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2020-12-09王敏峰

江西教育C 2020年11期
关键词:西门豹要素课文

王敏峰

在语文教学中,常态化的教学方式以教学目标为主要任务,紧扣目标实施教学策略,评价学生的学业成果,再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教师可以对教学方式进行适当的创新,积极创设教学情境,营造情感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动力。接下来,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一、凸显核心目标,把握训练方向

教学的核心目标需要统整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与教材之间的关联。统编版语文教材在编排过程中,将教学的终极目标划分为不同的板块,以语文要素的形式呈现在各个单元中,并按照学生认知规律以递进的方式呈现。因此,教师在设置学生的学习活动时就要紧扣单元语文要素,综合考虑文体样式、内容特点和基本学情等因素,将目标与活动进行有机整合。

例如,统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观潮》是一篇精读课文,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这篇课文不仅语言生动、精准,而且也展现出鲜明的层次结构和大胆丰富的想象,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景观也刻画得淋漓尽致。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很多教师会要求学生圈画出他们认为优美的语句,思考作者是怎样将这种美表达出来的。这样的教学举措虽然关注了文本语言和写法,但都相对宽泛。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方式,首先带领学生在阅读和想象中,聚焦关键性词语,将大潮的形态描绘出来;其次,让学生将相对陌生的语言提炼出来,在入情入境的过程中朗读;最后,借助视频中镜头的回放,观看涨潮、落潮的场景,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并适度迁移课文的写作方法。

二、创设教学情境,营造情感氛围

任何一种语文知识、能力或素养都不应该直接灌输给学生,而要让学生在实践运用的过程中意识到学习的价值,以此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要积极创设教学情境,营造情感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活动、解决问题,体会实践的价值。

例如,统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与之相匹配的训练目标就是“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基于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教师就可以相机为学生营造适宜的情感氛围,创设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情境。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传统文化产品的设计师,巧妙地整合课堂中的认知内容,以课文内容为载体,明确设计方向,尝试运用思维导图梳理设计思路;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做文化创意的编创者,通过小组合作查找相关资料,一起完成传统文化手册的编写任务;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做传统文化的宣传员,以手抄小报的方式,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激发多维创意,释放表达动力

参与学习活动不能只让学生身在其中,而要让学生自觉主动地运用自身的知识经验参与活动。复杂的活动常常会让很多学生望而却步,因此,教师要设计一些富有创意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维持学生在学习中的热情。

例如,统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的《西门豹治邺》一文所指向的语文要素就是“简要复述课文”,教师围绕這一语文要素先从文本的整体视角出发,引导学生将课文分成三个板块,即调查民意、惩治恶人、兴修水利。如果学生一味地死读、硬读,则难以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更不能洞察西门豹处理办法的精妙。为此,教师可以这样创新教学:首先,理情节。让学生连读课文,用梳理情节发展的方式找出故事发展的重要阶段,并进行概括提炼。其次,猜用意。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和具体语境,关注描写西门豹前后言行的语句,从言行表面直抵人物的内心世界。再者,评人物。引导学生紧扣课文中的事例及人物在事例中的表现细节,对西门豹进行初步评价,形成对人物的感知。最后,演一演。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情节,将文本中的内容修改成剧本,通过表演还原情节。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充满了兴趣和动力,其中“理情节”是基础,“猜用意”是重点,而“评人物”则是一种创举,它将学习主动权都交给了学生,最后的“演一演”则是对文本学习的一种内化和外显。(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西门豹要素课文
西门豹开引漳十二渠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四上《26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
背课文的小偷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西门豹治邺
西门豹罢官的故事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也谈做人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