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西南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地质问题

2020-12-09

世界有色金属 2020年10期
关键词:西南地区矿产资源矿山

王 艳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攀西地质队,四川 西昌 615000)

我国西南地区面积广大,自然资源丰富,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重点地区。主要包含省份是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西藏自治区以及重庆市。目前在西南地区已发现多达155种矿产资源,矿产储量足,种类多。针对于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必须要及时采取治理措施,并提出预防方案[1]。

1 西南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的现状和影响

1.1 西南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情况

西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目前矿产资源开发主要以云南、四川、贵州以及重庆为主,西藏自治区目前处于一种待开发的状态[2]。

整个西南地区矿山企业超过两万个,其中能源矿山企业接近七千个,金属矿山企业三千余个,非金属矿山企业一万一千余个。提供了将近130多万的岗位,整体产值约为553.4亿元,占据全国矿业总产值的8.2%。是当地经济结构中最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1.2 西南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影响

西南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吸引了大量的投资,提供了百余万就业岗位。

与此同时,还带动了地区其他产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西南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矿产资源开发产业也成为了当地人摆脱山区贫困而步入小康的重要工具。但是由于监管手段和技术的落后,也导致了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出现。成为了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阻碍。同时,自然环境的恶化,也对当地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不利影响。

2 西南地区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面临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2.1 环境污染问题加剧

矿产资源开发从而引起环境污染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在进行矿产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废水,废气以及废渣。位于四川攀西的一个大型矿山,在进行矿产开发的过程中剥离的废弃石量高达两亿吨。大量的废石到处堆放,对当地的空气,水体以及农田造成了巨大的污染[3]。严重损害了矿区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存环境。而近些年来,部分个体开发企业和单位采取多种不合适不健康的方法开发矿产资源,对当地环境造成了进一步的破坏。导致了当地居民体内重金属超标数倍,环境污染问题十分严峻。

2.2 环境资源破坏严重

目前由于矿产资源开发对当地环境资源造成的破坏主要有四个方面,分别是矿产资源的破坏,水资源的破坏,文化资源的破坏以及土壤植被资源的破坏。在进行矿产资源的开发过程中,需要对开发区域的地表土壤进行大量剥离。因此就产生了大量的废渣,废土以及废弃石料,这大大破坏了矿产资源开发区原有的地貌和自然环境。导致了水土流失,资源破坏以及荒漠化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除去对矿产资源的破坏之外,当地的水资源也因此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和破坏,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水对地表水造成了较大的污染,而地下水资源也因此出现减少甚至枯竭。部分矿产资源开发企业在开发的过程之中,忽视环境保护法案,将废弃物直接排放进江河水系之中,造成地表水污染严重。而且,有一部分矿山开发之后并没有进行合理的恢复和治理,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地表沉陷,对当地的地下水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由于地下水资源的破坏和地表水的污染,矿区人民工农业用水愈发困难。文化资源的破坏方面主要体现在大规模的矿产开发活动造成了开发区域地形地貌发生巨大转变,从而破坏了诸多历史遗迹和风景名胜上。在开发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的堆积,处理不及时,也会影响当地土壤的恢复以及绿色植被的正常生长。

2.3 地质问题加剧

矿产资源的开发引起了一系列地质灾害,主要表现在地表沉降,地表塌陷,地表裂缝,滑坡泥石流,瓦斯爆炸等方面。这些地质灾害的出现,给矿产资源开发区以及附近的居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如云南省,在1989年到2000年这短短的11年间,由于矿山地质灾害而造成了526人死亡或者失踪,156人受伤,经济损失高达9.2亿元。大量土地遭受破坏和侵蚀,诸多大中型国有矿山企业用于治理地质灾害的费用已经高达两亿元人民币。山洪爆发与泥石流的出现,更是对矿区人民的安全和生产设施造成了严重破坏,甚至迫使当地经济生产处于瘫痪状态。

3 针对于矿产资源开发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的治理措施

根据以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西南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造成的环境地质问题十分严峻。为了确保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序推进,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地质问题之间的矛盾。在确保当地人民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的情况下,有序推进矿产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不可以走西方欧美国家先发展再治理的老路。实现矿产资源的高效利用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证西部大开发战略落实到实处,真正的为当地人民谋取福祉。

