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兴”指引“幸福路”

2020-12-14周键白华臧鹏飞杨雪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20年9期
关键词:绥化市党总支集体经济

周键 白华 臧鹏飞 杨雪

“还没到十一假期,游客就已经爆满,明年咱们这‘两园规模还得继续扩大!”望着采摘园里游人如织的热闹景象,听着垂钓园里钓者上鱼时的笑语欢声,肇东市昌五镇昌盛村党支部书记谢会志的心里更有底了——曾经的废弃地和垃圾坑,如今已经变成村里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的“聚宝盆”。在谢会志看来,只要村集体的“腰包”鼓了,想做能做的事儿就更多了。

金秋九月,在绥化的田间地头,结出产业发展“硕果”的村屯何止一个昌盛村。近年来,绥化市将促进产业兴旺作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手段,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从资源拉动增收向产业拉动增收转型,初步形成“村里有产业,集体有增收”的局面,走出了一条产业富村的“绥化路径”。

政策铺轨,产业建设有“钱”路

早在三四年前,肇东市向阳乡向阳村的村民就有一个强烈愿望——村里能早点儿安上路灯。这个看似平常的心愿,却让村党总支书记陶宝庆一直犯难:“村里没有钱,拿啥安路灯?”

因为解决不了村民诉求,党总支开展工作也缺少底气。

“要想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强筋壮骨,就要先解决‘无钱办事的难题。”绥化市委书记曲敏一再强调,要尽快改变“穷家难当”的局面。

以问题为导向,2018年,《绥化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年规划》出炉,以“产业富村”为发展方向,为壮大村级集体注入“源头活水”。

为了让产业项目在那些“零资产”甚至“负资产”的村里“破土”,绥化市首先利用政策激发“动能”,通过“清化收”土地改革政策、扶贫政策、减税政策和金融政策的叠加效应,让产业项目在村屯“遍地开花”。

2019年年初,向阳村通过对村里失控多年的草原重新发包定价,获得55万元的收入。有了这“第一桶金”,再利用向阳南泉地下水质好的优势,村里出资29万元,建成了鑫阳纯净水厂。通过帮扶单位肇东市教育局的牵线推介,村里生产的纯净水被送往肇东市各个小学,村集体当年获利12万多元。

一座坐地生金的水厂,不仅让村集体账上有了“活钱”,也让村民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到今年9月,全村已经实现亮化无死角的目标,期盼多年的梦想终于如愿以偿。

“只有筑牢政策这个托底‘保障线,才能确保产业发展不‘掉线。”在绥化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军勇看来,政策这一“无形之手”,正在推动村集体从“要我发展”向“我要发展”转变,增收活力不断迸发。

“一棵草莓秧两块钱,两个多月结出草莓,当年就能产生十几倍的收益。咱们今年的集体收入肯定远超去年。”8月底,虽然草莓早已过了生长期,但庆安县久胜镇久旺村党总支书记杨立君在匡算今年村集体经济的总收入时,非常庆幸有两栋日光温室大棚的助力。

2018年,省里的定点扶贫政策落户久旺村,村里获得扶贫专项资金30万元。镇党委和村党总支经过规划,将这笔资金投放到温室产业项目建设中,两栋日光温室大棚拔地而起。

春天育花苗、夏天产蔬菜、秋天种水果……温室大棚的三季循环轮作,让村集体在2019年便增收20余万元。与此同时,温室产业还实现了20户贫困户的二次分红,让村集体和村民实现了“双得利”。

吃透政策、活用政策,政策“红利”的释放,让产业发展有了“钱”路,也有了“前”路。

在庆安县同乐镇同发村,借助农机扶贫政策和“北药”种植优惠政策,村集体形成了农机服务产业联合体和种植业产业联合体。2019年,村集体实现经营性收入36万元,多年的“后进村”变成了耀眼的“文明村”。在绥棱县靠山乡靠山村,随着贫困村和集体经济扶持政策的落地,推动了花卉产业、农机产业、食用菌基地等产业的连片发展。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7万元,自来水和硬化路成为村民生活的“标配”。

从“破土”到“生根”,一批批产业项目如雨后春笋般蓬勃生长,孕育着增收致富的新希望。

特色培育,产业发展有出路

接连的几场大雨,让兰西县兰河乡拥军村的沟边低洼地出现严重积水。要是在以往,村党支部书记张连学准会第一时间组织村民抗洪,而如今他却气定神闲——“咱村的‘绿色长堤能发挥大作用哩。”

张连学所说的“绿色长堤”,是村里在沿河低洼地边种植的1000亩柳条。别看这些细柳弱不禁风,却有着涵养土地和促进集体增收的“硬实力”。

与拥军村的地理特征相同,兰西县多个村屯因地处呼兰河畔,地势低洼、滩涂较多,大片地块成了不利于种粮的废弃地。

地还是那片地,随着思路一变,劣势变优势,荒地变沃土。

自2017年起,兰西县为充分利用废弃地,将“造地插柳”作为农业增收的特色产业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一号工程”。为了让插柳“生金”,县里引进辰能发电企业,解决插柳薪炭林的销售问题,让循环经济得以发展。

