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在肾病综合征护理中的应用

2020-12-09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40期
关键词:循证肾病综合征

丁 华

(青岛静康中医肾脏病医院,山东 青岛 266000)

肾病综合征是由各类病因诱发的以患者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疾病,主要表现为大量尿蛋白、高脂血症、低蛋白血症以及高度水肿等,容易诱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循证护理是以循证医学为依据发展而来的新型护理模式[1],本文旨在分析肾病综合征患者通过运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院内自2017年1月~2019年1月止诊治的84例肾病综合征患者,以入院奇偶顺序分组。观察组:42例,男23例,女19例;年龄37~76岁,平均(48.5±1.3)岁。对照组:42例,男21例,女21例;年龄35~78岁,平均(47.8±1.5)岁。两组线性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基础药物护理、环境护理、生活指导以及健康宣教等;观察组则在该基础上开展循证护理:(1)提出问题:需要全面掌握病史、患病情况、用药史、性格特点和心理状态等。立足于院内条件,对医院、患者以及家属等各个因素综合统筹,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2)循证依据:对于所归纳的相关护理问题,通过文献检索等方式资料的查阅,探寻具有科学实证依据的临床护理对策,并对资料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总结,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和院内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方案。主要包括患者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药物护理、康复指导以及健康宣教等;(3)护理措施落实:首先,开展针对性的健康宣教,使患者能够掌握自身疾病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因机制、现阶段的治疗方案、循证护理要点和注意事项等,提高其认知度与依从性;讲解严格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和方法,同时指导患者掌握的简单的自我护理技能,确保患者能够在用药之后进行有效的不良反应观察,并掌握有效的应对措施。

1.3 统计学方法

以软件SPSS 17.0分析,其中均数标准差通过()描述,行t检验和x2检验,P<0.05代表差异之间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症状改善效果对比

观察组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为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SF-36量表评分对比

护理前观察组的SF-36量表评分为(53.64±3.17)分,对照组为(54.09±2.8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SF-36量表评分为(82.15±4.37)分,对照组为(67.92±5.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临床症状的改善效果好于对照组,并且生活质量评分的提升幅度高于对照组。这也进一步提示,对于肾病综合征患者采取循证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针对肾病综合征患者采取循证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2]-[3]并加速其康复进程。

猜你喜欢

循证肾病综合征
糖尿病背后的“隐形杀手”——糖尿病肾病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循证医学教育在麻醉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远程工作狂综合征
预防肾病,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积极面对肾病,康复丰富人生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烧伤患者中的价值
《循证护理》稿约
考前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