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邓裕达旅美青年吉他演奏家指尖下的细腻传神与丰沛热情

2020-12-09赵盼盼

南风 2020年32期
关键词:演奏家音乐学院吉他

文/赵盼盼

邓裕达

90年生人,旅美青年吉他演奏家、第三届“明日之星”金奖得主、深圳新领域乐团团长、深圳市音乐家协会会员、深圳市吉他协会执行秘书、深圳市尤克里里协会理事、美国曼哈顿音乐学院古典吉他音乐专业硕士、星海音乐学院音乐表演学士。

先后师从中国吉他泰斗吴子彪先生、中央音乐学院陈志教授、星海音乐学院关振明博士和黄文锦老师、美国曼哈顿音乐学院吉他教授、美国古典吉他演奏家、作曲家大卫·莱斯勒(David Leisner)等。曾在联合国总部、美国哈德逊教堂、纽约鲁宾艺术馆、米勒独奏音乐厅、格林菲尔演奏大厅等举办数场独奏、重奏、协奏曲音乐会。

华丽的旋律倾泻而出,只见他拨弦于行云流水间,精湛的吉他技巧令人拍手叫绝,所有的音符就像拥有了生命一样随着他的身体舞动……宝安的各大舞台——“四季之声”音乐会、“明日之星”才艺大赛、文化“百千万”工程周末音乐会、“十一月的某一天”吉他+精品音乐会,都曾有这样一个“大男孩”弹拨着古典吉他,指尖下的细腻传神与丰沛热情,让观众在诗一般的旋律、画一般的意境中“沉醉而不知归路”。他就是90后旅美青年吉他演奏家邓裕达。近日,本报记者采访到邓裕达,听他聊起多彩而充盈的“吉他之路”。一路走来,邓裕达不断收获着成长的徽章,但古典吉他始终是他丰富的人生色彩中最醒目的底色。

饮水思源 不忘恩师:是“幸运”也是“幸福”

细腻多变的音色,丰富的和声、多声部的演奏能力……古典吉他不似钢琴般宏伟大气,也不似小提琴般细腻婉约,它更能够奏出内心变化的真实声音,唱响内心最真挚的情感。初识邓裕达,就是通过他演奏古典吉他。当时,古典吉他隽永、酣畅、沉稳的艺术魅力在“大男孩”手中被演绎得淋漓尽致。

邓裕达是土生土长的深圳人,小时候,他很喜欢音乐,爱唱歌,虽然家中没有音乐家,但家里总是音乐不断。军人出身的爸爸时不时地撩拨一下吉他,便在邓裕达心中埋下了“种子”。

“10岁,我开始跟着吉他泰斗吴子彪老师学习,是他带我走上音乐之路,并爱上古典吉他。”有了吉他的人生是值得回味的,谈起启蒙老师,邓裕达的眼神和话语中渗透着感激和敬佩之情。“至今我还和吴老师保持着联系,每逢节假日,或是平日相聚,我们都经常在一起探讨艺术、研究创作。”邓裕达的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同台演绎、品茶聊天、谈艺术、话人生……这段20年的交往也许早已不是简单的师生情,他们亦是挚友,亦是亲人。

追溯一棵大树的成长历程,我们可以看其斑驳的年轮;同样,追问邓裕达的艺术之路,我们从他的足迹按图索骥。除了他的引路人、启蒙老师吴子彪外,陪伴他成长的还有中央音乐学院陈志教授,深圳艺术学校王黎军老师,星海音乐学院关振明博士和黄文锦老师,美国曼哈顿音乐学院吉他教授、美国古典吉他演奏家、作曲家大卫·莱斯勒(David Leisner)等诸多名师。

“跟着这些老师学习,我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他们是我艺术道路上最宝贵的财富。”邓裕达坦言,“自己大学在星海音乐学院学习,后来也是受关振明和黄文锦老师的影响,到美国继续学习、深造。”饮水思源、知恩图报,这是笔者从他身上看到的宝贵品质。

锲而不舍 肯吃苦:站稳艺术之路上的每一个支点

你爱吉他吗?有多爱?这一生中,你选择它,准备为它付出多少?坚持多久呢?邓裕达不止一次这样问过自己,他也在不断用行动诠释着自己的“吉他情”。任何一个天赋异禀的艺术家,都需要用持久、勤奋和毅力来维持这份“不普通”。在与邓裕达的交谈中,笔者感受到了他非凡的天分下暗藏的“普通”。这“普通”正是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勤勉与坚韧。

中学时代的邓裕达曾是学校里的“风云人物”,组建乐队、玩原创,吸引了不少“迷弟迷妹”。“那时候我还是学校的‘校草’呢,我们的原创音乐在学校曾引起不少轰动。”邓裕达笑着说:“因为这,也曾被老师说过‘不务正业’,不好好练吉他。”

