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业者特质与创业企业生存绩效、成长绩效

2020-12-08陈敏灵毛蕊欣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20年6期
关键词:创业企业

陈敏灵 毛蕊欣

(西安石油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摘 要:创业活动的风险不确定性和失败率非常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首先对创业者特质和创业企业绩效进行了概念界定和维度划分,提出研究假设,利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了数据收集,并利用回归分析法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创业者激情、自我效能感、创业警觉性均对创业企业生存绩效、成长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创业警觉性对创业企业绩效的影响更为显著。该研究结论有助于正确认识创业者激情、自我效能感和创业警觉性的真实作用,对于合理培养创业者特质、塑造企业家精神来提升创业企业绩效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创业者特质;创业企业;生存绩效;成长绩效

中图分类号:F 2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12(2020)06-0

616-09

Entrepreneurial Traits and Survival Performance and Growth Performance of Startups

CHEN Min-ling,MAO Rui-xi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Xian Shiyou University,Xian 710065,China)

Abstract:The risk uncertainty and failure rate of entrepreneurial activities are very high.How to solve this problem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scholars attention.Firstly,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trepreneurs and entrepreneurial performance are conceptually defined and dimensionally divided,research hypotheses are proposed,data are collected by means of questionnaire survey,and empirical tests are conducted by means of regression analysis.The results show that entrepreneurial passion,self-efficacy and entrepreneurial alertness have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s on the survival and growth performance of entrepreneurial enterprises,and entrepreneurial alertness has mor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performance of entrepreneurial enterprises.The conclusion of this study helps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true role of entrepreneurial passion,self-efficacy and entrepreneurial alertness,and has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rationally cultivating entrepreneurial traits and shaping entrepreneurial spirit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entrepreneurial enterprises.

Key words:entrepreneurship;entrepreneurial enterprise;survival performance;growth performance

0 引言

长期以来,创业被视为推动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量[1],创业活动支撑着经济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和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新时代中国经济颠覆性发展的最强双引擎,而发展众创经济则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强国之策和富民之道[2]。“双创”提出后,中国的创业活动迅速发展。《2019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报告》指出,截至2019年底,全国新登记企业607.4万户,比2018年增长9.9%,全国布局建设的“双创”示范基地共有120家,创新创业支撑平台已实现了全覆盖。同时,与2018年相比,2019年双创形势呈现新变化,即创新创业迈向高质量发展。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的大背景下,我国创新创业更加活跃,新登记企业呈现活力不断增强、结构更趋优化、竞争力明显提升的良好态势;在相关政策支持下,科技人员、大学生、留学归国人员等各类创业群体继续踊跃投身创新创业大潮。科技部火炬中心《中国创业孵化发展报告2019》研究显示:截止2018年,全国共有孵化器4 849家,孵化器内拥有20.6万家在孵企業,吸纳就业290万人。全国共有众创空间6 959家,服务的企业和团队41.4万家,吸纳就业151.4万人,团队和企业获得投资总额765亿元,上市挂牌企业621家,拥有有效知识产权21.6万件。众创空间拥有服务人员15万人,创业导师14万人。整体来看,我国创业活动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然而,由于新创企业存在规模小,门槛低,束缚多、资金不足、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创业企业虽然发展迅猛,总量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存活率低、失败率高,效益不好。根据US Census Bureau的调查,成立后在两年内倒闭的企业占到总数的34%,半数企业存活期超不过四年,60%的企业存活期不到6年。此外,IT orange数据显示,我国创业失败的企业约有85%,企业的平均寿命为两年半,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不足5%。相对于成熟企业完善的管理制度与发展路径,创业企业在发展中更将创业者视为核心要素,吴晓波也指出创业者个人决定着企业的命运。很多创业公司都会受到创业者的个人色彩的影响,例如罗永浩成立了锤子科技,雷军创立了小米等。在此背景下,如何提高创业企业的绩效得到学者们更多的关注。其中,从社会资本、创业导向、创业环境、创业者特质等方面对企业绩效的影响都存在研究,而从创业者特质对企业绩效的研究是重要路径之一。研究表明,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不断发挥自身才能,帮助企业克服阶段发展中的困难与障碍。除了创业者本身对创业企业带来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创业者自身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获得自身潜能的发掘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作为个体特征的一部分,创业者特质是稳定的、内在的,影响着创业者开展经营活动的方式。创业者也偏向选择适合自己特点和成功要求的创业活动,并更偏向于用自身特质的优势对公司进行管理。Brockhaus认为创业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找出成功创业者的动机和特质,这些动机和特质使得创业者能够成功创立企业[3]。国内学者林嵩从创新偏好、风险偏好和成就偏好3个方面分析了创业者特质,研究结果表明创业者的个人特质对创业行为、创业企业绩效产生重要的作用[4]。刘振华通过实证研究了创业者特质的不同维度对企业绩效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他将创业者特质分为控制源、成就需求、风险倾向3个维度[5]。单标安等指出创新性特质和成就需求特质对科技型企业的成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然而随着企业的成长,风险承担性与其显现出倒U关系[6]。综合关于创业者特质的相关文献,虽然目前已有研究关注了创业者特质和创业企业绩效,但大多数文献主要集中在对创业者特质的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而创业者特质对创业企业生存绩效、成长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较为匮乏,而且以往研究对创业者特质也缺乏清晰的概念界定。因此,文中首先在对创业者特质、创业企业绩效进行概念界定和维度划分的基础之上,通过实证分析,考察创业者特质与创业企业绩效间的关系。本研究可帮助创业者从他们本身出发,认真审视并评估自身特质,培养创业者精神、积极参与创业活动,进而提升创业企业的生存率、成长性。

