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介入治疗颈动脉狭窄合并短暂性脑缺血的疗效分析

2020-12-09唐文涛

关键词:意外事件短暂性颈动脉

唐文涛

(湖北省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介入科,湖北 天门 43170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收治的颈动脉狭窄合并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中抽取60例患者进行研究,时间范围为2016年6月~2019年6月,行常规药物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30例),行神经介入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30例)。观察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48~65岁,平均年龄(59.7±3.5)岁;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50~70岁,平均年龄(62.4±4.3)岁。对患者基本资料进行对比可知,存在可比性,P>0.05。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对本次实验表示知情,同时已签署同意书,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以NASCET试验为标准,患者均经CT、脑血管及MRI检查,符合颈动脉狭窄合并短暂性脑缺血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排除患有凝血功能障碍、颅内出血疾病史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均给予肝肾功能、心电图、血糖、X线片、彩超、MRI及头颅CT等常规检查,指导对照组患者进行抗血小板与降脂等常规药物治疗,安排每日一次阿司匹林肠溶片与阿托伐他汀片各100 mg。

观察组患者给予神经介入治疗,治疗前给予阿司匹林300 mg进行抗凝治疗、给予波立维片75 mg,完成全身肝素化后,进行全身麻醉,常规消毒铺巾后进行动脉血管穿刺操作,为明确患者颈动脉狭窄位置与狭窄程度,进行DSA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挑选适宜的血管支架,经微导丝引导,以长鞘端为起点,参考血管造影图像,待微导丝进入颈内动脉岩骨段,成功置入患者颈动脉段上方后,打开保护伞,并将其直接送至狭窄位置,当支架处于合适位置时,将自膨胀式血管支架进行释放,为检查支架位置合适与否,给予血管造影检查。介入治疗后,需进行3 d的抗凝治疗,给予波立维片75 mg口服,疗程6个月,并终身服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两种药物,其剂量分别为100 mg与20 mg。

1.3 指标观察

应用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与残疾程度(mRS)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与残疾程度,对患者治疗后的颈动脉狭窄程度进行比较;经1年期的随访,记录患者意外事件与颈动脉再次狭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治疗数据由SPSS 20软件统计,NIHSS评分与狭窄程度用(±s)计量资料、(n,%)计数资料表示,经t值与x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 果

2.1 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与残疾程度

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与残疾程度评分无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与残疾程度评分均高于观察组,t值为5.675,7.563,P<0.05。

2.2 对患者治疗后的颈动脉狭窄程度进行比较

对照组轻度狭窄1 8(6 0%)低于观察组的28(93.3%),对照组中、重度狭窄12(40%)高于观察组的2(6.7%),P<0.05。

2.3 记录患者1年内意外事件发生情况

对照组患者1年内发生心肌梗死、脑卒中及死亡等意外事件8(26.7%)高于观察组的3(10%),P<0.05。

2.4 观察患者颈动脉再次狭窄情况

对照组患者再次发生颈动脉狭窄3(10%),高于观察组的1(3.3%),P<0.05。

3 讨 论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由脑部供血动脉狭窄、闭塞或脑供血不足引发的脑组织坏死等脑血管疾病。受我国老龄化趋势逐年加剧影响,脑卒中疾病在老年人群的发病率正逐年增高,已成为威胁老年患者生命安全、影响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重大疾病。

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与残疾程度评分无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与残疾程度评分均高于观察组,t值为5.675,7.563,P<0.05。对照组轻度狭窄18(60%)低于观察组的28(93.3%),对照组中、重度狭窄12(40%)高于观察组的2(6.7%),P<0.05。对照组患者1年内发生心肌梗死、脑卒中及死亡等意外事件8(26.7%)高于观察组的3(10%),P<0.05。对照组患者再次发生颈动脉狭窄3(10%),高于观察组的1(3.3%),P<0.05。

猜你喜欢

意外事件短暂性颈动脉
脑筋急转弯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超声对颈动脉蹼的识别意义探讨
过去进行时考点梳理一表清
解放还是奴役
全程管理护理模式在住院患者外出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浅析过失犯罪与意外事件的界限
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是什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