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更新过程中公众需求的空间差异研究

2020-12-11吴泷飞

法制与社会 2020年1期
关键词:空间差异城市更新

吴泷飞

关键词城市更新 公众需求 空间差异

随着城市的不断更新与扩建,大量人口迁入城市,城市发展面临很大的挑战,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公众需求量大,城市发展过程中,需要尽可能的满足公众的需求,充分发挥土地价值最大化。城市发展受政府、开发商、公众三方面的影响,政府和开发商需要充分考虑经济效益,确保城市土地价值最大化,利用每一寸土地为城市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大的价值,衡量每一笔资金的投入都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公共利益和经济效益,确保城市有序的发展,而公众是以自身的角度出发,切实的考虑自身的需求与利益,对城市更新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城市更新的概念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土地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可用的土地资源逐年降低,为了满足城市持续发展的需求,对老旧城区、老旧社会环境改造,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城市更新是指将一个城市的空间格局与人口分布进行重新的合理的规划、设计,通过加强城市空间的优化满足人们对城市的需求,提高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承载力,通过优化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进一步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为城市经济的发展做好基础。

二、城市发展现状

通过了解城市居民对城市空间建设的实际需求与意愿,将所收集的信息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研究,了解公众需求的相关因素,并将其进行不同类型的分类,研究公众需求的空间差异分布特点,与城市发展进行有效的对比,充分的了解城市更新与居民需求之间的关系,找到平衡点,有助于加快城市更新的脚步,有效提高城市经济发展的脚步,确保城市建设的有序进行。多样化的实际需求与相对复杂的城市环境制约了城市的发展,城市通过不断的扩建满足成城市建设动力不足的问题。

(一)影响公众需求的因素

充分的了解城市发展的现状,包括城市空间利用,以及城市居民真实的现状,通过对一定范围内的居民进行数据搜集,研究该范围内城市居民对城市更新、改造的意愿与建议,对城市居住环境、公共设施、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意愿,对该地区居民进行随机调查,通过对数据的搜集可以有效的了解城市居民的实际需求特征。研究结果显示最主要的是影响因素可以分为六大类:生态环境、居民休闲娱乐设施、公共设施、教育医疗便利、交通便利以及住宅环境质量。居住在老城区的居民对周围的环境、交通设施、教育医疗条件、公共设施等方面的满意度较低,对城市更新需求较大。居住在城市边缘地区或者老旧城区的人们,对居住的环境满意度较低,对周边的基础设施、公交便利程度、医疗设施满意度一般。居住在有一定年限的小區,对居住环境较为满意,交通满意度较低,生态环境的满意度一般,休闲娱乐设施满意度一般,教育医疗满意度一股。居住在交通节点,城市边缘地区的居民对娱乐设施满意度一般,对周边的环境满意度高,交通满意度高,对生态环境、娱乐设施、教育医疗便利程度满意度一股,对周边基础设施质量的满意度较低。

(二)城市建设空间需求差异化

城市的发展与更新需要“以人为中心”,充分的考虑人本因素,过于注重土地效益最大化,追求经济效益,会忽略人们的实际需求。城市更新过程中需要考虑城市公众的需求,听取公众的建议,将其应用于城市建设中,公众对空间的需求存在差异化,受时间的影响,城市设施老旧程度不一样,很多的设施存在老化的现象,老化程度不一样,群众对周边的环境要求较高,需要根据城市空间的不同进行差异化设计,有效地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条件。对基础设施,交通便利等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与设计,满足居民对基础设施的需求,城市的房租价格较高,很多人选择居住在城市的边缘地区,或者设施相对老化的小区、社区,不论是周边基础设施,娱乐条件或者交通情况,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城市更新需要注重这方面的问题,合理的解决。

三、现阶段的社会需求

城市更新与发展的目的在于更好的利用城市资源,为城市、开发商以及公众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改善城市中旧区的面貌,提高公众生活水平以及生活质量,随着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更新速度较快,内部空间的合理利用成为提高城市生活质量,推动城市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城市更新过程中需要充分的考虑城市居民的需求,了解城市居民的实际需求并将其考虑到城市建设方案中,能够体现“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理念。城市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公众提供更好更舒适的居住环境,保障居民的生活起居,使得居民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价值,提高城市经济发展速度。