1 概念界定及研究假设

1.1 概念界定及维度划分在许多创业活动中,有人成功而有人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创业者创业成功所需要具备的特征是什么?国内外创业领域的众多学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研究。早期学者认为,创业者的人格特质是基于生理基础的稳定的特征,其形成与创业者的心理和人格特征有关。Allport认为特质是人格的基本单位,在不同的时间和情况下都具有稳定性,是解释个体差异的重要依据。其将人格划分成共同特质、核心特质和主要特质[7]。Mitton认为,创业者是创业活动的主体,是创业研究中最重要的研究对象。他对创业者进行了长期的调查,发现他们的性格特质并不完全相同,但有很多相似之处。首先,他们喜欢挑战,并从中获得满足。其次,他们可以系统地计划和思考。同样,他们愿意改变,享受改变的过程,并在改变的过程中获得经验。田毕飞检索了1980—2010年国内外关于特质的文献,结果表明,企业家人格特质类型高达51种,人格特质会影响创业者对机会的识别和选择。肖红新基于资源拼凑理论,考察创业者特质对新创企业绩效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深挖创业者特质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8]。文中结合前人研究,将创业者特质定义为创业者在人格、个性、心理方面的所具有的特性、特征及品质属性。创业企业绩效,是指企业在创业过程中完成任务或目标的程度。它是一个可以更全面地解释创业成果和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指标。Venkataraman指出,创业是发现和利用的一个盈利机会,因此不能用一般的衡量方法来衡量企业绩效。除了经济方面的绩效外,个人努力和为社会做出贡献也很重要[9]。Chandler,Hanks认为需要从个体、组织和环境这3个方面理解创业绩效与创业者的关系[10]。Cooper用失败、边缘生存和高增长作为衡量创业绩效的标准[11]。Chrisman等认为在衡量企业绩效时应考虑生存绩效和成长绩效。Neils在衡量初始资本约束对绩效的影响的研究中,使用了利润增长、持续时间和员工人数3个指标来衡量绩效。Burke使用生存和员工人数的增长两个指标,评估资产对创业精神和创业绩效的影响。Ciavarella从企业现有的生命周期和企业未来可持续经营的可能性两个方面来衡量企业的生存绩效。Chrisman和Bauer Schmidt认为,创业企业就像新生的婴儿,生存是适应竞争、占领市场的前提和基础[12]。曹之然等则认为,可以从声誉、生存、成长进行衡量。因此,结合本研究所针对的创业企业的情况,文中通过生存绩效和成长绩效两个指标对创业企业绩效进行衡量。生存绩效如:生存危机、员工流失率、初创期盈利等指标;成长绩效如:员工增长数、企业市场份额、企业销售量等指标。创业者自身特有的特质是创业者区别于一般管理者最关键的要素。众多研究主要集中在创业者特质的理论研究上,但关于创业者特质的实证研究很少,所以文中针对创业者特质对创业企业绩效的影响做了实证研究。回顾以往研究文献,关于创业者特质,很多学者都将目光集中在成就动机、风险偏好、控制源和创新性几个常见特质上,相关的研究也较为成熟。但除此之外,小部分文献提到了其他影响企业绩效的特质。在正式发放问卷之前,对西安高校有创业经历的大学生和MBA学生进行了调查,让他们选出除常见的特质以外,还有哪些特质会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整合,选出得票最高的三个特质:分别为创业者激情、自我效能感和创业警觉性。因此,文中对创业者激情、自我效能感和创业警觉性这几个特质会对创业企业绩效产生怎样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

