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期待中成长

2020-12-08胡丹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期待爱满天下

胡丹

[摘   要]文章主要阐述了期待效应的理论由来、原则界定、实际运用和潜在能量,意在揭示期待效应与“爱满天下”的内在关联和契合之处,期待效应是“爱满天下”的一种独特形式,给教学实践带来很大启示。

[关键词]皮格马利翁效应;爱满天下;期待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36-0089-02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的人生信条,是他毕生教育实践的真实写照,也是每一位教育者应有的情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关系顺利进行的保障,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是实现教学相长的催化剂,能够满足学生的多种需要,可以说,爱满天下方可桃李芬芳。就一般意义而言,爱满天下主要表现为尊师爱生,即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尊重与关爱换取学生发自内心的尊敬与信赖。就这一层面而言,爱满天下对于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是德育的重要手段。

一、期待效应的理论由来

期待效应又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它源于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雕刻了一位美丽的象牙少女像以排遣内心的孤独,他对这位少女充满了爱慕,把全部的热情和爱恋都倾注于这座精神雕像,并祈求她能够成为自己的妻子。爱神阿芙罗狄忒被皮格马利翁的真情打动,赐予这座少女雕像生命,满足了皮格马利翁的期待。1968年,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将这个温馨浪漫的爱情故事引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他们得到美国当地一所学校全体学生的名单,经过简单抽样,随机选取了20%的学生,并且告诉任课教师这些学生有极高的天赋及很大的发展潜力,结果这部分学生变得开朗自信、求知欲强,学业成绩明显提升,比其他学生更加优秀,在其他方面也获得较大进步。原因在于,教师受到了实验者的积极暗示,认为这部分学生有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只是还未激发出来,因而给予他们较高的期待,这种期待会通过教师平日的言行举止作用于学生,加强了学生的自信及其对教师的信任,双方共同的期待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从而产生了皮格马利翁效应(期待效应)。

1974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非和古德对皮格马利翁效应进行了更为深入的分析,他们认为产生期待效应的过程是:教师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态度和期望,并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学生对教师的不同态度和期望产生不同反应→教师的期待得到加强和印证→学生学习成绩沿着教师的期待而提高或降低,最终表现为教师期望的实现。

二、期待效应的原则界定

第一,教师的期待应该是积极的,作为教师,应深谙期待效应的思想精髓,建立师生间积极的心理期待。所谓积极的心理期待,即要求教师给予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给予学生信任与关怀、激励和挚爱,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形成自我激励和自我期待,将期待付诸实践。

第二,教师的期待应该是合理的,这种期待应该保持在最近发展区内,让学生意识到实现期待具有可行性。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个性特点,期待应该建立在教师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现有水平,教师掌握好期待的度,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不能不切实际地建立过高或过低的期待,可望而不可即或随手可得的期待只会适得其反。若不顾学生客观条件急于求成,容易使学生产生挫败感,若对后进生期待过低,放任自流,学生会产生厌学情绪。

第三,教师的期待是持久的,因为学生接受、领悟教师的期待有一个过程,无法立竿见影。将期待转化为行动更需要毅力和耐心,可能还要经历反复的磨合,对于暂时达不到预期值的后进生需要循循善诱,不断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扬长避短,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促使他们重建自信,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容易欲速则不达。

三、期待效应的实际应用

第一,教师要相信学生的潜能,这是寄予期望、付出爱心的前提条件。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教师要相信学生的潜能是普遍存在的,只是这种潜能的强弱有个体差异。

第二,教师要关注学生,加强师生之间的交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交流,从情感上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积极回答问题,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见解,倾听他们的心声,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加以引导,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有发言权和展示自己的机会,保持积极的情感体验。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有效控制课堂,使学生带着饱满的情绪主动开启智慧、增长知识、探索未知世界。

第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点拨启发要富有激励性,期待应以肯定和表扬为主,不能一味地说教或训斥。试想,如果教师不断地给学生消极的回应与暗示,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一无是处,从而产生自卑的负面情绪,这会削弱他们的学习动机,影响他们实现目标的进程,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使教师的期待付诸东流。学生的知识还不够丰富,思想可能并不成熟,学习中难免会遇到很多问题,但是教师不应求全责备,而应耐心教导,寄予学生富有期待的鼓励语,启发学生的思维,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为满足教师的心理期待而释放出潜在能量。

