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省宽甸县岔条沟地区地质特征及铅锌多金属矿找矿远景浅析

2020-12-10姚玉健

中国金属通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方铅矿闪锌矿北西

姚玉健,司 明

(辽宁省有色地质勘查总院有限责任公司,辽宁 沈阳 110013)

1 区域地质背景

宽甸县岔条沟位于该区位于华北陆块东段古元古代辽吉裂谷宽甸段、营口-宽甸显生宙隆起与太子河-浑江坳陷衔接部位;处于北东向鸭绿江与太平哨深大断裂所夹持的北西向次一级构造带中,是区域上重要铅、锌、铜、金多金属矿化集中区。

辽河群是区域出露主要地层,形成了由辽河群里尔峪组、高家峪组构成的陆源砂泥质碎屑-火山碎屑岩沉积建造,由大石桥组构成的碳酸盐岩沉积建造,由盖县组构成的泥质陆源碎屑岩沉积建造。青白口系为一套以石英岩、石英砂岩及泥灰岩为主的陆源碎屑组合;寒武系为一套以泥晶灰岩、鲕粒灰岩、钙质页岩及泥岩为主的岩石组合;在研究区北部为白垩系为一套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岩夹少量细粒陆源碎屑岩为主的火山沉积岩组合;第四系为一套松散沉积物[1]。

区域上构造发育,基底构造以东西向为主体,形成近东西向及北西向的褶皱构造。本区夹持在北东向鸭绿江大断裂与太平哨深大断裂之间,断裂构造主要表现为北东向和北西向的深大断裂及其从属断裂构造,断裂构造普遍具有多期活动特征,反映了多期多次活动的区域构造背景,这些断裂构造控制了区内岩体的侵位和地层的展布,进而也控制了矿化活动及矿产的分布。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构造的复合部位往往是矿床的有利赋存部位。

区域上岩浆岩较为发育,以岩基、岩株、岩枝、岩脉等形式产出,分别形成于早、中元古代和中生代,以钙碱性系列的中酸性岩为主,次为中、基性等多种岩石类型。中生代岩浆岩活动对成矿极为有利,为成矿提供了充足的热动力条件和物质来源,为区域铅、锌、铜、金、银、钼、铁成矿创造了有利条件。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研究区内岩石从老到新依次为:下元古界辽河群盖县组(Ptlgx)、上元古界青白口系钓鱼台组(Qnd)、中生界白垩系小岭组(K1xl)以及第四系(Q)。

(1)辽河群盖县组(Ptlgx)。研究区内大面积分布,走向北西,倾向北东,倾角50°~70°。岩性为黑云变粒岩、黑云片麻岩,偶见斜长角闪岩。厚度大于380m。

(2)青白口系钓鱼台组(Qnd)。零星分布于研究区南部。走向北西,倾向南西,倾角30°~40°。岩性为长石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偶见砾岩。厚度大于120m。

(3)白垩系小岭组(K1xl)。分布于研究区南部,岩性为安山岩。厚度大于295m。

(4)第四系(Q)。分布于区内的山坡河谷中,由腐殖土、粘土、亚粘土和砂砾石等组成。

2.2 构造

研究区内断裂构造为太平哨北东向断裂构造及北西向的深大断裂的次一级构造,构造主要以近东西向、北东向、近南北向、北西向构造为主,这些断裂构造不但控制着区内的矿化蚀变带、脉岩及地层的分布,也为成矿提供了运移通道和容矿空间。

2.3 岩浆岩

研究区内岩浆活动较强,发育有中生代侵入花岗岩及伟晶岩体(γ)和新元古代二长花岗岩(ηγ),中生代脉岩也比较发育,见有煌斑岩脉、闪长岩脉、花岗斑岩脉。这些岩浆活动为研究区内铅、锌矿体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来源和热动力。

3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化)体地质特征

研究区内共发现3条含矿化蚀变带,各含矿化蚀变带特征如下:

Ⅰ号矿化蚀变带:位于研究区南部,其受太平哨北东向断裂带次一级东西向构造控制,地表断续延长500m,宽3.5m~15m,走向80°~110°,倾向北,倾角60°~85°,主要蚀变为硅化、高岭土化、石墨化,主要矿化为黄铜矿化、闪锌矿化、方铅矿化以及黄铁矿化,局部还可见少量磁黄铁矿。该矿化蚀变带中发现7条矿(化)体延长50m~150m,宽0.8m~3.0m品位Pb+Zn2.3%~3.5%。

Ⅴ号铅锌矿体:位于研究区南部,该矿化体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地表延长大于130m,宽约1.2m~3.1m,走向350°,倾向西南,倾角65°,赋存于黑云变粒岩中,主要蚀变为硅化、石墨化,主要矿化为黄铁矿化、方铅矿化,品位Pb+Zn2.5%~3.1%。

