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中学校长吴元涤

2020-12-10

苏州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师范学堂生物学

曹 磊

语焉不详的人生结局

1933 年9 月18 日,名校省立苏州中学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曾经的东北民众救国军总司令苏炳文。他作了题为《“九一八”纪念和中学生的当前任务》的演讲,号召学生们“振作精神,努力学问,以期成为有用的人才”,“切实努力,充实学问,锻炼体质,修养道德”,为的是“为国家奋斗,为民族争生存,为人类尽力量”。苏炳文在1931 年“九一八事变”之后,组织军队,坚决抗日。后因军事失败,不得不从东北退往苏联,之后借道欧洲回到国内。1933 年6 月,苏炳文回到国内,被国民政府任命为有名无实的军事委员会中将委员。当时,苏炳文暂居苏州,校长便邀请他到校演讲。

还是这位校长,在同年的《苏中校刊》上发表了《中学教育之商兑》一文。文章提出了7项明确的要求——健康、道德、民族文化、科学基础、劳动习惯、艺术兴趣和生活知能——校长希望学生根据这7 项要求,弘扬好学求进的校风。

邀请爱国抗日将领到校演讲、对学生发出7 项要求的这一位校长,便是江阴人吴元涤(1886-1954,字子修,博物学家)。他在1933 至1935 年担任苏州中学的校长。吴元涤的前任是胡焕庸,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胡焕庸线”的提出者。在当时,苏州中学校长的人选,需要由江苏省政府会议决定,可见这一职位的重要性。

可是与他的前任不同,这位吴元涤校长离任之后的相关记载都是语焉不详,似乎有意回避了他此后的人生经历,好比如日中天的太阳,突然被阴云所遮盖,再没了光焰。可是即使全日食之时无法一窥太阳本体,却也能意想不到地观测到日冕。被谜团遮蔽的人生,也会在文献中留下行走世间的足迹,想必吴元涤也不会例外。

早年经历

翻阅江阴的方志和文史资料,能找到不少与吴元涤相关的记录。

1905 年,当时的江阴县知事金元烺照会邑庠生(即秀才)吴元涤担任北外蒙养学堂长。清廷在1904 年推出了“癸卯学制”,其中最初级的学校为“蒙养院”,应当就是蒙养学堂。蒙养院招收3 至7 岁的幼儿,每日授课不超过4 小时,通过游戏、歌谣、谈话、手技等方式开展教育活动。1906 年,吴元涤担任北外学董。该年秋天,吴元涤考上苏州师范学堂,离任。当时与吴元涤同在苏州师范学堂学习的同邑人士有曹观来等。曹观来是江阴历史上废科举、办学堂、开拓现代教育事业的重要人物之一,曾经在辅延、礼延等学堂教学,并在日本神户华侨学校担任校长十多年。

吴元涤考上的苏州师范学堂,其正式名称为江苏师范学堂(当时江苏省会为苏州),1904年由江苏巡抚端方建立,专门培养教师。罗振玉为首任监督(相当于校长),日本人藤田丰八为总教习。1905 年,学堂开班优级师范科。王国维于1904 到1905 年间,曾在学堂任教。从师资力量来看,该校的教学有一定的水准。

1910 年,吴元涤在师范学堂优级师范博物科毕业。根据“癸卯学制”,优级师范培养初级师范学堂和普通中学堂教员和管理员,相当于高等学堂(大学预科)程度。在校期间,吴元涤学习的科目分为通习科目和专业科目两类,专业科目有《动物》《植物》《地址矿物》《生理卫生》《图画》《物理》《化学》等。民国《江阴县续志·选举志》卷十三记载“吴元涤,字子修,苏州师范学堂毕业,奖学部候补司务”(宣统庚戌,1910年)。续志将吴元涤分类在“乡举”这一类,也就是说将他等同于科举时代的举人(1905 年,清廷废止科举制度)。在《江苏省通志稿·选举志》卷十四“清举人”名录中,也能找到吴元涤的名字,年份正是续志所载的宣统庚戌,即1910年。

