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造教育在游戏活动中的实践

2020-12-09喻丹

江西教育C 2020年11期
关键词:饭量笔者游戏

喻丹

中国有句谚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可以说,幼儿期养成的习惯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最近,笔者发现当孩子们面对选择时,往往会商量半天也没有主意。这些孩子怎么连选择都不会呢?游戏活动时,总有孩子站在一旁犹犹豫豫,拿不定主意。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孩子从小就被家长代替选择,被家长大包大揽。当孩子长大后,为了以示尊重,家长才给出选择的机会,但孩子却迷茫了。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选择力呢?陶行知提出“六大解放”,根据这一理论,笔者尝试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用以下的方法来培养孩子的选择力。

一、把选择权还给孩子

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进行的活动,所以笔者经常问孩子:“今天你们想玩什么游戏呀?”孩子们会争先恐后地说:“男女对抗赛、丢手绢、捉迷藏、跳绳……”对他们做出的选择,必须尊重,让孩子觉得游戏是他们自己的,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当孩子选择了“今天玩什么”后,笔者接着提问“你们想怎么来玩这个游戏呢”?此时,孩子们会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有的合理,有的则不合理。针对他们提出的多种玩法,笔者让他们试一试。例如,玩游戏“点心店”时,有孩子提出想做我们本地的烧饼。于是,笔者放手给他去做,让他去尝试。

在教学中,角色扮演是幼儿游戏的重点,在游戏过程中,教师经常会安排能力强的孩子来扮演收银员、老鹰等,安排能力差的孩子扮演顾客、小鸡等。这样往往会导致有些孩子会放弃自己的选择,久而久之就放棄了选择的意识。因此,教师可让他们通过不同的角色扮演,去试一试、比一比,从而挖掘自身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体验选择的快乐。

在游戏中,孩子对游戏材料的要求,不在于他们的外表形象,而在于这些材料是否能成为玩具,是否能利用这些材料进行游戏。他们常常自发地就地取材,比如拿积木搭高楼大厦、火箭、机器人等。如果这时成人按照自己的标准加以评判,指责孩子,就会伤害孩子的自信心。而尊重孩子的选择,给孩子选择的空间,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创造力。

因游戏最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最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所以他们常常玩了还想玩,总也玩不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在游戏前提问:“你们愿意什么时候再玩这个游戏?你们还想玩多久?”可以让他们自己选择合适的时间继续玩。

二、多给孩子选择的机会

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都是教师规定了幼儿什么时间干什么?怎么干?幼儿只是被动地按照教师的要求作息。怎样培养幼儿主动选择的权利呢?使他们学会选择呢?笔者尝试将自选这一形式引入幼儿的日常生活当中,为此开展了自选进餐、自选值日等活动,给予孩子选择的机会。进餐是幼儿日常生活的重要环节,进餐的好坏直接影响幼儿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先前,笔者是根据幼儿的进食量分配饭菜,受饭店自助餐的启发,跟班上其他老师商量后,决定将饭量分配制度改为自选。例如,班上饭量比较小的孩子,平时拿到饭就发愁,顿顿都要吃到最后。实施自选进餐饭量制度后,他们不但增加了进餐的兴趣,也意识到了自己选择的权利和责任,越来越愿意参与选择,说出自己真实的需要,不再犹犹豫豫,能自己拿主意。

孩子们都比较喜欢值日生工作,以前的值日生都是笔者安排,如果放手让孩子们自主选择呢?一定是培养他们选择能力的好机会。因此,笔者把属于孩子选择的权利交还给他们。实践证明,孩子们都能做出自己的选择,对自选的值日项目充满兴趣,都能认真负责地做好各项工作。

在我们的生命中,总是充满着各种各样的选择,而孩子们一次次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的未来,不同的选择会使孩子的生命走向不同的方向,从而产生不同的命运和结局。选择没有对与错,重要的是要有选择的信心和选择的能力。而幼儿园是孩子七彩人生的起点,一切从选择开始。培养幼儿良好的选择力,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作,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创新。(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掘港镇群力幼儿园)

猜你喜欢

饭量笔者游戏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魔力语音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恐龙的饭量有多大?
哈佛大学研究中心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