“拿我们村来说,去年产出柳条薪炭林5000吨,企业收购价格为每吨400元,刨除成本,单这一项就为村集体增收了100万元。”有了这么一座“绿色银行”,张连学和党员们的干劲儿更足了。以这份收益为股金,村里相继建成水稻种植合作社和蔬菜基地,村集体的收入如滚雪球般扩大。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其实,产业发展也是这个道理,需要因地制宜。”绥化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杨国宁介绍说,为了让初具规模的产业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产生持久的经济效益,绥化市立足不同乡村的资源禀赋和独特优势,着力打造“特色牌”,用差异化战略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多出路。

2019年1月,庆安县同乐镇同乐村的村民活动中心连着几天人声鼎沸——省农科院专家讲授的苗木种植培训课让村民听得直呼“过瘾”,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但最能激活村党总支书记张金生兴奋点的不是实用技术本身,而是专家那句“村里的坡地适合发展苗木产业”——村里的稻米產业已经基本饱和,该研究新的发展方向了。

2019年4月,经过几个月的考察与筹备,同乐村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哈尔滨新叶苗木有限公司,将村里的300亩土地入股,以“村集体+企业”的形式,发展城市绿化苗木种植产业。

“基地管理由企业派专门人员负责,苗木销路也不用村上操心。村集体除了每年能获得10万元土地托管费,还能按销售额拿到分红。”尝到特色产业甜头的张金生乐得合不拢嘴。

与收入同步升级的是同发村的整体面貌:一年春夏秋三季,村里花常开、树常绿,村民更舒心了;乘着产业发展的快车,村民的身份逐渐向产业工人转变,20户苗木经营者的户均年收入增长超一万元,涌现出王军、曹立国等本土林业技术带头人,为村集体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告别了盲目铺摊子、上项目的老路,如今绥化各地积极挖掘本地特色,形成成立劳务合作社、盘活村内资源、集体投资入股等产业发展新路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

链条延伸,产业拓宽有新路

初秋,室外寒意渐浓,但走进绥棱县克音乡十四井村的玉米加工车间,一股热浪扑面而来。

“这是蒸玉米过程中产生的蒸汽,别看玉米现在热乎,一会儿就要被送到冷库冻起来了。”村党总支书记王小东边忙活边介绍,热得大汗淋漓。

一说起这个“火热”的产业,王小东的话匣子就关不上了。早在五六年前,十四井村就成立了合众玉米种植合作社,以托管形式为村民种植玉米。虽说也算是份产业,但离兴村富村的目标还差得远。就在发展陷入“瓶颈”之时,在一次学习考察中,王小东注意到,东北的黏玉米在江浙一带很受欢迎,平均价格都在三四元一穗。如果能进军这个市场,集体收入就能翻上几番!

沿着这个方向,王小东与村里的党员、能人一起研究如何延长玉米产业链条,如何利用冷冻技术增加玉米的保鲜期,制定反季销售的具体措施。

2017年,村里以合作社为依托,成立了合众发展有限公司,与杭州一家企业签订销售订单,村集体当年就增收近100万。

随着订单规模逐年扩大,本村的玉米产量已供不应求。为了进一步拓宽产业路,经克音乡党委牵头规划,形成了产业互补、共同发展的思路,组织引导邻近的向荣村与十四井村实行“一种一售”分工合作模式。“抱团取暖”之后,两个村闯市场的信心都得到提升,产业规模和收益也不断扩大。

“如果只建不管,好产业也出不来好成果。” 绥化市委组织部部务委员郭彦武的感受很深。他介绍,在培育、稳定、壮大产业的过程中,绥化市注重适时调整结构,引导产业间互相合作,促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让产业迸发出乡村振兴的蓬勃力量。

“村里带领我们在花田打工,去年我家收入三万多元,我和老伴儿也交上了社保。”庆安县庆安镇保安村村民任传荣怎么也想不到,当了大半辈子农民,老了还成了有“班”上的“工薪族”。

就业不出村,在保安村早已不新奇,这得益于村里“绿乡花园小镇”产业基地的打造。2018年,村里在原有的育苗基地扩大规模,打造成品类多样的百花园,又将闲置的空房改造成特色民居,将村里风光景色美、居住条件好、交通便利的优势结合起来,形成了有一定规模的休闲旅游产业。

“8月份,一期的向日葵花海观景项目吸引周边市县游客‘打卡,把土特产销量和民宿入住率都拉上来了,一个月就为村集体创收十万多元。”保安村党总支书记任艳虹对这份成绩十分满意。现在,花园小镇二期康养、剧院项目也已经上马,不仅能为村民就业提供更多机会,也将成为拉动集体经济增长的新生力量。

“培育发展一批、稳定提升一批、巩固壮大一批”,沿着这个思路,绥化市在推动村级产业发展工作中,不断开出新路、想出实招、做出成绩,着力实现产业拉动效应由“一时增长”向“长效增收”转变。

以企带产,肇东市昌五镇昌盛村扩大村级企业——富泰兴农业公司的辐射面,集合相邻村屯特色农产品,打造统一品牌进行销售,通过发展产业集群,集体收入增长速度大大提高;文旅兴村,望奎县莲花镇厢黄后三满族村化无形的满族文化为有形的文旅产业,让集体经济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同步进行……

從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如今,绥化市村级产业已渐成规模,压实了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路基”,一条乡村振兴的幸福之路正在不断延伸……

猜你喜欢

绥化市党总支集体经济
“三暖”工作法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忻州实验中学召开庆祝建党99周年党员大会
农村集体经济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发展集体经济更需完善乡村治理
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脱贫攻坚
我们的作品
我们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