教育与学术生涯

学校毕业之后,吴元涤开始了他的教师生涯。在1927 年到苏州中学任教之前,他先后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民国时期著名高等院校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前身)、江苏省立第六中学(今镇江中学)、江苏省第一师范学校(今苏州中学)、江苏省立第一农业学校(1927年并入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后未恢复)、国立暨南学校(今暨南大学)、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1 年改为国立东南大学,今东南大学)和江苏医科大学(1927 年并入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后未恢复)任教。在这些学校,他教授的应该均是生物相关的课程。在教学之余,吴元涤也积极投身到学术研究事业之中。其中较为值得称道的有三件事。

第一,他参与了《博物学杂志》(1914 年10月创刊于上海)的编纂工作。杂志的办刊宗旨是“以发明全国之博物区系,振雄风、振颓波,物产人能,交相为助而裕民足国”,也就是希望通过研究博物学进而振兴中国。吴元涤担任杂志的第二任编辑,负责文章的选编等各项工作。同时,他还发挥自己的所学专长,自1914 年到1928 年,先后在该杂志上发表了至少十多篇论文,内容涉及生物学调查研究报告、进化论、植物学等相关内容。

第二,他参加了中国科学社。该社是中国最早的现代科学学术团体,由一批中国留学生于1915 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创办。1916 年9月24 日,该社的首个国内分社在南京的江苏省立第一农业学校成立。当时吴元涤正在该校任教,他是国内分社第一批18 名成员之一。他在中国科学社的社刊《科学》上发表了多篇文章,参加各科学名词审查会(比如浙江教育会、江苏理科研究会、中华农学会、中华博物学会等),讨论和审定科技译名。吴元涤在讨论中提出了自己的学术观点,例如他认为,“雌蕊本意为产出卵子之器官,并非混指雌蕊即为卵子体,雄蕊为产出精子之器官,并非注明雄蕊即为精子体,故彰彰也”,驳斥了花蕊不分雌雄的做法。

第三,他编纂了多部生物学方面的著作与教材。自1917 年开始,吴元涤先后出版的著作和教材主要集中在生物学领域,间或涉及矿物学、心理学等主题。按照先后次序,他编著或编译的图书有《动植物显微镜实习法》(1917 年),《南洋植物志》《纲要矿物学教科书》(1919 年),《高等生物学》(1926 年),《初级中学北新植物学》《高中及专科学校用:生物学》(1932 年),《生物学》《普通胚胎学》《初中植物学(上下)》《心理学》(1934 年),《动物学概论》(1935 年),《吴氏高中生物学》(1936 年)。这些图书,不少都多次修订和再版,比如《高等生物学》在1930年再版,《吴氏高中生物学》在1948 年再版。吴元涤还参与了丛书《万有文库》《青年百科大纲》的编纂工作。

此外,吴元涤还参加了当时教育事业的各项审定工作,比如教育部高中师范科课程会议、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编订中学各科教学进度表委员会。由于他是教育界的权威人士,江阴县也邀请他作为旅外委员,同著名教育学家吴研因等人参加本县的教育行政会议。

社会精英

1935 年7 月,当时国民党江苏省政府同意吴元涤辞任苏州中学校长。在当时,吴元涤可说是成功人士。

在收入上,吴元涤属于当时的中上层水准。根据钱谷融先生在《散淡人生》中的回忆,他在1935 年进入江苏省立无锡师范学校,当时的生物学教员为吴元涤。钱谷融说,当时学校的老师,收入每月都在180 块大洋以上,是相当可观的收入。1930 年左右,中国较为富裕的上海地区,典型的5 口之家,一年需要400 银元才能过活。也就是说,当时吴元涤大致两个半月的收入,就相当于5 口之家一年的开销。他在领取学校薪水的同时,还有各种图书的稿费收入。具体吴元涤能获得多少稿费,无法计算。不过以他曾经出版过图书的北新书局为例,该书局给鲁迅的版税比例一般是20%乃至25%,《初级中学北新植物学》的售价为每册0.6 元,则每销售一本书,吴元涤便至少可得0.12 元。设想下当时全国初中生的数量,可想而知,每年吴元涤都能从稿费中获取大量的收入。

