当中,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去全方位的理解教学内容,才可以使每一名学生都获得进步的空间,让分层教学在课堂中体现得更加充分。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将课堂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提出问题,通过问题让学生意识到本课的教学目标,并初步的认识教学内容;第二阶段为方法教学,让学生在达成教学目标、掌握教学内容的前提下拥有应用知识的方法;第三阶段为综合提升,教师通过不同种类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当场消化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进而促使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

例如,教师在执教“圆柱和圆锥”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的第一阶段中向学生提出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圆柱与圆锥的应用非常广泛,同学们知道他们的体积与表面积如何计算吗?”这样一来,学生便能够意识到,在本单元中,学生需要掌握圆柱与圆锥的体积、表面积计算方法。在第二阶段中,教师帮助学生掌握了计算二者表面积与体积的方法,并出示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应用,自然的过渡到课堂的第三阶段。

三、课后练习实现分层

由于班级中的学生人数众多,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有着明显的差距,同时,每一个班级中都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学困生。为了促进班级整体水平的提升,也为了让学困生逐渐摆脱困境,教师会在学困生身上花费大量的时间,而忽视了“优生”与“中等生”,导致他们在这种环境下逐渐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数学能力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因此,教师要在布置课后练习时,均等的照顾到每一能力阶段的学生,使每一个阶段的学生都能够在课后练习中获得发展。

课后练习是教师巩固教学成果的主要手段,也是学生巩固学习成果的主要途径。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布置练习时必须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采用分层的方式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

仍以教师在执教“圆柱与圆锥”的相关内容为例,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需要针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方面。教师给出例题:“一个圆柱的体积是314立方厘米,他的底面积是6.28平方厘米,他的高是?”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运用逆向思维去得到问题的答案,让学生的思维能力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在面向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时,教师则可以把上文中例题的答案变成已知条件,把圆柱体积数据变成未知数,让学生学会如何套用圆柱体的体积公式,进而巩固教学成果。

在面向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时,教师则可以给出例题的解题步骤,此后,将例题中的数据改成任意数字,引导学生模仿教师的解题步骤去完成公式的套用,进而逐步理解教师所讲授的内容。

四、分层教学注意事项

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有以下注意事项。

首先,在开展分层教学之前,教师要作好家长与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与家长理解分层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每一个阶段的学生都能够在学习课堂上取得在其能力范围内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歧视学生,人为的在课堂中制造差距,避免“优生”自满,避免“差生”自卑,根除其家长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其次,在开展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够仅仅以学生在考试中、课后练习中的表现作为分层依据。教师应在认真了解每个学生个体的综合情况,也就是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方面因素的前提下展开分层,引导学生在课堂中找准自己的位置。

另外,分层不应一成不变,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发展潜力、在课堂中的表现等综合因素随时进行调整,保护较低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做到“能上能下”。

最后,在实施分层教学时,教师要根据上文中提到的学生个体的综合情况,认真进行备课,为每一个层次的学生拟定好带有差别的讲授计划,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的讲解。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综上所述,教师想要实现数学课堂的因材施教,首先,教师需要让教学目标实现分层,让学生能够明确自身应当掌握的内容以及能够挑战的内容;其次,教师要让课堂教学过程分层,让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互相渗透,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最后,教师要让课后练习实现分层,引导每一层次的学生掌握与自身能力相匹配的内容。只有教师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付出汗水,才能让学生享受到更加精彩纷呈的课堂,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

參考文献:

[1]吴世花,吴秀丽.浅谈小学数学分层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7(21):133.

[2]张西永,刘夫美.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7(21):46+51.

[3]王超芬.实施分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4):40.

猜你喜欢

开展方法分层教学小学数学
班主任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浅谈高等职业学院教学管理工作高效开展的方法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