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湖县稻麦周年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瓶颈及对策

2020-12-14陈丛兰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20期
关键词:对策

陈丛兰

摘要    金湖县耕地面积4.6万hm2左右,以水稻—小麦一年两熟为主要种植模式,粮食生产水平总体上较高,但稻麦两熟周年单产大都停留在12 750~14 250 kg/hm2,尤其是在目前的规模种植条件下,稻麦周年产量一直不高。本文对金湖县稻麦周年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瓶颈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当地实际生产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该地稻麦周年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    稻麦周年高产高效;技术瓶颈;对策;江苏金湖

中图分类号    S511;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20-0027-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金湖县位于江苏省中西部、淮安市南部,地处淮河下游,土壤肥沃,属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带,年均日照总时数2 183 h,年均降水量1 085 mm,年平均温度14.6 ℃,光、热、水资源均较丰富,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曾多次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常年主要种植模式为水稻—小麦两熟制,种植小麦3.2万hm2左右、水稻3.8万hm2左右。全县小面积稻、麦单季高产屡有创新,如甬优2640杂交粳稻品种在2017年创造了单产达13 065 kg/hm2的高产纪录、宁麦13小麦品种2019年夏收产量达到了8 943 kg/hm2。但近几年由于耕种粗放、灾害性气候频发等因素导致稻麦周年产量一直不高,一般周年单产仅12 750~14 250 kg/hm2,粮食高产潜力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挖掘。基于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条件,稻麦周年高产目标是小麦确保产量6 750~7 500 kg/hm2、水稻確保产量9 750~10 500 kg/hm2,稻麦周年产量实现16 500 kg/hm2以上。

1    当前实现稻麦周年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瓶颈

品种问题、关键技术措施落实不到位、稻麦茬口衔接紧张等问题,是金湖县当前稻麦生产面临的难题,也是亟待破解的难题。

1.1    优质稻、麦品种少,市场上品种多、杂、乱现象严重

随着种子市场的放开,种子经营渠道变多,有一些种子经销商受利益的驱动或其他因素的影响,不根据当地生产水平和自然资源条件,盲目乱引新品种,致使全县种植的品种过多、混杂。据统计,金湖县农资市场上水稻品种逾55个,小麦品种逾35个。种植大户面对诸多的品牌种子也很难选择,跟风现象严重,全县优质稻麦高产品种推广面积仅占35%。

1.2    水稻腾茬越来越迟,稻麦茬口适期衔接难

一是水稻腾茬迟。种田大户、家庭农场等规模化种植主体快速崛起,他们大多因缺少晾晒的场地和烘干设备,不得不将水稻收割日期推迟至下霜后(水稻完全干枯以后),水稻收获推迟、小麦播种晚,导致两熟矛盾越来越突出。二是水稻品种由籼稻改粳稻和栽插方式的改变。全县水稻种植面积3.8万hm2,其中粳稻种植面积占近70%,主要推广的是中熟中粳类水稻品种,这些品种生育期偏长,收割迟,导致小麦不能在适期范围内播种,连年播种推迟,严重影响小麦后期产量。三是自然灾害频繁。洪涝、干旱、低温等异常气候,加剧了近几年来稻麦两熟的矛盾。特别是小麦秋播时常遇到多日阴雨天气,比如2016年秋播连续阴雨天气多日,小麦迟晚播种面积占75%以上。四是由于秸秆还田配套技术不到位,农机与农艺不配套,相应机械工作效率低,从而延长了种麦与收稻之间有效的农耗时间。

1.3    稻麦生产过程中关键技术措施落实不到位,管理缺乏科学性

一是播栽量都偏大。老百姓“有钱买种,没钱买苗”的思想根深蒂固,基本苗过多,田间通风透光差,后期容易产生病害和倒伏,且穗型偏小,很难夺取高产。二是病虫草害防除技术不科学。病虫害防治没有根据县植保站提供的病虫防治信息做到科学选药和适时喷药,总是习惯凭老经验发现病虫害才开展防治,防治太迟,往往错过了最佳防治适期,难以达到预期的防治效果。化学除草技术掌握不到位,田间杂草危害逐年加大,与作物争肥争光。三是施肥不合理。小麦春季施用返青肥过早过多,拔节肥和孕穗肥没有因苗施肥,影响产量形成;水稻第2次分蘖肥施用过迟过多,往往造成后期病虫害加重;后期穗肥施用偏多,引起倒伏和贪青。 四是水分管理跟不上。小麦的内外三沟不配套,不能做到涝能排、旱能灌,春季雨水多,小麦渍害严重,影响根系的生长。水稻大田秸秆全量还田,秸秆在水田里腐烂的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毒气,水稻栽插活棵后如果根系长期闷在水中,易形成僵苗不发;后期搁田不到位也会造成倒伏等,从而影响最终的产量形成。

1.4    种植大户栽播过于轻简、粗放,精耕细作难以实现

重视水稻生产而轻视小麦生产是种植大户普遍存在的想法,粗放的人工撒播面积迅速扩大,播种的均匀度和播种量很难掌握准确,播量偏大,形成弱苗,导致群体环境恶化和后期倒伏风险加大。在当前全面推广秸秆全量还田的情况下,收割时秸秆粉碎不到位、秸秆分布不匀,浅旋耕还田不到位,稻草大量富集表面,会直接影响小麦播种质量和壮苗生长,田块间常出现缺苗断垄的现象。由于直播稻具有省工节本优势,最近几年来很受种植大户的青睐,面积在逐年扩大,传统的精耕细作方式面积大幅度减少。2019年全县直播稻的种植面积达1.2万hm2,播种量加大、播种期偏迟和播种方式粗放,对水稻高产稳产非常不利,且因播期迟水稻成熟期相应推迟,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小麦播种期延迟。

