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碳环保下矿山环境监测策略探究

2020-12-09郑明生

世界有色金属 2020年10期
关键词:矿区环境监测矿山

郑明生

(南京白云环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47)

目前我国的经济正在迅速发展当中,在这样的新时代背景下,很多经济发展与矿山开采导致的环境问题正在慢慢被得到重视,严重影响了矿区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低碳环保生活的理念由此提出,国家为保证经济与环境的协调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出台了大量的与环保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减少环境的污染,而环境监测则是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和手段。低碳环保生活与矿山环境监测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从以下方面进行探讨。

1 低碳环保生活概述

我国是能源开采大国,由于工业化进程不断加速,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迅速提升,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此时,实现日常生活中的污染物排量减少成为了我国乃至全世界都重点关注的问题。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实现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的低碳环保呢?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是低碳环保的理念,在实际生产中通过节能减排、节约能源、减少烟气等污染物的排放,以达到低碳环保的目的,并通过这样的方式保持环境和自身的健康。以此理念延伸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生活模式对于环境保护而言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社会走入低碳能源利用的发展模式后,社会生产方式也会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因此低碳环保生活的核心是技术上的转变和能源的利用开发。实现低碳环保生活符合目前工业生产中各个领域的发展需求,同时还能强化保护环境,使人与自然能够更加和谐地相处。

2 矿山环境监测职能

环境监测是指通过各种各样的理化生手段以及计算机处理方式等专业技术,以矿区周边的环境因素为主体研究对象的综合学科。环境监测能够利用现代互联网的信息化技术分析随机采取的环境样品,并且能准确地观察其变化和性质,依照一定的评价基准来进行环境的评价与分析,这样分析出来的检测结果能够显示目前环境的现状和变化规律,还能对未来环境质量的发展和变化作出一定的预测。这种环境监测工作的监测面较广,包含大气环境、水环境以及土壤环境等等为研究对象,辅助政府开展相关的环境保护工作,改善矿区周边的环境。然而目前我国对矿山环境监测处于发展阶段,尚未完全普及,很多地区未开展相关的环境监测工作,不仅覆盖面积小,且环境监测的水平不高,很难执行相关的制度和任务,这是由于目前环境监测技术的水平发展速度过低造成的。很多地区关于矿山环境监测部门缺少专业的监测设备和高素质的监测人员,部分地区虽然配备了相应的专业设备,而使用效率却很低,缺少对环境保护工作的积极度和必要理念,导致环境监测工作发展并不顺利,所以加强矿山环境监测是目前我国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

3 低碳环保与矿山环境监测的关系

要实现低碳环保生活,必须借助环境监测的力量。通过对矿山进行环境监测得到的相关数据能对矿区周边环境质量作出相应的评估,并针对实际状况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因此低碳环保与环境监测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3.1 环境监测是实现低碳环保的保障

环境监测是实现低碳环保的保障和基本手段,在实行矿山环境监测工作时,需要到矿区周边进行实地考察实践,并且要采取环境中的元素样本,对采集的样品进行记录分析和监测,将监测结果比照低碳环保相关准则,对矿区的水体环境、生态状态、土壤质量以及空气质量等数据进行标准而客观的分析,并依照分析结果来判断环境要素与环境承载力之间的数据关系,从而判断环境质量是否满足低碳环保的标准以及实行低碳环保工作的推进。在进行矿山环境监测时,需要确定矿区周边的水体质量是否达标、环境污染物的浓度是否在标准范围之内以及相关的交通污染是否影响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依据这些数据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严格控制大气中烟气污染物的浓度,使其降至标准值以下,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确保环境适合矿区周边居民的生产活动。对因矿山开采引发的环境污染进行控制和治理,开展环境监测工作,能为实现低碳环保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需要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视和积极开展监督工作。

实现对矿山环境监测,每个地区都有着不同之处,因不同矿区环境问题、污染程度和环保重点都不一样,很多当地的政府会根据环境监测的结果来进行低碳环的宣传工作。一些采矿业发达地区则会更加注重空气质量的保护,一个地区的政府开展环境保护和宣传工作时,总会依照当地实际环境监测的数据来不断地调整变化,因此,实行环境监测工作对低碳环保贯彻与实施是极为重要的。