每个人都有“年少轻狂”的青春记忆,但那个时候的邓裕达依旧在音乐的世界中“称雄”。到了高中,他感觉还需在自己的主攻专业——古典吉他上好好努力。他就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到北京,跟中央音乐学院的陈志教授学习。“那个时候,每天练琴差不多要10个小时,晚上再用2个小时学习文化课。”回忆起那段往事,邓裕达记忆犹新。有一种天分,正是因为勤勉;有一种外人看来的“顺其自然”,正是因为自己背后的“锲而不舍”。在之后的路上,邓裕达凭借着对古典吉他的热爱与努力,一步步地站稳每一个支点。

2013年,在星海音乐学院大学毕业后,邓裕达考入美国曼哈顿音乐学院攻读硕士,他也是自建校100年以来第一位考入曼哈顿音乐学院古典吉他专业的华人,并获得了奖学金。旅美攻读硕士期间,他演出了多场大型国际音乐会,同时还代表学校多次参加与国外同行的学术交流及大师课,如联合国中美文化交流三十周年艺术音乐会、纽约《爱·治愈》、“自闭症基因解码”艺术治疗音乐会等。接下来的两年,邓裕达在联合国总部、美国哈德逊教堂、纽约鲁宾艺术馆、米勒独奏音乐厅、格林菲尔演奏大厅等举办了数场独奏、重奏、协奏曲音乐会。

“很多人说我的长相和气质很像郎朗,一开始我很惊讶,可是后来我慢慢发现,我们的确有很多共同之处。”邓裕达说,“比如我和郎朗在世界舞台上都没有获过什么大奖,但是当我们站在舞台那一刻,我也和郎朗一样,会有极具丰富或夸张的表情动作,这是发自内心的!用指尖的旋律、美妙的音符,去触动观众的灵魂,把美传递给每一位聆听者。”

邓裕达还是一个创作型音乐人,创作了《Ocean Wave》《I Only》《夏天》等音乐作品。

有爱心 懂分享:传播古典吉他的艺术魅力

一位充满冲劲儿的吉他艺术家,总会给人带来喜悦和惊奇。邓裕达虽没有经历过什么大起大落,却有着与年龄不符的沉稳与豁达。虽然无法直接、全面地接触到他生活中的点滴,无法体验他成长中的喜悦与艰辛,但可以用心去体味他身上的美好品质,阳光、坦然、感恩、有爱心,懂分享……

邓裕达像所有热爱公益的人一样,默默诠释着“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精神。在国外,他曾策划开展了数场关于“艺术治疗”的公益展览,如“自闭症的一天”;回国后,还曾走进康宁医院开展公益主题音乐会,让医院患者在音乐中舒缓心情。“献爱心,不仅是物质上的,更是心灵上的。”曾经的爱心公益活动,让邓裕达有了这样的感悟。

“古典吉他的演奏从演奏姿势到手指触弦都有严格的要求,技巧精深,还被誉为是同钢琴、小提琴并列的世界三大乐器之一。拨弄那六根琴弦,它就会发出优雅悦耳的声音,无论是伴奏时发出的和弦音或节奏音,还是弹奏乐曲时的柔美之音,都总能让人沉醉。”一聊起古典吉他,邓裕达就会眼里放着光,然后滔滔不绝。

“我想把美好的音乐分享给大家,让大家感受古典吉他的艺术魅力。”邓裕达目光坚定地说。2016年,他回国投入到古典音乐及吉他文化普及工作中,把国外一流演奏家的教学法带到中国来做巡回演出、传播推广、翻译及导赏,深圳音乐厅、秦岭艺术节、徐州音乐厅、深圳午间音乐会等诸多品牌活动中都留下了他的身影。回国后,邓裕达还在深圳外国语学校湾区学校担任音乐教师兼翻译指导,多次带学生参与社会性公益演出,为学生创造了很多增进艺术修为的机会。2018年,邓裕达创立深圳新领域乐团和曼哈尼斯二重奏组合,并融合古典与爵士、流行等元素进行全国巡演,以此推广自己热爱的音乐。

去年,邓裕达首次参加“十一月的某一天”吉他+精品音乐会的演出,随后便立即对这个舞台产生了别样的“情愫”。今年,他也在这个舞台上献艺,精彩的演出“迷醉”了现场观众。“希望宝安的这个音乐品牌能做大、做强,让更多的人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邓裕达说。

猜你喜欢

演奏家音乐学院吉他
演奏家
自制吉他唱摇滚
浙江音乐学院举办2021新年音乐会
星海音乐学院第八届“音乐家·音乐季”
自己做吉他
临轩听雨
笛子演奏家
笛子演奏家
自己做吉他
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