3.1 制定法律法规,规范开发

政府部门必须要制定和健全和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与法律法规。组织专门人员对整个地区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宣传教育和学习。强化并完善环境问题监督管理的机制。让地区各层领导都认识到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要性,并将之全部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各级政府部门必须要有专门团队和人员对管辖区域的环境问题进行监管,当出现违背环境保护法案的问题出现,必须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制止和处罚,从而保证当地自然环境得到充分保护。

3.2 加强监督和问题防治

各级部门必须落实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发展原则。规范西南地区矿产开发企业的管理。政府人员要依法办事,大力整治小煤窑小矿点。严禁其对国家矿产资源进行滥采。对,已经开采过后的矿区,必须要采取回填造田植树种草等绿化恢复措施。不合理的废弃物堆放,会大大增加滑坡,泥石流等问题的出现。政府机构必须要立即督促企业进行整改和处理,防止情况的进一步恶化。针对于新出现的矿山,开采的总体规划必须要通过政府审核,在确保环境保护的情况之下有序开采,并且要落实问责体系,确保谁开矿,谁保护的制度。由各级政府牵头,最大程度上减少环境问题的出现。

3.3 运用高新科技,降低开发过程中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科学技术永远是第一生产力,传统的开采方法不仅效率低下,而且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因此必须要加强科学技术在矿产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中的实际应用。开发所用到的设备以及工艺必须要符合规范,积极采用新的开发设备和开发方案,要打破常规勇于尝试。针对于尾矿与矿渣等废弃物,要采取重复利用继续处理的方案,最大程度上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保护当地环境。这是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较为重要的一方面。

3.4 组织专业人员对环境地质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

在目前环境问题加剧的情况下,必须要立即开展西南地区矿山环境问题的调查研究。需要组织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实地考察。进一步查清当前西南地区矿山地质问题的状况。查清土壤水资源以及大气所受污染的程度,推动环保部门地质部门的配合与协同工作。当得到西南地区环境问题的详细数据之后,需要立即提出防治措施和整改建议,并将其落实到各个基层。

3.5 加强环境地质问题的动态监测

在对矿山环境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可以整合所得到的数据。积极应用3S技术,建立西南地区矿山地质环境的动态监测体系。做到动态监控与及时预警。随时随地掌控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出现并精准分析其发展的趋势。为环境治理工作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推动环境监测和环境治理工作的有效推进。

4 开展环境地质问题监管与防治的主要意义

4.1 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率

我国是矿产资源储量丰富的大国,资源储量位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俄罗斯。矿产资源产量位于世界前列。通过国家,人民以及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最大程度上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率,防止自然环境恶化的情况出现。通过科技手段和政策手段,可以最大程度上规范矿产资源开采的工艺和技术,从而直接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率,缓解了环境问题的恶化

4.2 推动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始终要坚持环境保护的基本准则,对矿产资源进行节约。保证环境问题良好的同时促进经济水平稳步健康发展,走持续健康发展的正确路线。遵照政府部门领导和规划,为西南地区经济的发展和转型提供有效支持力。

4.3 防止自然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我们所生存的环境是我们安身立命和经济发展的根本,有很多污染问题都是不可逆的。通过环境治理,可以最大程度上阻止环境问题进一步发展和恶化。为子孙后代留下生存的环境,留下明天的希望。只有生存的环境得到了充分的保护,经济发展才有实际上的意义。

5 结束语

目前是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日益提升。而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环境地质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已经对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我们必须树立边发展边治理的原则,在环境得到充分保障的前提下开展经济建设。推动现代化矿产资源的持续健康开采,保证经济的稳步进步,不能以牺牲环境的带价换取经济提高。

猜你喜欢

西南地区矿产资源矿山
探究深部金属矿产资源地球物理勘查
基于文献计量的中国西南地区茶园土壤养分特征分析
西南地区干湿演变特征及其对ENSO事件的响应
在矿山里耕耘(国画)
智能化矿山建设在中小型矿山的应用探讨
“蓝暖男”落户云南 时速250km 新型“复兴号”在西南地区首次投入运营
繁忙的矿山
绘就美好矿山五彩画卷
论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舞蹈特征
承包地上发现铁矿石,所有权应归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