1.5    种植大户管理水平与规模不匹配

近几年,全县大规模土地流转越来越多。据2019年底统计,全县流转面积在66.7 hm2以上的有20户,33.3~66.7 hm2的有176户,20.0~33.3 hm2有430户。大部分种植大户的生产规模和实际组织管理水平不相匹配,因缺少监管,耕作非常粗放;种植规模大,稻麦生产过程中受天气灾害、机械、晒场等因素的制约,影响粮食高产稳产的实现。

2    实现稻麦周年高产高效栽培的对策

2.1    加大农资市场的监管,引导农民合理搭配品种

加大农业执法力度,净化农资市场的环境,积极引导农民购买适宜当地种植的国审和省审品种,有效提高全县优良品种的普及率和覆盖率。选用的品种必须是已通过审定并适宜当地种植,具备稳产高产、成熟期适中、综合抗性好、良好生态适应性等特征[1]。生产上,小麦应选择综合抗性好、品质优良、增产潜力强、播期弹性大的春性或弱春性品种,如淮麦30、宁麦13、扬辐麦4号等;一般杂交籼稻品种Y两优17、Y两优900等要适当早播,粳稻品种南粳9108适宜机插早播早栽;淮稻5号、武运粳27号等品种适合机插秧迟播迟插。

2.2    根据稻麦茬口衔接适期,科学确定适宜播(栽)收临界期

积极引导种植大户,水稻适期断水成熟即收,及时让茬[2],确保水稻在10 月下旬至11月上旬收获;根据当地的生态气候条件,金湖县小麦播种适期在10月25日至11月5日,秋季小麦播种总体上要突出一个“抢”字,最迟不要迟于适期播种时间下限的15 d,尽量压缩特迟晚播面积。小麦收获正常是6月上旬结束,水稻适宜移栽期在6月上中旬,要求在6月20日前栽插结束,据此推算,水稻机插集中育秧播种期为5月25日左右,人工栽插的杂交稻育秧时间为5月5日左右。

2.3    加强农业科技知识培训与宣传,确保农业关键技术措施落到实处

一是农闲季节邀请技术专家带着技术明白纸进镇、村组织大户开展农业实用技术集中培训,集中学习理论知识。金湖县稻麦综合展示基地每年展示近3年审定的适宜金湖县种植的并有望进入大面积生产的苗头性稻麦品种以及主推品种40个以上,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在稻麦生长期的关键节点组织种植大户到基地进行观摩学习,筛选出适合种植的高产多抗优质品种和好的物化产品[3]。二是组织大户观摩学习县高产创建田块,邀请种植水平高的大户现身说教,并请专家田头现场指导,这种现场说教的方式有利于提高种植大户的种植管理水平。三是通过为农服务网及种植大户QQ群、微信群等多种媒体渠道及时发布关键农时的技术指导意见和优质品种的信息等。

2.4    全力推进稻麦生产全程机械化

当前,农村劳动力用工矛盾形势日益严峻且成本高,只有实现稻麦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才能保证稻麦按时播栽,利于提高产量和质量,对于推进整体粮食增产和适度规模经营具有积极意义。全面推进机械化耕整、工厂化集中育供秧、秸秆综合利用、播栽、植保、施肥、收获、烘干等环节实现机械标准化作业,將稻麦生产各环节农机农艺技术集成配套,加快稻麦生产方式转型升级[2]。据统计,全县2019年新增55.125 kW以上乘坐式插秧机125台、拖拉机110台、大型联合收割机65台、无人植保飞机92台、烘干机设备40套。

2.5    加快组建专业化服务队伍

一是降低物化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需要专业化服务。专业化服务组织可以直接从厂家批量购买农资产品,且进行机械化、标准化作业,可实现节本增效功能。二是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为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迫切需要专业化服务。三是降低残留污染、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需要专业化服务。许多地方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实现专业化服务,生产者、流通者均获益[4]。当前,金湖县已发展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各类新型主体超过200家。截至2019年,全县成立机插秧专业合作社40多个、植保防治专业合作社50多个、机械收割专业合作社25个等,专业化服务组织能够确保了关键技术措施落实到位,也解决了种植时管理粗放的问题。

2.6    积极引导种植大户适度规模经营,政府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种植实践表明,一般种植大户生产规模以20.0~33.3 hm2为宜,超过33.3 hm2时对生产者管理要求相对较高,在利润增加的同时,生产风险也会相应加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应积极指导种植大户根据自身的管理水平、物力、财力等因素确定适宜生产规模[5]。各级政府部门应积极扶持典型种植大户扩建或新建大型仓储地、水泥晒场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投资大型粮食烘干配套设备,切实解决种植大户粮食无处晾晒的问题。

3    参考文献

[1] 卞保雷,伏广成,冯素飞,等.浅析灌云县稻麦周年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瓶颈及对策[J].农业科技通讯,2014(12):18-20.

[2] 王龙俊,蒋小忠,吴中华,等.江苏省粳稻—小麦周年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J].耕作与栽培,2013(5):1-6.

[3] 张丽萍.海安县稻麦周年高产高效生产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4(1):65.

[4] 徐敏,耿建云,朱训泳.六合区稻麦周年栽培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1):63.

[5] 邢志鹏.机械化种植方式对水稻综合生产力及稻麦周年生产的影响[D].扬州:扬州大学,2017.

猜你喜欢

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中小水电站集控系统建设改造对策分析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