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蔗机械化不可“一蹴而就”

2020-12-13

农机质量与监督 2020年2期
关键词:糖厂机收甘蔗

自2015年以来,我国甘蔗全程机械化在广西、广东、云南糖料蔗主产区持续发力,尤其是为支持广西、云南两大主产区蔗糖产业确立为国家战略,农业部等四部委提出了“推进广西甘蔗全程机械化五大行动”,重点推进广西500万亩“双高”基地实现全程机械化,着力解决制约主产区存在的资源条件差、全程机械化推进缓慢、种植收益下滑等突出问题。

现实情况如何呢?据官方数据,2018/2019榨季,广西甘蔗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41%。其中,机耕96.92%、机种58.57%、机收13.2%。虽然综合机械化率较2014年提高了近8个百分点,但收获环节机械化还处于初级阶段,实际上以人工砍收为主。

一般来说,有“机”就能“化”,然而甘蔗机械化却打破了常规。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以约翰迪尔、凯斯为代表国外品牌就在中国开展甘蔗收获机械化示范推广,其中以凯斯Austoft系列甘蔗机最有代表性,至今已形成大中机型组合的产品格局。近年来,随着洛阳辰汉、中联重科、沃得农装、柳工农机、广西农科院等本土企业崛起,国产装备也达到了适用程度。经过短短几年努力,不论是个体蔗农还是“双高”基地的规模化种植,我国甘蔗收获机械化基本解决了“无机可用”问题。

事实是,我们在“有机可用”方面的努力,效果缺难以立竿见影。这是因为,在实现甘蔗机械化之前,还要解决甘蔗产业链上的“经营模式”和“利益分配”两个问题。其复杂性是由我国现阶段甘蔗产业链的特殊性决定的。

先说“经营模式”,即甘蔗如何种的问题。一般来说,现阶段甘蔗产业链上存在着“蔗农(或农场)、农机服务组织(或制造企业)、制糖企业”三个参与者,所谓经营模式,就是以全程机械化为前提、以农机农艺融合为标准、以提高种植收益为目的,将整地、种植、管理、收获等四个环节,以参与度多少分配给三个参与者,参与度不同经营模式就不一样。如,广西探索多年的“四联托管”模式,就是将四个环节统一委托给农机服务组织,既保证了机械化,也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种植收益。其实,经营模式就是对传统甘蔗种植模式的颠覆,这也是甘蔗机械化的充分必要条件。

再说“利益分配”,即甘蔗如何榨的问题。甘蔗收获后都要进厂压榨,正是这一环节决定着如上所述三个参与者的利益分配,其决定因素有两个。一是含杂率政策。机收甘蔗含杂率高是客观存在,含杂多少与机型和机手熟练程度都有关系。但是,机收甘蔗收购标准更多要看糖厂脸色,如2017/2018榨季,广西统一规定扣杂率5%,意味着如果含杂率超过这部分就要由糖厂和机收公司分担。因此,含杂率、扣杂率和对超标部分的承担,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参与者的利益分配,也影响着各自参与机械化的积极性。

二是糖厂对工艺改造的积极性。切段式甘蔗入厂的前提是,糖厂要对包括卸料平台、压榨槽和除杂系统等环节进行技术改造,入场压榨时间也不能超过4小时,这涉及糖厂的投资能力。据了解,目前多数糖厂设备改造都不到位,个别只进行了卸料槽或除杂系统改造。

由此可见,甘蔗全程机械化尽管屡上头条,然而,尤其在机收薄弱环节上还需要打通若干关键通道,这样才可跑步进入机械化。

猜你喜欢

糖厂机收甘蔗
扛稳粮食生产重任 大力推进水稻机收减损
不同油菜品种机收损失率及其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
机收包谷
“合格”
甘蔗的问题
全国小麦机收率96%创新高
甜甜的甘蔗
糖厂锅炉补充给水除糖净化新工艺
糖厂锅炉减排节能的研究与实践
黑熊吃甘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