第四,教师要悦纳学生的缺点,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肯定和鼓励,哪怕只是一点点进步。人无完人,教师要包容学生,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对于学生的不足,委婉地提出批评和建议。学生对教师鼓励的言语、亲近的举动、温和的微笑会心领神会,将教师的期待内化为一种信念,再外化为一种行动,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學生在爱的沐浴中能克服困难,在成功的体验中能不断肯定自己,真切地感受到“我能行”“我可以做得更好”。王安忆在《我们家的男子汉》中叙述侄子对于独立的要求时,写道:“他买橘子水日益熟练起来,情绪日益高涨,最终成了一种可怕的狂热。”究其原因,孩子都渴望满足,都希望得到成功的体验。

四、期待效应的潜在能量

实验表明,期待能够产生神奇的力量。人们在赞美他人时眉眼和嘴角是上扬的,表情温和友好;在批评他人时,眉眼和嘴角下垂,表情忧愁且烦闷。教师自然流露出的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个手势、一句话语都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不被期待的学生从教师的漠然或者厌弃中自然会产生无力感,认为自己学习或者品行方面存在着很大问题,从而自暴自弃,性格也不再阳光,与教师的关系更加疏远。反之,积极的期待能够滋润学生的心田,学生在教师的期待心理下与之产生共鸣,变得更加自信,更加积极向上。这种期待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加速其成长与发展,因为怀揣梦想,所以奋勇向前,有所期待,有所行动。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赞美是一缕洒在心上的阳光,能够驱除一切阴霾。个体的发展具有无限可能,个体的潜能不通过充分挖掘就得不到有效激发,而这取决于他们成长过程中周围人的评价与期待。学龄阶段孩子的成长又与学校教育密不可分,知识的获得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时需要学生有很强的意志力,维持这个过程所需意志力的动力就在于激励。如果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赞赏和激励,倾注更多的关注,学生自然会有所行动。由此可见,学生需要赞美和激励,新课标评价理念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发展,扮演课程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牵着学生走”转变为“推着学生走”,把强加于学生的压力转化为推动其前进的动力,用激励和赏识等方式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教人化人。化人者也为人所化,教育总是互相感化的。互相感化,便是互相改造。”期待所产生的效应是不可估量的,它可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端正其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感受到教师的期望之后,会更加信赖教师,投入更大的学习热情,积极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顺着教师的期待发展,用学业成绩实现教师的期待。期待效应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赞美会带来心灵的满足感,会带来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在社会竞争中对自己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新的期待。就更深远的意义而言,教师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心态,使其在人生逆境之时能够坦然面对挫折与困难,进行自我激励,化困境为力量的源泉。事物之间的作用都是相互的,对于教师而言,期待效应可以让教师相信美好,心存希望和憧憬,在一种愉悦的心情下工作,激起教育热情,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每一个学生都渴望被期待,因而教师施教过程中应该少一些冷眼、多一些赞许,让学生感受到更多的阳光。期待效应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是一种富有情怀的教育境界,更是一种深层次的情感呼唤。

归根结底,期待的源泉是教师心中對事业的热爱以及对学生的关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心中有爱才会心怀期待。期待效应是陶行知“爱满天下”的具体表现,它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关爱与激励,也体现出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与相互尊重,可以说,它是“爱满天下”这一理念的别样风景。

[   参   考   文   献   ]

[1]  胡晓风.陶行知教育文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

[2]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

[3]  魏书生.如何做最好的老师[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   黄   晓)

猜你喜欢

期待爱满天下
陶行知“爱满天下”教育理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让关爱成为缺爱孩子的期待
以德立教“爱满天下”
走进陶行知 笃行爱的教育
寄宿制学校的班级管理更需要“以人为本”的心灵沟通
陶行知“爱满天下”思想在幼儿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无私奉献,爱满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