1.2 创业者激情对创业企业绩效的影响激情被视为创业者面对创业早期障碍而向前迈进的重要因素,创业者激情可以看作是一种可以从受限制的个人领域中解脱出来的力量。Baron认为,情绪状态(如创业者激情)会影响个体的思想和行为[13]。首先,情绪或感觉会引发特定的记忆和联想。例如,当个体对与创业相关的活动产生激情时,就会产生积极的创业联想或回忆。这些积极的联想可以让创业者即使面对障碍也能继续前进。因此,有助于创业企业的早期生存。其次,情感可以作为一种启发式线索,当人们在为自己或朋友做出诸如合适的未来职业方向的判断时,他们会审视自己的感受并做出相应的反应。当经历积极的影响时,他们可能会做出有利的判断或评价。当他们对创业活动充满激情时,他们往往会对创业相关的职业选择形成积极的评价或判断,这进一步有助于他们的坚持以及延长企业的寿命。研究显示,富有激情的创业者相对于缺乏激情的创业者更容易成功,这是因为创业激情之中包含着巨大的激励力量,创业者面对挑战性的目标会克服困难去实现。在这个过程中,创业者激情会给创业者带来创造力和识别潜在创业机会的能力[14],使创业者在吸收周围有益信息,进而将这种能力和信息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动力[15]。文中认为,创业者激情是通过参与创业者自我认同相关的創业活动,从中体验到的有意识的、强烈的积极情绪,对创业活动的影响是积极的。创业企业初期阶段非常容易遇到来自市场、资源等方面的挑战,许多创业企业因为坚持不下去而宣告失败。但充满激情的创业者会在遇到这些困难时坚持下去,尽全力去解决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各种困难。同时,他们还会与相关利益者进行积极的互动,使企业获得融资以不断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收益,帮助企业渡过危险期。基于以上分析,文中提出以下假设。H1a:创业者激情对创业企业生存绩效具有正向影响。H1b:创业者激情对创业企业成长绩效具有正向影响。

1.3 自我效能感对创业企业绩效的影响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身能否完成某项工作的自信程度。Wood和Bandura认为自我效能感是个人对他本身调动动机、认知资源和控制生活事件所需的行动过程的能力。Chen等首次提出了创业者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创业者自己能够完成特定任务或具备创业者能力的心理态度[18]。Stajkovic和Luthans总结了自我效能感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得出企业绩效可以通过自我效能感进行预测的结论。Paglis认为,自我效能感对初创企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如果创业者有更高的自我效能感,创业活动就更活跃。在创业过程中,自我效能感作为个体的认知是与具体实践活动相结合的,而且创业者对自身能力评价时就能产生自我效能感。事实上,自我效能感不是天生的,而是可以进行后期培养和完善。由于创业决策通常归因于(过度)自信,因此自我效能感是做出决策的重要先决条件。钟卫东通过结合Bandura的研究,提出并证实了科技企业家的自我效能对企业绩效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可以开展相关培训,提高创业者的自我效能感,达到提高绩效的目的[19]。苏晓华验证了自效能感对创业绩效有明显的积极影响,它可以激发不同的决策逻辑,决策逻辑中的效果逻辑同样对绩效有着明显的积极影响[20]。自我效能感高的创业者相信,他们拥有成功所需的一切,当事情变得困难时,他们并不会感到慌乱,他们会继续专注于手头的任务,在复杂多变的决策环境中保持高效率,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获得更高的绩效。相反,自我效能感低的创业者往往认为,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很难解决。在纷繁多变的市场中,与自我效能感低的创业者相比,自我效能感高的创业者能够更快地搜寻到创业机会,更好地解决创业活动中的问题,从而提高企业的绩效。基于以上分析,文中认为创业者自我效能感与企业绩效密切相关。因此提出以下假设。H2a:自我效能感对创业企业生存绩效具有正向影响。H2b:自我效能感对创业企业成长绩效具有正向影响。

