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差异化现象研究

2020-12-11王旭泽姚基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0年5期
关键词:综合素质评价普通高中大数据

王旭泽 姚基

摘  要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成为新一轮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其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都存在鲜明的区域性。立足于比较研究,通过分析不同地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差异化现象,提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智能化评价方向。

关键词 大数据;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智能化评价;素质教育;差异化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05-0059-03

1 前言

综合素质评价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特长、扭转唯分数论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普通高中阶段既是奠定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基础期和过渡期,也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做好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具有重大的教育价值和时代意义。浙江省和北京市分别作为第一、二批试点地区,不管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各普通高中,从制订方案到付诸实施,做了大量的工作,收到良好的效果,对其他地区的工作开展具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2 评价步入大数据时代

从整体来看,互联网、信息共享系统、计算机技术的融合应用,使综合素质评价迈进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大数据时代。浙江省教育厅、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都建立了普通高中学生综合评价平台,为各学校的校本实施提供了重要遵循,也为各学校学生平时评价数据和信息的录入、保存提供了统一的平台。

新评价机制逐步建立健全  2014年9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总体目标:“2014年启动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2017年全面推进,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基于此,教育部颁布具体改革指导意见,明确划分第一批试点地区为浙江、上海;第二批试点地区为北京、天津、山东等地;其他省、市分第三、四批进行。同时,对于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面也制定了相关政策。2014年底,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教基二〔2014〕11号),指出:“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反映学生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注重考察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浙江、北京教育主管部门先后制定评价指导意见和具体细则,各大高校制定了相关的录取政策,各普通高中制定了具体操作措施,逐步形成各方协调一致的评价和录取机制,为评价的落地实施提供了具体方案和制度保障。

评价操作进入大数据时代  科技的发展为评价的具体操作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浙江省和北京市教育主管部门充分利用互联网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建立了统一的大数据信息平台,实现与教育部、各大高校、辖区内各普通高中评价信息的共享。只要学校、班主任、学生、家长等在不同的终端口输入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和行为、学习能力与学业水平、身心健康与体育水平、艺术素养与艺术成果、科学意识与创新成果、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和日常表现,对该生客观准确的评价就会生成。这种做法既促进了学生的成长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又为高校的录取提供了重要依据。

差异化评价突出评价实效  评价终端中最重要的是各普通高中,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制约和具体办学情况的影响,采取统一的终端评价显然不现实,差异化评价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手段。所谓差异化评价,就是各学校根据自身办学实力和具体情况,制定适合本校实际的记录和操作办法,然后在信息终端输入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外在表现,生成学生综合素质等级。为了能够明确当前各地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式上存在的差异性表现,笔者对浙江省、北京市的30所学校进行了取样调研,得到比较表(見表1)。

通过调研发现,浙江省省级“双重点”“单重点”普通高中和北京市市级重点中学,基本上实现数字化与信息化,个别高中甚至实现半智能化(浙江省有浙大附中、学军中学、杭州二中等;北京市有北京四中、清华附中、人大附中等)。不同侧重的学校在校门口、学生宿舍楼、教室内外、重大活动场所安装了智能摄像头或指纹、头像识别系统,把学生的考勤、上课、生活与活动等日常表现拍摄下来或记录下来,再转化为评价记录,能准确记录和评价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点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浙江省大多数地方普通高中、北京市县区普通高中也不同程度地配置了信息化、智能化装备,但主要由教务处、政教处、学生处以及班主任、科任教师、辅导员、专职管理员等观察、考核和记录,形成评价等级。同时,通过学校或班级组织活动,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打分或划分等次,采取素质提升教育与考核记录同步进行的办法,评价学生综合素质,也达到良好的效果。

3 差异化现象之症结

教育发展进入新时代,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刚刚起步,差异化评价中随之出现一些不平衡现象。

评价载体差别大  省市级重点高中和发达地区高中由于财政资金投入多,信息化应用较为广泛,个别学校已经步入半智能时代,而欠发达地区高中和非重点高中还处于人工时代,这必然会导致评价效果的不同。

评价过程不尽相同  优质资源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评价过程和记录比较详细、准确;普通学校由于高考压力大,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重视程度还不够,导致评价过程不够详尽。

