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职语文戏剧教学研究

2020-12-13孙国梁

关键词:戏剧教学高职语文核心素养

孙国梁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化,核心素养已经被放在了教学的首要位置。近年来,语文教学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对象,虽然高职语文戏剧教学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上有了很大的改进,但仍存一些的缺陷。為改变这种现状,高职语文戏剧教学开始被高职学校教师广泛重视。本文以高职语文学科为例,分析高职语文的教育现状,并进一步探索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职语文戏剧教学的策略,目的在于提高教学效率,并为高职语文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 核心素养 高职语文 戏剧教学

在高职学科教学体系中,语文作为主要的文化基础学科,国家以及教育主管部门对语文学科的教学模式提出了严格的规范。目前,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语文教学仍存在教学模式传统、教学内容单调、教学语言贫乏等问题,这种情况下的语文教学,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兴趣缺乏、热情不高等情况,也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相违背。学生的核心素养对于语文学习至关重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有较大的影响,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

一、高职语文教学的现状

1.教学模式比较传统

受传统教学因素的影响,当前高职语文教学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和不足。

首先,汉字教学、阅读教学以及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三大组成部分,这些不仅贯穿于语文教学的整个阶段,也关联着其他学科的教学。但受到教学模式的影响,这三大组成部分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实现融合,特别是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不仅没有受到学生的重视,而且教师的积极性也不高,导致高职语文教学质量无法进一步提高。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过于局限与传统,大多采取的是灌输教学模式,没有顾及学生的真实感受,结果往往不尽人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远远达不到教师的预期效果。

2.教学语言贫乏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语言输入的一个重要的环境,也是打开学生思维之门的钥匙。确切来说,教学语言直接影响教学质量。语文教学对教师的语言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如果能够较为新颖,自然可以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大多数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都比较贫乏,缺乏魅力。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所使用的教学语言缺乏吸引力,一节课下来,学生感受到的只有枯燥、乏味,毫无新鲜感可言,对语文也很难产生兴趣。

二、戏剧教学的重要意义

1.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

戏剧不仅是一种艺术,也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戏剧具有集中性、典型性的特点,对事物的揭示更加真实,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而多样,确切来说,戏剧中的人物角色就是现实人物的真实写照,特别是那些千古流传的名剧、名篇、名段。高职语文教师通过戏剧教学模式传授学生文化知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学生通过“戏剧”体验人生百态,感悟生活的酸甜苦辣。

例如《窦娥冤》这出优秀的元杂剧,通过元朝时期的一个冤案,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与制度的腐朽。通过对窦娥这一形象的刻画,揭露了人性的丑恶,反映了居于金字塔底端平民百姓的平凡与渺小,了解这些思想对学生而言就是一种人生的收获。在了解故事情节与历史背景的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该剧进一步了解到元朝的历史文化、政治制度以及伦理观念,在丰富人生阅历的基础上进一步启迪思想、开化心智。教师通过戏剧教学不仅让学生更加通透的理解文章,了解文章中蕴含的道理,而且能够打开眼界,增长见识,丰富人生阅历。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戏剧的艺术因素是多元的,不仅结合了文学、表演、雕刻、绘画、音乐、舞蹈等,还将这些因素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并通过舞台演绎出来。戏剧的本质是演员通过唯美真实的表演手段,让剧本里面的文字“活”起来、“动”起来,并将剧情传递给观众,让观众身临其境,产生情感上的波动,同时也让观众根据个人想象、生活经历来增加审美情趣。因此,学生通过戏剧不仅能感受到艺术的魅力,而且还能轻松愉快地接受并理解文化知识,进一步感受文学的内容美、语言美和形式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与此同时,在高职语文戏剧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戏剧教学模式来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让学生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以此来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洗礼,思想得到净化。

3.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是其他所有学科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高职学生可以通过语文来认识自然、了解社会、体验生活,从而达到适应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的目的,这一过程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戏剧教学最主要的就是实践,学生需要通过课本剧的形式将课本内容演绎出来,起到加深理解的作用。在演绎课本内容时,学生需要了解文章、编制剧本、排演节目,最终汇报演出,这一过程对没有任何戏剧基础的学生来说有着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在分工、合作、排练过程中对场地的使用与协调,课本剧表演过程中所要用到的灯光、道具、服装、音乐等,都需要学生自行解决。在剧情排练过程中,同学之间,需要相互配合与协调,在排练当中产生的小纠纷、小摩擦也需要学生进行调节。戏剧教学在强化学生课本知识的基础上,锻炼了学生的分析判断力、想象创造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交流能力,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效果。