1.4 创业警觉性对创业企业绩效的影响创业警觉性是指一种无需刻意寻找就能发现机会的能力。一般而言,具有高度创业警觉性的创业者对创业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由于这种敏感思维的影响,新创企业更有可能取得非凡的成长绩效。经济学家Kirzner认为,创业警觉性是指创业者在不用刻意去寻找情况下,就能发现机会的能力,这是创业警觉性第一次被提出[21]。后来在1985年,Kirzner又补充认为,创业警觉性也是一种态度,代表了创业者对所创企业未来的积极象征。Li提出,创业警觉性对于企业来说,是成功的重要因素。这是因为创业者对潜在的利益更为敏感,他们能够尽快整合发展资源,获得先发优势,获得创业成功[22]。创业警觉性对提高企业绩效具有重要作用,具有高警觉性的创业者更能发挥个体优势,使企业获得更高的绩效。Baron认为,让创业者警觉的是某种认知能力,这种认知能力支持这样一种认识,即一种情况与另一种情况在某种意义上是相似的,在某种抽象层面上,这2种情况都类似于某种共同的模板或认知框架。从这种对共同模式的认识中,创业者可以对未来做出合理的预测,并利用这些预测来规划新的业务活动。Tang通过研究,证实了创业警觉性对企业绩效具有积极影响。同时,他提出信息检索、信息链接和信息评价可以看作创业警觉性三个维度。通过内外部激励机制的作用,创业者对市场上的信息和机会等一切对创业活动有利的资源进行搜索,进一步提升企业绩效,会鼓励创业者重复这活动[23]。徐凤增和周键验证了创业警觉性在提升创业绩效过程中起到的桥梁作用,发现创业警觉性能够发挥创业者的个体优势,帮助企业取得更高绩效[24]。总之,在这个信息高速变化发展的时代,创业机会稍纵即逝。只有具有创業警觉性的创业者,才能更快地对这些机会做出反应,并迅速处理他们所获得的资源。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企业绩效,使企业生存得更长久。基于以上分析,文中提出以下假设。H3a:创业警觉性对创业企业生存绩效具有正向影响。H3b:创业警觉性对创业企业成长绩效具有正向影响。根据上述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文中构建如下的假设模型。

2 研究设计

2.1 数据来源及样本选择文中主要聚焦于创业者特质与创业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因此文中的研究对象是创业者与创业企业。本研究的样本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来源,一是创业孵化器,它可以连接到创业企业。二是MBA学生,因为MBA学生是有工作经历的,对问卷所调查的问题是有一定了解的,因此选择这一部分群体作为调查对象也是合适的。三是选取西安市地区的新创企业进行调研,主要在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等新创企业比较集中的区域。本问卷采用Likert量表,从1~5分即为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受访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实际情况进行填写。问卷对象涉及互联网、教育培训、旅游及金融等行业的多名创业者,通过网络形式进行发放。回收问卷252份,通过筛选及判定,剔除无效问卷8份,则有效问卷为244份,有效率为96.83%。

2.2 变量定义及测度

2.2.1 因变量

文中将创业企业绩效分为生存绩效和成长绩效两个测度。Bauer Schmidt和Chrisman、张振华等人都对创业绩效量表设计进行了详细介绍,在此基础上,结合文中实际情况,设计了创业者创业绩效的量表问题。从生存绩效来说,有生存危机可以忽略、主动离职人数少、初创期盈利良好三个问题。对成长绩效的测量,采用的是Chandier和Hank的创业绩效量表,该量表是由Covin和Slevin的创业绩效量表发展而来。将成长性指标分为雇员人数増长、销售额增长、利润增长、市场份额增长和公司规模增长。

