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认同视阈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构

2020-12-11包赛依娜

时代人物 2020年29期
关键词:共同体中华民族成员

包赛依娜

(北京市石景山区八宝山街道 北京市 100040)

进入到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党中央非常重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构建工作,并将该项工作写入了党章,为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并且为该项工作的发展指出了正确的方向。当今社会发展给“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构建赋予了新的伟大使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建立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实体之上的身份认同意识,是中华各民族长期共同发展中形成的,是一种文化自觉和政治自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力量。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同体现

在心理学上,认同,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体现出了依附属性,是一种心理识别机制,是个体在与他人交往和交流中逐渐形成的自我认知,进行社会化模仿、习得的心理模式。“认同”是一种判定,不管是在认知上、情感上,还是在信念上、态度上,都与其他的客体具有相同或者近似的思想观念和看法。在当今的国家构建中,个体参与群体社会,自己的身份往往有两种:其一,民族一份子;其二,国家公民。在两种身份角色的扮演中,产生了相应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两者之间的关系最终成为社会秩序维持的重要因素。民族意识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关系着国家凝聚力的强弱,而如果太过强调民族意识、民族差异,那么将很大程度上伤害到国家的向心力、政治的权威性以及民族的归属感等,很容易发生民族矛盾,造成民族之间的隔阂和独立。而如果过分强调国家认同,不注重民族多样性的特点,不仅能不利于民族地区的发展,而且还容易让民族成员失去自我,感受到无形的生存和发展压力。因此,可以说,保持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的平衡,能够促进国家内部的安定团结,民族地区的长久发展。国家和民族之间实现长久的可持续发展,只有通过彼此间的平等协商、有效调和,才能构建出良好的发展氛围,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质上来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其实是一种国家和民族的身份认同意识,不仅包含着国家认同,还包含了民族的认同。不管是国家,还是民族,都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共同体,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都具有一定的政治属性和文化属性。因此,我们说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其实就是在文化和政治方面的认同,只不过国家认同更加偏重政治认同,而民族认同更加偏重文化认同。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承载着五十六个民族的发展命运,在其构建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为世界秩序中的组成单位。中华民族共同体就是五十六个民族同甘共苦、同生存、共发展、荣辱与共的综合体,体现出了统一性、共生性和有机性的特点。由此可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发展的根基和重要保证,在国家认同政治屋顶功能的庇护下,能够促进民族的生存和发展。

从民族认同角度来讲,民族成员对国家的文化认同是最重要的,体现出了民族成员对国家的情感依托。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民族的文化认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民族成员的观念、信仰及感知等方面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政治认同的程度。从国家认同角度来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现出了较强的政治属性,凸显了民族成员的国家公民的身份,要效忠国家,体现出了一定的政治规范性的特点。国家认同是实现民族团结、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的认同路径

政治认同培育。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中,民族成员对国家的认同主要源自于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认可,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护和忠诚。因此,中国共产党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建设,以获得各族人民的认可和支持。以国家的法治建设来推动民族传统的转型,提升民族成员对国家法律体系的认同和遵守,真正发挥法治的社会治理功能。

文化认同培育。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发挥统领作用,为文化建设提供重要保障,发展中华民族的先进文化,为民族的发展和国家的进步注入强大的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集中体现,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全国各族人民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领会,并将其融汇到民族的生产、建设及文化传播当中,成为共同坚守的价值原则和目标。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要想构建出各民族团结、合谐的发展局面,就要注重消除民族间的发展差距,建立起平等的发展环境,尊重相互间的文化差异,在认同和认同的基础上,共同构建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猜你喜欢

共同体中华民族成员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