在社会地位上,吴元涤无疑属于科教界的精英。他早年加入的中国科学社,是当时中国学术界最杰出的人群。近现代鼎鼎大名的科学家,大都曾参加这一组织。比如赵元任、胡适、竺可桢、茅以升、侯德榜、李四光、翁文灏、严济慈等等。而叶企孙、曾昭抡、华罗庚等大家,均在吴元涤之后加入中国科学社。从这个意义上讲,吴元涤还是这些大家的“前辈”。在教育界,吴元涤曾任校长的苏州中学,也有着无与伦比的地位。当时流传一句话,“三年苏中,四年交通”,指的是苏州中学的毕业生因擅长理科,大都能够进入上海交通大学,而该校理科教育见长的特点,正是在吴元涤任期内实现的。除了培养了大量的精英学生之外,当时苏州中学的教员也是藏龙卧虎,比如与吴元涤任校长同时期,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曾任图书馆馆长。培养的精英学生桃李满天下,同僚下属和社交圈也都是社会精英,即使在今天,吴元涤肯定是备受社会尊崇、位于社会金字塔尖的人物,更不用说民国时期了。

在转任无锡师范学校的生物教师之后,年届五旬的吴元涤到底做了些什么,或许依旧为了生计奔忙,或许已经开始享受晚年生活,苏州中学的校史、江阴的史料,对此都没有切实的记载,宛如破案的警察发现手头的线索一下子就断了。所幸,苏州中学校史明文记载吴元涤的卒年为1954 年,这为探究他人生最后一段旅程的走向,提供了一线希望。

最终下落

借助现代文献数据库,总算是找到了吴元涤在人生最后几年的蛛丝马迹。1948 年,他发表了《系统命名植物辞典序言》一文,其编著的《吴氏高中生物学》在1949 年发行了增订新版。看来即使时事混沌,他依旧从事着生物学的老本行。

《竺可桢全集》提到吴元涤,该书第12 卷1950 年1 月23 日的日记写道:“接吴研因寄来吴元涤著之《植物名词》,预备为植物字典之初步稿,经二十年搜集之力始成。余以交杨克强,嘱商之于胡步曾。”看来,吴元涤与学术界的老友依旧保持着联络。不过这部书稿究竟下落如何,则似乎同它的主人一样,全然隐匿在历史重重迷雾之中。

吴元涤的家庭情况,初步能够明确的是,他祖居江阴城内中街,至少有两个儿子,长子叫吴璞,少子叫吴珣。吴璞的名字,见王伊同所撰《南菁谈往》,他曾与同邑薛晓升的女儿配亲,不过女方未婚即过世。吴元涤的儿子名为吴孟刚,孟刚许是吴璞的字或别名。吴珣的名字则出现在《竺可桢全集》第7 卷,1939 年1 月29日的日记记载:“1926 年毕业化工系学生吴珣追悼会。吴珣,江阴人,前苏中校长吴元涤之少公子。毕业后在水利铔厂任事,战后返乡。后至沪,以痢疾逝世云。”不过查询《申报》8 月3 日的浙江大学布告可知,吴珣为1933 年浙江大学化学工程学正取学生。是竺可桢记错,还是另有一个吴珣呢?1928 年入学苏中的钱伟长在回忆文章《在苏州中学求学的日子》提及,当时大家管吴元涤叫“细胞”,管他的儿子(钱伟长的同班同学)叫“小细胞”。也许吴珣就是这个“小细胞”。

在苏州接受西方新式教育,在苏州中学担任校长立身成名,曾经跻身中国科学界、教育界先进行列的吴元涤,最终却被历史尘埃所掩埋,这样戏剧性的人生结局,真是令人唏嘘不已。不过这倒与考古挖掘有些相似——揭开数百年以至数千年的腐土,或是令人惊艳的惊世绝品,也可能是朽烂殆尽的一堆白骨,更有可能是一座空空如也的坟茔。

猜你喜欢

师范学堂生物学
哈尔滨新区师范附属小学校
丁酸梭菌的筛选、鉴定及生物学功能分析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森林学堂
宝宝国学堂
宝宝国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