2.2.2 自变量

根据文中的研究假设部分,将创业者特质划分为创业者激情、自我效能感以及创业警觉性共3个部分。创业者激情是通过参与创业者自我认同相关的创业活动,从中体验到的有意识的、强烈的积极情绪,创业者拥有创业者激情的强度由弱到强依次赋值1~5;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身能否完成某项工作的自信程度。创业者拥有自我效能感的强度由弱到强依次赋值1~5;创业警觉性是指一种无需刻意寻找就能发现机会的能力。创业者拥有创业警觉性的强度由弱到强依次赋值1~5。

2.2.3 控制变量

文中对控制变量的选取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于人口统计学,包括创业者的年龄、学历;第二部分是基于创业企业的特征,选取企业规模这一指标。创业者年龄(Age):创业者的年龄也是影响创业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是因为年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创业者的经验。创业者年龄越大,他们的经验就越丰富,并且在创业过程中考虑的更周全,可以降低创业风险。创业者学历(Edu):基于高阶理论,创业者的学历越高,处理信息的能力就越强,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时就能更全面地考虑问题。这种学历上的差异最终会对企业的绩效产生影响。在此,将创业者受教育程度划分为初中以下及初中学历、高中、大专、本科、硕士及硕士以上学历5种,由类型变量(1、2、3、4、5)表示;企业规模(Size):在创业活动中,规模较小的企业相对于规模大的企业来说,在企业发展方向上更容易转变,但对于规模大的企业来说,这种转变是很难的。因为规模大的企业在发展模式和对待风险的态度上往往会采用保守的方式。这种企业规模的变化,会对创业活动产生很大的影响。

2.3 检验模型本研究建立的检验模型如下

SP=β0+β1EP+β2SE+β3EA++β4Age+β5Edu+β6Size+ε(1)

GP=β0+β1EP+β2SE+β3EA++β4Age+β5Edu+β6Size+ε(2)

式中:SP为创业企业生存绩效;GP为创业企业成长绩效;EP为创业者激情;SE为创业者自我效能感;EA为创业警觉性;Age为年龄;Edu为学

历;Size为企业规模;β为回归系数;ε为随机干扰项。

3 实证研究

3.1 信效度分析本研究采用Cronbachs Alpha系数进行信度分析,对创业者特质量表和创业企业绩效量表内部的一致性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文中所涉及的创业者特质、自我效能感、创业警觉性及创业企业生存绩效和成长绩效变量的Cronbachs Alpha系数均大于0.7,说明了本研究具有比较高的信度。本研究采用KMO和巴特利特球体检验进行效度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创业者特质因素量表的KMO系数为0.846,介于0.8~0.9之间。因此,较适合做因子分析;Bartlett检验值为0.000,则问卷的整体效度较好。

3.2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因各变量数据单位差异,为便于相关分析和假设检验,对变量数据进行Min-Max标准化,计算并得到创业者的年龄、学历、企业规模、创业者激情、自我效能感、创业警觉性、生存绩效和成长绩效的均值和标准差。

由表3可以看出,创业者激情对创业企业生存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β=0.780,P<0.01),同时对创业企业成长绩效也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β=0.577,P<0.01)。自我效能感对创业企业生存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β=0.883,P<001),对创业企业成长绩效存在正向影响(β=0479,P<0.005)。创业警觉性对创业企业生存绩效存在正向影响(β=0.476,P<0.005),显著性高于其对创业企业成长绩效的影响(β=0.177,P<01)。

3.3 回归分析由表4可知,创业者激情显著正向影响创业企业生存绩效(β=0.995,P<0.01),表明创业者激情越高,越能促进创业企业生存绩效的提升,因此,假设H1a得到验证。创业者激情显著正向影响创业企业成长绩效(β=0.473,P<0.05),表明创业者激情同样促进着创业企业成长绩效的提升,因此,假设H1b得到验证。自我效能感显著正向影响创业企业生存绩效(β=0.687,P<0.05),表明自我效能感高的創业者对创业企业绩效提升的影响更为显著,因此,假设H2a得到验证。自我效能感显著正向影响创业企业成长绩效(β=0.256,P<01),创业者自我效能感会继续影响创业企业绩效的提升,但对创业企业成长绩效的影响相对于生存绩效有所减弱。因此,假设H2b得到验证。创业警觉性显著正向影响创业企业生存绩效(β=0.606,P<0.01),表明创业警觉性高的创业者,对创业企业生存绩效的提升作用越强,因此,假设H3a得到验证。创业警觉性显著正向影响创业企业成长绩效(β=0.694,P<0.01),表明创业警觉性同样对创业企业成长绩效的提升显著作用,因此,假设H3a得到验证。同时由表4也可以看出,在检验这3个特质对创业企业生存绩效的影响中,创业者激情、创业警觉性对创业企业绩效的正向影响显著于自我效能感;在检验这3个特质对创业企业成长绩效的影响中,创业者激情对创业企业绩效的影响减弱,而创业警觉性的正向影响仍然显著。