三、关于高职语文戏剧教学的几点思考

1.明确教学目标,激发学习兴趣

明确教学目标是保障高职语文教学顺利开展的基础和前提。教师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来展开的。就其本身而言,明确的教学目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起着指导和支配作用,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

首先,教师要想明确教学目标,就需要理清教学思路,合理设计教学内容,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例如,戏剧教学采用实践性教学模式,活跃的课堂氛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一背景下,大多数语文教师为了追求课堂氛围而过度放纵学生,很容易导致课堂秩序混乱,甚至对教学内容失去把控,偏离课堂主题。鉴于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及时进行调整,积极引导,有目的地进行教学。

其次,明确教学目标能够衡量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消化程度,帮助教师设计接下来的教学内容。这就需要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戏剧教学中,最大程度的配合教师,在戏剧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树立学习自信心,并通过开展戏剧实践活动检验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

最后,教师应该开展灵活多样的戏剧教学,提高高职语文的教学效率,实现大语文的教学观念。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剧院;带着课本,观看表演,真正实现与戏剧零距离接触。

2.师生情境再造,增强情感交流

就目前高职语文教学实际情况而言,大多数语文教师采取传统的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缺少有效的互动,课堂教学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掌握的知识范围较小,同时也羞于在课堂上主动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造成了压抑的课堂氛围,教师在講台上一人表演,自说自话,教学效率十分低下。

因此,戏剧教学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对语文教材中的一些课文片段进行情境再造。通过师生之间的合作提高学生动脑、动手以及动口的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例如,在讲授《雷雨》时,教师就可与学生通过课本剧表演的形式进行情景再现。《雷雨》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故事性,节选部分也适于课堂分角色表演。且剧中人物关系虽然较为复杂,但每个角色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特征,利用该文章进行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最为合适。

教师可根据剧情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由学生自己分配角色并进行排练,保证每一位小组成员都能参与到活动之中,教师在旁边实时关注,适时指导,最后在全班进行汇报演出。演出结束后,教师可让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最后老师点评所有小组的表现,以及可以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在整个的活动过程中,学生既通过实践活动增加了对文本的理解,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情谊。情境再造的过程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有利于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形成,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3.深挖文本内涵,体现戏剧魅力

课本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因此,教师在活动中要重视对课本的使用,在课本内容的基础之上建立戏剧教学,特别是对语文学科来说,课本是一切教学活动的依据。因此,教师应该紧扣课本,深挖文本内容,并有效结合戏剧教学模式。首先,教师应该深入理解课本内容,以独特的视角挖掘课文中的有利因素,并通过学生乐于接受和易于接受的戏剧方式进行知识的传达。其次,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更多关注的是对文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教材的显性因素做足了文章,而对教材中隐含的思想挖掘较少。学生看到的往往都是思维的结果,看不到思维活动的过程,人文思想、情感态度更是难以体现。这种做法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教师教学思想的发挥,影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

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教材的知识层面,还要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思想及方法。例如,在讲解《威尼斯商人》时,教师往往只是笼统地将文章解读为商人之间为了利益而不择手段。其实,如果深入挖掘的话,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侧面去解读文章,换个角度去看待问题,就可以发现这篇文章还掺杂着那个时代犹太教与基督教之间的价值理念冲突。由此可见,为了更好地体现戏剧教学的作用,教师应该深挖课本内容,让学生更深层次地了解文章。

总之,戏剧作为一种综合性极强的艺术形式,能够有效帮助学生们感悟理解文学作品中所表达出的情感与内涵,作为高职语文教师,应该有效地将其融入语文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戏剧教学主要以实践教学为主,教师应该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猜你喜欢

戏剧教学高职语文核心素养
高职语文教学中“大国工匠精神”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传统戏剧艺术的教学理念
高中英语戏剧教学的课堂实效性研究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入乎剧境 精于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