3.2 矿山环境监测能够对低碳环保推行起到监督作用

目前我国想要实现低碳环保生活还十分地困难,这是因为目前我国关于低碳环保的普及力度还无法全面地落实,且人们对于目前环境保护的理念还不够深入,以及目前我国的多种环境因素的客观影响,因此也需要探索各种对于环境体系的评价和分析方式。环境监测作为其中的一种关键方式,能够良好高效地监督低碳环保生活的开展实施,同时还能给矿区开展环境治理的工作提供科学的数据和途径。环境监测部门在应对某矿企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有着较高的工作效率,在最快的时间内赶到事故现场的情况下,对污染状况和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快速的评估,明确污染物的性质、类型以及对周围环境的污染程度,同时还可以预测其扩散速率,从而能紧急开展相关的防护措施,避免污染恶化使周围环境更加恶劣以及污染物的传播扩散。由于监测的实时性特点,低碳环保工作能够得到及时的反映和反馈,将环境中的各项监测数据和问题及时地传达给监测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再依照一定的低碳环保预期线进行一定的问题修正。环境监测部门在进行环境监测时会对当地的污染物提取样本进行分析,通过这些数据为环境保护提出保护措施和污染防治的建议。环境监测部门需要将数据提供给负责环保工作的部门,督促相关的机构实施相对应的环保措施和针对性处理对策,在一定条件下还应该将数据和监测结果面向社会公众公开,维持社会稳定,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推动低碳环保生活的实施。由于环境监测是一项综合性较高的工作,最早是被应用在工程项目施工作业中监测环境是否符合施工标准。如今低碳环保的理念慢慢被工业生产各个领域所推崇。而矿山环境监测也逐渐渗透到环保建设当中,在能源开采前进行环境监测,对当地环境进行精确科学的分析,确保环境符合环保标准后,方可进行开采,而在实际的工作当中,还能对矿区周边的情况及时反馈和统计,检验成果和优化发展进程,同时具有一定辅助验收的效果,保证矿山开采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处于标准之内。当然这也需要相关的环境部门对于矿企的管理和监督,确保环境监管到位,使环境监测能充分贯穿于实施低碳环保生活的工作当中,保证人们的生活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3.3 环境监测和低碳环保生活的常态化

环境监测具有常态化特性,始终对环境监测工作保持着精确的检测工作和指导工作,相关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也应该深刻贯穿落实低碳环保生活,提高环境质量,保护矿山环境资源。我国为建设和谐社会,将环境保护列为一项基本国策,为获取详细的环境信息,并对环境质量和状况作出评估以及未来预测,环境监测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也是人们对环境研究以及环境治理的技术基础。

4 加强环境监测的措施建议

4.1 制定完善的检测工作计划

在矿区施行低碳环保工作之前,首先应该制定完善的环境监测计划,分析城市的实际环境现状,对各项影响环境的污染因素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并依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级,确保各项指标都能达到城市低碳环保的规范要求标准之内,在进行相关的低碳环保工作时也应提前做好相应的筹划,预测到可能发生的情况并作出一定的预备动作,确保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实施。环境监测不仅在环境保护工作之中被广泛地使用,其他行业领域也有涉及,因此也需要对环境监测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确保环境监测力度。

4.2 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由于环境监测这项技术在近些年才被应用在我国能源开采领域,因此环境监测技术还不是很发达,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在实施环境监测的实际工作中缺少专业的技术手段和监测人员,尤其是在地市级的检测部门,人员技术则更为落后,这也是由于国家缺乏对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视和投入,尤其应该大力培养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和环境保护专业人员,使其能带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在实际的环境监测工作中也应该建立健全的审核考察制度,对相关的从业人员进行定期的考察检测,确保其技术规范、专业水平高,保证环境监测的工作质量和效率,避免因操作失误而产生的数据误差导致影响监测结果。

4.3 提升相关部门的监管质量

在确保了环境监测工作的专业技术以外,同时还要对相关操作人员和工作流程进行一定的监管。矿山环境监测时容易出现各种突发状况,且环境复杂,有着多种不稳定因素,因此需要严格地把控监测质量,这需要确保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态度,保证环境监测工作的严谨和客观,排除人为或主观因素,同时在仪器的使用方面,也应该制定相关的从业规范和操作流程,确保工作详细落实到个人,明确工作人员的责任分配。在对矿山环境监测进行严格的监管的同时,加强部门之间的联系和合作,确保监测质量的有效提升。

5 结语

为保证矿区周边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推行低碳环保相关措施,将节能减排的理念深入群众的心中,而环境监测作为我国大部分矿企实现低碳环保的重要方法,不仅是实现低碳环保的基础,同样还能监督并贯穿着整个环保工作的落实。政府需要加大对环境监测的重视投入和监管力度,确保群众的生活环境质量能得到有效提升、保证环境稳定发展和资源的利用率,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猜你喜欢

矿区环境监测矿山
美准备将矿区转变为清洁能源中心
煤炭矿区耕地土壤有机质无人机高光谱遥感估测
关于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分析
陕西咸阳旬西矿区总体规划获陕西省发改委批复
在矿山里耕耘(国画)
智能化矿山建设在中小型矿山的应用探讨
关于如何做好水质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研究
繁忙的矿山
绘就美好矿山五彩画卷
基于6LoWPAN的智能家居环境监测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