3.4 稳健性检验由于MBA学生是否合适作为数据样本需要商榷,因此在剔除MBA学生样本之后进行检验,

得到表5结果:创业者激情显著正向影响创业企业生存绩效(β=0.782,P<0.01)、成长绩效(β=0622,P<0.01),假设H1a、H1b得到验证。自我效能感对创业企业生存绩效(β=0.593,P<005)、成长绩效(β=0.256,P<0.05)产生正向影响,假设H2a、H2b得到验证。创业警觉性显著正向影响创业企业生存绩效(β=0.709,P<0.01)、成长绩效(β=0.775,P<0.01),假设H3a、H3b得到验证。

4 结语

4.1 研究结论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创业者特质与创业企业绩效之间关系。首先,对创业者特质和创业企业绩效进行了界定,将创业者特质划分为创业者激情、自我效能感和创业警觉性3个维度,将创业企业绩效划分为生存绩效和成长绩效两个维度。进而提出相关研究假设并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1)创业者激情对创业企业的生存绩效以及成长绩效有正向影响作用,具有较高激情的创业者,往往在创业活动中能够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搜寻新的市场空白点,从而发现更多创业机会,创业者利用这些机会获取企业成长的资源,为客户提供新的产品或服务。当创业者精力投入在创业活动中,他们会很难被外界所干扰,可以全身心地去解决企业

发展所遇到的问题,从而促进新创企业绩效的提升。2)自我效能感正向影响创业企业的生存绩效和成长绩效,创业者在创业活动中会遇到各种困难,自我效能感能够直接影响创业者对成功的渴望和需求,可以帮助创业者提高自信心,战胜压力、自责和沮丧,增加了进行创业成功的可能性。3)创业警觉性同样对创业企业的生存绩效和成长绩效产生积极的影响,具有警觉性的创业者会对市场机遇保持敏感,一旦意识到机遇来临,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利用资源优势去开发,从而获得其他竞争者察觉不到的优势,这将有利于企业的生存和成长。文中直接分析了创业者特质与创业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之上,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创业者激情、自我效能感和创业警觉性对创业企业生存绩效、成长绩效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本研究结论有助于正确认识创业者激情、自我效能感和创业警觉性的真实作用,对于合理培养创业者特质、塑造企业家精神来提升创业企业绩效具有指导意义。

4.2 管理启示《全球创业观察2018/2019中国报告》指出,虽然中国创业活动的创新能力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但与发达经济体相比仍有明显差距。对此,文中分别从创业企业、政府部门和支持机构及学校教育3个方面提出管理启示。1)创业企业要注重创业者特质的培养,并提供良好的培养条件。以往研究表明,在创业初期,由于缺乏既定的规章制度,企业的发展更多地依赖于创业者,创业者要为企业寻找资源和商机。因此创业者特质对企业发展存在重要影响。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财务激励以及非财务激励,激发创业者的热情,使创业者有信心投入创业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根据企业发展所需的创业者特质进行招聘,使组织成员在彼此交流中获得这些特质。此外,公司还可以对创业者进行培训以积累经验,加强他们的特质。2)政府部门和支持机构可以开发培训基地,模拟在创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改善创业者特质。此外,在培训过程中,创业者通过参与各种活动获得了足够的直接或替代经验以及心理训练。目的是使创业者全面了解创业活动,为企业在创业过程中提供有益的建议,提高创业者特质。3)成功的创业者都善于从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判断出对自身企业有用的信息,他们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强,而学校的创业教育就是一种培养逻辑性思考能力重要途径。然而2018年的《全球创业观察报告》指出在创业生态系统中,我国学校的创业教育指标的分数仅有3.22,并未达到亚太地区3.49的平均分。因此,需要加强创业教育,开设相关课程,让学生具备创业意识。学校还可以组织创业模拟比赛,来训练学生的创业能力,同时可以选取优秀的项目进入孵化基地进行实践。同时,如“互联网+”、“创青春”和“挑战杯”等一系列竞赛属于目前我国被广为熟知的创业比赛,各个高校应该积极组织并支持学生参与这些大赛,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培养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明妍,王岩,马兴.创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基于GEM的实证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7,38(04):393-396+417.

