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通过主问题设置实现“双赢”的探究

2020-12-11张小红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29期
关键词:主问题双赢初中语文

张小红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通过主问题的提问来引出课堂内容、引导学生思路是目前教学的一大主要方式。通过设计主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探讨和研究,不仅在帮助学生打开思路,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综合学习效率,同时让学生能够在问题的逐渐深入中发散自己的思维。本文将重点通过阐述语文课堂主问题的相关介绍,谈论主问题在现今教育发展形势下的优势,以及该种方法针对教师和学生双方“共赢”的具体战略阐述,为初中语文基础教学提供优秀的思路。

【关键词】初中语文   主问题   互利双赢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29-080-01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的教学往往效果不是很好,教师停留在了说教阶段,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是被动的,并非是自己主观意愿下的活动。而如果通过问题的提出来进行,学生会在教师的问题指引下,一步步跟着教师的思路进行思考,另外,提出疑问是吸引学生的第一步,学生只有对课堂所涉及的内容感兴趣,才会认真听下去,反之,学生则对课堂兴趣极低。

一、主问题所需要涉及的方向

在初中阶段,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文本叙述性知识的理解,文中更加深层次的道理也同样应该理解并掌握。因此,在对于主题的方向选取一定要把握好。

一方面是要理清文章的逻辑结构,探究文章的构造,提出主线问题。主问题的提出可以帮助学生很快地抓住文章的主线内容,根據提出的问题掌握文章的走向和具体内容。在对于整篇文章的理解上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例如,在朱自清的《背影》中,作者曾多次提到过“背影”一词,很显然“背影”是贯穿全文的主线,也是作者抒发情感的重要字眼,教师可以根据此思路对学生进行引导,提问:初读课文,作者曾经几次提到过背影一词分别是在什么样的语言环境中?和文章所叙述的事情有什么相关性?作者想通过“背景”一词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内容?学生会跟随教师的提问进行思考,体会文章的大概脉络,进一步感受文章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对于文章的内容有了自己的思索,对于文章的理解不再是停留在教师的讲解中,而是亲身感受,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于文章构造在脑中有一定的框架结构,在今后的阅读理解中能够形成自己的思维逻辑。

另一方面,着眼于文章语言的魅力,通过语言的影响,让学生体会到文章所包含的情感,并能够被作者的言语感动。在语文的学习中,教师一定不能忽略作者所运用的各个词语,文章语言的魅力是不容小觑的,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会往往因为一句温暖的话而感动,也会因为一句不入耳的话而伤心,由此可见,语言的力量是我们无法想象的。作为学生来说,初中语文不再像是小学那样通俗简单,而是逻辑上更加强,语言上更加有艺术感,作者所用到的每一个字都是用心钻研过的,其中所蕴含的感情都是我们值得仔细品味的。通过语言问题的引导,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文章进行更深刻地理解,还会帮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语言基础,在面对今后的写作练习时,可以有更多的“输出”。最为经典的例子就是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一文,作者仅仅用了几个事物的名字,就将秋天萧瑟的情景展现在大家面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答:诗中都提到了哪些事物的名称?这些事物都有什么共同特点?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一步步跟进,学生会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渐学会自己思考,甚至自己根据脑中的思维对自己进行提问,这也就是自主学习的萌芽阶段,学生只有学会了自己思考,才会在接下来的阅读练习中独立思考文中的情感。另外,教师一定要学会让学生感受作者用词的巧妙,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秋天的景物这么多,作者偏偏选中了这几个?这几个词语的妙处在哪儿?换成其他的事物好不好?等等问题。学生会在分析作者用词的过程中,体会到语言的巨大魅力,同时,也在今后的写作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二、主问题的相关特征

主问题具有较明确的方向性和目的性,是相对于平时的琐碎问题、小问题而言的。主问题会是在概括文章的主旨方向,在整个文章中占据主导地位。从而能够在整体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带领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

比如说,在《皇帝的新装》中,后半部分皇帝穿着自己的“新衣服”展示在大家面前,大臣、路人、小孩儿的表现是文章的关键所在,文章所要体现的内容也都在这几个人的表现中,教师在此时要学会抓住关键,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能够向着正确的方向思考。教师可以让学生说出这些人在说出这些话时的内心感受,这样学生就会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情感世界。

三、主问题的阶梯性效果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为学生设立好“阶梯”学生不可能从最底层一下子跃到最顶层,是需要一步一步进行的。学生在不同阶段的理解和接受度也是不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准备,切忌急于求成。一堂课中可能会出现多个主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是需要教师将学生从开始引入到文章的深处,各个问题的出现要有一定的先后顺序,并且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都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例如,在朱自清的《背影》中就会涉及阶梯问题,教师可以提问:A.在文章中朱自清一共流过几次泪,分别在什么情况下,涉及的主要内容都是什么?B.这几次流泪都代表着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A和B就是阶梯性问题,学生只有通过问题A的发掘,才能明白问题B所要表达的内容。问题A是问题B的桥梁问题,学生在理解起来不会十分突兀,而是能够感受到思维的逻辑性,在今后自己思考中也能够采取此种办法。

由此可见,通过主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提升阅读理解水平,还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写作能力,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最关键的是能够提升综合效率,是完全可以实现“双赢”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善敏.论阅读教学中主问题设计的原则与方法[J].中学语文,2020(21):4-5.

猜你喜欢

主问题双赢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科技创新与人文繁荣如何“双赢”
“主问题”设计:课堂活动的牵引机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浅谈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现状及改进措施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双赢”之路在不断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