学生自我评价不均衡  从整体看,重点高中学生对自己的评价标准和评价要求相对较高;而普通学校学生为了不影响升学,在思想道德素质和行为、科学意识与创新成果、社会实践等方面有“浮夸”现象。从个体来看,有的学生甚或出现不符合实际的情况,这就导致自我评价不均衡现象的产生。

对评价结果应用不同  名校、军校和重点大学在录取时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比较重视,权衡系数较高;而普通院校为了争夺生源,更重视的是学生的高考成绩。

4 智能化是评价的必然发展趋势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是提高教育能力和水平的必由之路。高考改革及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应运而生,新高考背景下,要科学、客观、准确、公平地评价每一位学生,智能化是最好的选择。

政府投资力度加大,为智能化评价提供了资金支持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得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每年的教育投资都稳定在国民生产总值的4%以上,并且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实际投资额每年都在增长。尤其是新高考改革试点实施以来,试点地区加大了地方性教育投资,为高考改革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专项投入资金。随着高考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全面落实与推进,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教育投资将会进一步加大,这为智能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和基础保障。

科技快速发展使智能化评价成本进一步降低  从当前看,规模3000人左右的普通高中要实现智能化管理与评价,成本较高,主要用于信息系统、智能型机器人、360度旋转式高清摄像头及人脸识别系统等的购买与安装,这对于全国所有普通高中来说较难实现。但随着智能化评价环境的逐步建立,智能化评价产品需求的增加,相关企业一定会加快研发与生产步伐,缩短智能化评价产品的更新换代时间(2~4年)。若四年之后全国全面进入新评价时代,智能化管理与评价系统实际价格将会大幅降低,所需资金量将会大大减少(不含已实现或部分实现智能化评价的资金投入),这就会使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成本大大降低,加快学校步入智能化评价的步伐。

集中化办学使所需评价系统和设备的数量进一步减少  按照国务院及教育部关于进一步优化基础教育办学的相关文件精神,各级地方政府根据当前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数量与办学的具体情况,对于辖区内普通高中学校的布局进行了优化调整。并采取整合撤并、实行集团化办学等手段,基本实现高中设在县城以上,使高中学校的数量大大减少,优质资源得以充分利用,这使所需评价系统的数量进一步减少。如果由中央、省、市、县各级财政按一定的比例出资购买设备,每所普通高中实现智能化评价将会变成可能。

智能化自身的优点使其成为学校的最终选择  事物发展的决定因素在于内因,智能化评价系统是信息科技革命的产物,其自身的优点必然使其得以广泛应用。

1)评价的无间隙性。智能化评价系统与人工评价相比,最大的优点是改变了以往的间断性评价,能记录学生在校期间的每一个瞬间,大课间、实验与实践、校园活动、午休甚至如厕都能记录下来,可以实现对学生的无缝管理,而在校学生行为的实时记录,为评价提供了有效依据。

2)评价的准确性。智能化系统可以把学生整天的出勤、活动、纪律等准确地记录下来,并實现同步上传,减少了人为的操作,使评价更准确、公平、公正。

3)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在人工评价时代,主要是依据各职能处室、班主任、科任教师和辅导员的观察与记录,而这些人员一般都是一线教师,这无疑会挤占教师投入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精力和时间。启用智能化评价系统会将这部分教师从繁杂的观察与记录中解放出来,能够让他们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教育教学中,既提高学校实施评价的效率,还能够确保学校的教育教学不受影响。

5 结语

综上所述,构建大数据和智能化评价机制是实施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必要辅助手段,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梁剑.普通高中办学体制转型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7.

[2]屈花妮.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问题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7.

[3]陈朝晖.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研究[D].河南:河南大学,2016.

基金项目:甘肃省“十三五”教育规划重点课题“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校本实施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8〕CHBZ046)阶段性成果。

作者:王旭泽,通渭县第一中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甘肃省“园丁奖”获得者,主要研究方向为普通高中教育教学

管理;姚基,通渭县第一中学,主要研究方向为高中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743300)。

猜你喜欢

综合素质评价普通高中大数据
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尝试、困境与思考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中“写实记录”的功能与操作
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中“写实记录”的功能与操作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河南普通高中今年停招择校生
普通高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