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系生活,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2020-12-09庄晓斌

江西教育C 2020年11期
关键词:理解课文语文课堂创设

庄晓斌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与生活联系密切。语文知识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实践证明,联系生活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能让语文课堂充满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因此,教师要加强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语文学科中生活的味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选取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素材,或者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来开展教学。

一、观察生活细节,引导学生认识生活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细节,让教学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语文教学与生活结合在一起,学生就能更好地认识生活、感悟生活。例如,在教学《匆匆》一课时,教师在课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留心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思考它们与时间有怎样的关系,感受时间给人带来的体验。在教学中,师生共同讨论有关时间的问题。经过这样的思考与交流,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等语句的含义,理解作者的意思。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就“如何珍惜时间”这一话题进行交流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白要珍惜时间的道理。

二、创设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小学语文知识是建立在生活基础上的,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把课本内容还原成真实的生活场景,从而让学生体会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因此,创设生活情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这样,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感知课文,从而加深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因为大多数学生没有见过小兴安岭的真实景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把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风景图片展示给学生看。这样能激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就能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来理解课文。最后,让学生在课堂上用语言描述他们喜欢的季节。学生能把春天的万紫千红说得惟妙惟肖,把夏天的枝繁叶茂描述得十分逼真。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从而让语文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三、联系生活提问,激活学生生活体验

提问是教师教学的艺术,是课堂教学中常见的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提出与生活有关的问题,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生活中常见的环保问题。有学生认为我们身边的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劣,环境保护措施亟待加强。这时,教师通过提问引出主题:“假如地球环境越来越恶劣,以至于不再适合人类居住,我们该怎么办?”学生通过讨论,意识到环境危机在威胁着人类。这时,再来学习《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学生的学习态度会变得更认真。由此可见,语文教学要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同时,教师要在教学中提出生活化的问题,来激活学生的思维,进而引发学生的思考。这样,学生就会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四、拓展生活空间,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生活資源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现实生活这一资源,来建立课内与课外的联系,在建立语文教育体系的同时,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因此,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走进现实生活中,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以逐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样,学生就能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例如,在教学习作《让生活更美好》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一份调查报告,鼓励学生去实地参观、访问,也可以查阅相关的资料,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调查,谈谈如何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查找自己需要的材料,这样更容易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实践证明,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激发小学语文课堂的活力,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把语文演绎成枯燥乏味的文字符号的弊端,给语文课堂带来了生活的气息,让课堂教学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因此,语文教师应该让语文教学扎根于生活的沃土,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作者单位:江西省婺源县教育局教研室)

猜你喜欢

理解课文语文课堂创设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切入点
衔接追问,趁热打铁,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提有效问题,助学生理解课文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