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急广播的作用及应用探讨

2020-12-10高玉明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0年21期

高玉明

【摘要】随着灾难和战争事件的不断发生,这对人类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为增强抗灾救灾能力,必须充分利用应急广播信息,增强对灾害情况的了解,以便政府和有关部门及时组织和指挥救灾工作。本文主要对应急广播作用、技术形式及手段进行分析,并对完善应急广播系统提出相关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应急广播;优势和作用;技术种类;智能应急广播平台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0.21.003

近些年来在全球范围内灾难性事件不断发生,美国的911、印度的海啸、日本地震,还有我国的雨雪灾害、汶川地震,此外还有今年发生新冠肺炎疫情,这些灾难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在灾难性事件发生时,政府和相关的单位通过各种方式发布灾害预警、险情通报、组织实施救援工作。但当一些灾害发生时,很多通讯手段也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害,为灾情信息的传播增加了难度。此时通过应急广播系统的信息传播和发布,使其在抢救灾情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 应急广播的优势和作用

应急广播的主要形式以短波广播为主要手段。短波广播是一种高频广播,其频率是3-30MHz,通过天波(或地波)经电离层反射从而进行远距离的信息传送。譬如在图1中,从A点到B、C点的通讯距离约100到数千公里,不需要转发器便可实现超过视野范围的通讯传输。短波广播的使用范围广泛,如军事、外交、航空和航海、抢险救灾等。

与其他的通信方式比较短波广播的主要优势有:第一费用低廉,普及率高,运行成本低。在使用过程中不受网络和有关的终端设备的制约,具有远距离传输的作用。第二抗毁能力和跨区域性比较强。网路通信技术的设备容易受到自然影响而发生损害导致通信中断,但短波广播可跨区域进行传播。如在地震中遇到道路塌方、山路阻隔等情况时,可通过短波对灾情进行通报。第三听众范围广泛,适合全民接收。短波广播由于价格和结构简单其覆盖范围广泛,容易被广大群众所接受。

2. 应急广播技术种类

依据应急广播系统的有关特点,在构建其系统过程中要运用几种技术途径,从而完善应急广播终端,使其发挥应急广播的最大价值和作用。

一是信息发布的有效途径。在灾害发生时由于终端设备易受到损害导致信息阻断,因此信息的发布和预警系统要结构简单,覆蓋全面,才能保证顺利组建信息发布系统。在实际的信息发布技术应用中,可以充分挖掘外部资源并与之相结合。如无线广播、村村通、手机、网络、有线网络广播等。将应急广播加入无线广播中,其包含FM\AM频率,是通过音频信号进行传输,不受地区和环境的限制,收听方便灵活,性价比高,主要应用在景区、城市和农村的安全广播建设系统中。将应急广播和村村通建立联系,可使偏远农村地区接收应急广播信息。通过手机移动信号或网络发布应急信息,但发布效果有局限性,欠发达地区不能及时有效接收信息。

二是控制信号的传输。应急广播的控制系统主要通过应急控制信号进行发布和管理。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便可立即启动应急广播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把数字信息码嵌入到信号中进行传输,通过电台系统或频率传输到接收终端,此时应急广播的接收终端自动开始进行应急广播信息通报。(如图2)

控制信号的传输技术首先找出合适的应急广播和控制命令的传输方式,如FM广播。利用FM广播信号加嵌应用DTMF码,实现应急终端接收。还有FM调频的附加信道SCA广播,多为FM-FM双重调频,载频为67和92kHz,主要应用于交通信息、背景音乐、无线寻呼等业务中。此外还有RDS信息广播等。

3. 应急广播系统的优化路径

3.1 构建智能应急广播平台

平台构建结构(见图3)。

首先是需要制作播发系统,主要由信息的接入、节目制作和媒资管理三个要素构成。其次调度控制系统是整个系统工程的核心内容,由互动指挥、调度指挥、分发传输、终端管理、分析评估和资源管理组成。最后由移动指挥和广播构成应急机动广播系统。应急指挥车主要职责保持智能应急平台的通讯连接,做好灾害现场和整个应急期间的指挥调度工作,广播车要积极接收应急广播的相关指令,确保应急广播的信号实现全覆盖、现场信息的反馈等。

3.2 调动控制系统

调动控制系统作为整个应急广播系统的核心,是提高应急广播系统优化的关键所在。其主要职责首先是依据不同区域控制发布要求和信息的具体需求,从而调度和控制不同种类和有关区域的信息传输覆盖,最终将应急广播节目或信息播出或发布,同时还具有对发布的结果进行有效评价的职能。其次是对系统直接管理和控制的应急广播的终端设备等进行统一规划、和管控。在调度指挥子系统进行构建时,要依据信息发布的需求结合资源管理为其提供可利用的应急资源,迅速形成发布方式和通道,实现对应急广播的科学管理和实时调度。在对资源管理子系统进行构建时,其要将应急广播的台站资源档案和资源夹层数据进行综合管理,并对各种台站资源进行有效维护和管理,对其受损程度进行判定等。此外还要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逐步建立全媒体环境下的应急广播平台,在系统搭建过程中要和互联网等资源进行相互融合,以此构建全媒体平台下的应急广播资源系统平台(图4)。

在对终端管理子系统进行构建时,要结合各区域各级广播电视层系统,对其使用统一的安全技术和寻址技术,如对村村通等广播终端建立自动控制和唤醒功能,增强统一管理能力,以此实现应急广播系统的及时有效的预警发布的目的。在对分发传输子系统构建时,要将应急广播消息或节目能够实时转换为可供不同传输渠道进行传输的格式以实现快速准确的发送信息,因此要积极完善系统对消息发布和覆盖传输适配功能。在分析评估系统的构建中,要对应急广播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并实现科学化的管理方式,要增加测试广播、发布效果评估和综合汇报、应急演练终端数据反馈、对不同地区的应急演练评估等功能。同时对预警的信息广播制定有效的工作计划。在对互动指挥子系统进行构建时,要将应急信息发布过程、效果、现场实际状况等信息全面的反应出来,从而和指挥系统形成有效连接和互动。系统由大屏幕的显示器、指挥台操作屏幕、立体化地图构成。显示器要将信息以图形、音视频形式进行展示,指挥台操作屏幕要能实现对立体图形的分析,立体化地图则可对该区域地形地图信息进行遥感数据分析,从而对区域内的各种数据、图像和信息实现可视化的信息展示,以此构成互动智能子系统平台(图5)。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突发灾害和事件不断攀升,应急广播的作用无疑为抢险救灾工作提供了准确的信息。特别是在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环境下,全媒体应急广播由于信息畅通、准确率高、传输渠道广泛等特点被逐渐应用于应急广播中。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应急广播系统的建设力度,充分结合大数据、全媒体技术构建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智能型媒体应急广播平台,实现平台、信息、终端和应用技术为一体的科学管理系统,从而为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提供更加高效的应急广播平台。

参考文献:

[1]张忠,王秀花.全媒体时代应急广播新的突破[J].广播电视信息,2020,27(10):61-63.

[2]陈芸,许曦文.应急广播在抗“疫”报道中的作用及功能分析——以湖北广电交通广播为例[J].新闻前哨,2020(09):53-54.

[3]王宗运,张向明.国家应急广播系统建设思路及关键技术探究[J].西部广播电视,2020,41(17):194-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