城市更新过程中参与的主体包括政府、公众以及开发商,城市更新是在三者的相互博弈中得以发展,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产生的效果也大不相同,开发商的目的是实现土地价值最大化,能够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政府是以城市经济效益的提高为最终目的,需要充分考虑每一笔资金的投入所换回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平衡城市居民与城市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确保城市更新有序的进行下去。公众则主要是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考虑自身的实际需求,改善生活质量,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一味的、盲目的推动城市更新与发展,容易忽略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的真实需求,忽略了公众的利益,容易激起社会矛盾,成为城市快速发展中的潜在风险,为城市更新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因此,为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理念,需要深入了解公众需求的空间差异,满足公众的实际需求,提出城市更新的相关建议,加快推动城市的发展。

四、城市空间建设的相关建议

(一)根据空间分布特色合理设计

城市的每个区域内部都有其特色,城市更新过程中需要充分的考虑城市环境特色,考虑到不同区域的环境特色,根据空间差异特色,合理的进行方案设计,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将每一笔资金合理的用于城市规划、建设中,从实际的角度出发实现土地经济效益最大化,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对生态环境、娱乐设施建设等进行合理的规划,提高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交通便利程度、医疗教育条件等是城市居民最为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政府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线路规划以及医疗教育条件的建设情况,加强城市医疗建设为城市居民提供更高的生活条件,提高教育水平,解决城市居民孩子受教育的问题,更有助于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根据空间布局的特色,合理的进行城市方案规划。了解城市空间布局特点,以及现阶段城市建设情况,对比影响城市规划的各方面因素,根据居民满意度情况进行合理的空间设计,提高城市空间利用率。

(二)提高基础建设,扩大绿化面积

城市基础建设情况反映一个城市的发展状况,政府、开发商以及公众需要注重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城市边缘地区的绿化面积较小,生态环境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城市工业化建设发展需要与生态环境相平衡,绿化面积的扩大可以有效改善空气质量,提高居民生活水平。针对部分区域绿化面积较少的情况,需要进行合理的绿化规划,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扩大城市绿化面积,有效地净化城市空气,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对不同区域的城市公共设施进行合理的规划,保障城市居民的基本需求,提高居民幸福指数更有助于推动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实现城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三)合理规划城市交通线路

合理规划城市交通线路,有助于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交通服务。近年来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发展,需要合理规划城市交通线路,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城市早高峰、晚高峰会造成交通线路堵塞,对汽车进行限号也只是缓解了一部分城市交通压力,随着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合理的规划城市公交车线路,可以提高居民乘车效率,不會存在过长的等车时间,线路的合理规划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公交车,减轻轿车对环境的污染。人们选择绿色出行可以有效缓解城市环境压力,共享单车的兴起,解决人们最后1km的出行问题,很好的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符合政府积极倡导的绿色出行理念。为了降低房租的压力,很多人选择住在城市边缘地区,远离市中心,对交通便利程度要求较高,解决公众交通线路问题,对城市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完善医疗教育设施

城市更新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医疗教育的完善,医疗与教育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合理的改善医疗条件,解决城市公众看病费用较高的问题,可以有效提高人们生活幸福指数,城市公众幸福指数的高低有效地反映了城市发展状况。政府需要切实的考虑到城市公众的实际需求,从公众的角度考虑问题,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解决公众真正的难题,提高城市经济效益。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大量人口的迁移导致城市教育资源紧张,合理规划城市教育发展,缓解城市教育资源紧张,合理的配备配套的设施,为孩子们提供更加全面的教育资源,为孩子营造更好的教育环境。

综上所述,一味的进行城市更新往往会忽略公众真正的需求,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公众需求的重视度,认真的倾听公众的需求,充分考虑公众的建议,从公众的实际需求出发,加快推动城市更新与发展。城市更新不仅是空间的更新,更体现了城市公众的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的改变。城市的发展与革新需要公众的参与,深度了解公众的实际需求,收集公众反馈的信息,并将其考虑到城市空间规划设计中,针对不同区域的问题合理地进行资源的分配,有助于满足公众对城市空间的需求。

猜你喜欢

空间差异城市更新
防止大拆大建!广州正式发布城市更新5个指引
定调!广州城市更新由国企主导!
城市更新,让生活更美好
城市更新,时空“生长”
TOD/城市更新
城市化包容性发展的综合测度及驱动因素研究
城市化包容性发展的综合测度及驱动因素研究
松嫩—三江平原地区农业水土资源匹配格局研究
昆明市县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研究
中国区域信息化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