[2]周博文,张再生.众创经济——一个亟待正名的经济模式[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8,34(05):3-12.

[3]Brockhaus R H.Risk taking propensity of entrepreneurs[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80,23(03):509-520.

[4]林嵩.创业者的个体特质与创业绩效——基于战略的传导机制[J].未来与发展,2009,30(12):52-55.

[5]刘振华.创业者特质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7.

[6]单标安,鲁喜凤,郭海,等.创始人的人格特质对科技型新企业成长的影响研究[J].管理学报,2018,15(05):687-694.

[7]Allport G W.Pattern and growth in personality[M].New York:Holt,Rinehart & Winston,1961.

[8]肖红新,陈秋华.民营企业家特质与创业绩效研究——基于创业资源新组拼视角[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02):40-46.

[9]Venkataraman S.The distinctive domain of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C]//Katz J A.Advances in entrepreneurship,firm emergence and growth.Greenwich:JAI Press,1997.

[10]Chnadler,G N,Hanks D W.Issues of research design and construct measurement in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the past decade entrepreneurship[J].Theory and Practice,2001,21(02):51-57.

[11]Cooper A.The economics of innovation,new technologies and structural change[M].London,New York:Routledge,1995.

[12]James J Chrisman,Alan Bauer Schmidt,Charles W Hofer.The determinants of new venture performance:an extended model[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 Practice,1998,23(01):5-29.

[13]Baron R A.The role of affect in the entrepreneurial process[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8,33(02):328-340.

[14]Nonaka I,Kodama M,Hirose A,et al.Dynamic fractal organizations for promoting knowledge-based transformation:a new paradigm for organizational theory[J].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2014,32(01):137-146.

[15]Tasmin R,Yahya S,Zainuddin M N.Im Loving It! What makes the successful entrepreneur affectively committed to entrepreneurial performance?[J].Journal of Applied Manage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2014,19(02):27-52.[16]Smilor R W.Entrepreneurship:reflections on a subversive activity[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1997,12(05):341-346.

[17]Cardon M S,Wincent J,Singh J,et al.The nature and experience of entrepreneurial pass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9,34(03):511-532.

[18]Chen C C,Greene P G,Crick A.Does entrepreneurial self-efficacy distinguish entrepreneurs from manager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1998,13(04):295-316.

[19]鐘卫东,黄兆信.创业者的关系强度、自我效能感与创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2(01):131-137.

[20]苏晓华,杨赛楠,吴琼珠,等.企业创业自我效能感、决策逻辑与创业绩效关系研究[J].南方经济,2018,349(10):113-131.

[21]Patrick Gunning J,Israel M Kirzner.Perception,opportunity and profit:studies in the theory of entrepreneurship[J].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1981,47(03):871.

[22]Li Z.Entrepreneurial alertness:an exploratory study[J].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2012:18-26.

[23]Tang J,Kacmar K M M,Busenitz L.Entrepreneurial alertness in the pursuit of new opportunitie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12,27(01):77-94.

[24]徐凤增,周键.创业者自我效能感对企业绩效的影响[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5):115-124.

(责任编辑:严 焱)

收稿日期:

2020-08-23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BGL021);陕西省教育厅2020年度智库重点项目(20JT05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8YJC630046);陕西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2018R076);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18JK0288)

作者简介:

陈敏灵(1975-),男,重庆人,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风险投资与创业管理、创新管理及金融支持的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创业企业
创业培训课程游戏模拟实践模块教学方法实例研究
创业企业阶段性动态管理模式研究
创业企业的风险管理探究
浅谈小型创业企业品牌营销策略
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创业融资博弈分析
创业企业核心员工管理对策研究
创业企业面临的困境及改善措施
科技企业孵化器转型升级路径分析
我国创业企业成本控制问题探讨
连片特困地区旅游创业企业扶贫绩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