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代的背影文化的年轮

2020-12-14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20年10期
关键词:内耗历程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一书于2005年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本书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从建国初期到二十世纪末,中国文学在跌宕起伏的时代浪潮中步履蹒跚却仍坚持探索的成长和发展历程。作者以当代中国几次重大政治文化事件的发生为节点,将研究内容划分为三个阶段,梳理并剖析了这三个不同阶段内出现的文学思潮及文学现象。这样的内容编排也在无形中揭示了文学思潮的发展演进与社会政治环境的密切关系。

在上篇“风雨飘摇的艺术之舟”里,作者记述了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76年粉碎“四人帮”的二十多年中,文学创作逐渐被政治化,最终沦为斗争工具和牺牲品的辛酸历程。这一部分内容作者着墨最多,内部又分为六章,每章的三个小节分别着重分析和讨论了历次政治运动中一些标志性的文化事件。例如,在第二章中特别分析了由1950年上映的电影《武训传》所引发的第一次全国规模的文艺思想大辩论;再如“胡风事件”带来的文学创作理论个性的消亡与“工具论”思想的形成等。作者尖锐而透彻地阐明了政治斗争所带来的动乱在当时给文学艺术的发展造成的严重伤害。

在中篇“启蒙主义文学精神的世纪绝唱”中,作者记述的是1977年至1989年之间文化思潮所经历的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此时,以思想上的拨乱反正为开端,文学开始重新觉醒,以人為本的独立思维渐渐成为潮流。本篇的三章虽然相对简短,但仍较全面地反映了这一时期主要的文化思潮和文学现象,包括以反思和批判“文革”动乱为主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进行挖掘的“寻根文学”,以及“朦胧诗”这般带着乌托邦色彩的文学流派。这一时期的文学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启蒙主义的思想,但作者指出,这样迷茫而无序的时期只是新时代的一个序幕,短暂的喧嚣浮躁必然被更深刻而理性的认知所取代。

下篇“走向多元共生的时代”,更像是时代潮起潮落之中的一段留白。这一部分其实是作者对作家、文学、时代提出的一个问题。但作为一本出版于二十世纪初的作品来说,对这样的问题作出预言式的回答又是力不从心的。作者认为,“与其说是客观环境导致了中国文学的徘徊不前,倒不如说是中国作家创作过程中的内耗机制和意识的自我缠绕导致了中国文学发展的反反复复”。遗憾的是,作者仅仅能从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思潮发展过程的研究里分析并推导出“内耗机制”这样的问题,却无法给出破解的方法。

总体而言,《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是一部客观而理性的作品,对读者全面地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跌宕历程,对创作主体反思与省察,对如何推动中国文学在新世纪迈上一个新的高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川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高运荣)

猜你喜欢

内耗历程文学
材料作文“精神内耗”导写
追求卓越,拒绝内耗
如何停止精神内耗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中国的历程
邮票上的70年光辉历程(集邮)
文学小说
内耗
中国南极科考30年历程
运动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