Ⅵ号矿化体:位于研究区南部,该矿化蚀变带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控制延长170m,宽约1.1m~2.1m,走向60°,倾向北西,倾角80°,主要矿化蚀变为硅化、金属矿物为黄铁矿化、方铅矿化,品位Pb+Zn0.5%~1.1%,Ag84.2×10-6。

3.2 矿石特征

区内矿石矿物主要有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少量黄铜矿、铜蓝、孔雀石。脉石矿物有石英、长石、黑云母、绿帘石、高岭土。

上述矿物除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在矿石中含量较高外,余者含量甚少。脉石矿物以石英、长石、黑云母为主,次为高岭土,余者含量甚少。

矿石结构:①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黄铁矿、方铅矿呈自形、半自形体。②它形不等粒结构:闪锌矿、黄铜矿等金属硫化物呈浸染状分布于脉石中,金包裹于金属硫化物中。③碎裂结构:矿石中的黄铁矿普遍发生碎裂。闪锌矿及金、银一起充填在黄铁矿粒间,呈稠密浸染状出现。

矿石构造:本矿床金、银赋存在黄铁矿、石英及其它金属硫化物等载体矿物中,故以载体矿物的特征及分布关系划分矿石的结构、构造。

矿石主要构造有以下几类。

(1)浸染状构造: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黄铜矿呈集合体不均匀分布。硫化物含稀疏浸染状构造。

(2)细脉状及网脉状构造:含矿黄铁矿和石英沿裂隙充填,形成细脉状构造。若几组裂隙彼此交切成网状,则形成网脉状构造。

(3)条带状构造: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黄铜矿等金属硫化物与石英呈条带状相间分布。

(4)团块状构造: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黄铜矿等在矿石中呈团块不均匀分布。

矿石主要组分是铅、锌,主要伴生组分为金和银。银、金与铅、锌多呈伴生关系。

3.3 矿体围岩及蚀变特征

矿体赋存于下元古界辽河群盖县组古老变质岩中,矿体的近矿围岩主要为黑云片麻岩、斜长角闪岩、黑云变粒岩。围岩蚀变不显著,仅限于在矿体附近很小的范围内,主要类型有硅化绢云母化、高岭土化、绿泥石化。

硅化是铅、锌、铜、金矿(化)体发育最普遍的蚀变,石英多呈网脉状、细脉状不规则穿于片麻岩岩石裂隙中。

4 矿床成因浅析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研究区处于步达远-青山沟铅锌铜矿集区内,区内主要分布有下元古界辽河群盖县组,该地层铜、铅、锌、金成矿元素含量相对较高,为成矿提供了大量物质来源。区内岩浆活动强烈,这些岩浆活动为研究区内铅、锌矿体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来源和热动力。本区构造较发育,这些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为矿质元素的迁移和储存提供了通道和空间,区内蚀变带及矿体受构造控制明显。

5 成矿基本规律及远景浅析

(1)研究区处于辽东-吉南成矿带的中部,属万宝-桓仁多金属成矿带中部的步达远-青山沟铅、锌、铜矿集区内。

(2)元古代辽河群盖县组的铜、铅、锌、金成矿元素丰度值相对较高,为本区成矿提供大量物质来源。

(3)研究区内的断裂构造较为发育,北东、北西及近东西向断裂构造互相切割交错,为Pb、Zn、Cu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空间。区内矿化蚀变带及矿体受不同方向的断裂构造控制。

(4)研究区内发育有中生代花岗岩岩体,该岩体为研究区Pb、Zn矿的形成不但提供了大量的成矿物质来源,同时也为矿液的运移提供了热动力。

通过本次研究,在研究区内共发现3条矿化蚀变带(矿体),其中Ⅰ号矿化蚀变带含矿性较好,是研究区内铅锌多金属成矿的有利地段。其它两条矿体矿化体也具有较好的成矿远景。所以在研究区内加强综合研究一定会有较好的找矿效果。该区是寻找铅、锌矿产的有利地段,是一个潜力较大的铅、锌多金属矿化远景区。

猜你喜欢

方铅矿闪锌矿北西
铜铅硫化矿物浮选分离中铅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我早有准备
某复杂铜铅锌多金属硫化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
铜离子对闪锌矿、黄铁矿浮选的选择性活化机理研究
闪锌矿银活化及对黄药吸附影响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Cu-X(X=C,Si,Ge,Sn,Pb)掺杂对闪锌矿ZnS 可见光吸收的影响研究
石灰和氢氧化钠对闪锌矿抑制机理研究
“北西”系列爱情类型片的创新方式和本土化价值实现
过夜
《北西2》瞄准华语爱情片新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