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家训中教育元素传承意义及创新方式

2020-12-08曹世栋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借鉴新时期

曹世栋

[摘   要]中国古代家训典籍蕴含的家庭教育思想,作为有益的教育元素,在新时期家风建设中不仅传承意义重大,而且创新方式多样。其一,新时期家风建设可借鉴古代家训以点带面的教育方式,通过树立家训家教典范扩大家庭教育的影响力,取得良好的家庭教育效果,引導社会形成崇尚家训的教化作用和良好氛围;其二,重点推介以传统家训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家庭教育读本或教科书,借助传统家训文献的文化魅力潜移默化地进行新时期家风建设;其三,结合社会需要,通过学习古代家训中家庭子弟自立精神的培养经验,阻断物质丰裕条件下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对新时期家庭子弟心性的荼毒,让现代社会中富裕家庭的成员在物质与精神上获得双重自立,以形成新时期家训、家风建设的新局面。

[关键词]新时期;借鉴;古代家训家风;教育元素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36-0083-02

卷帙浩繁的中国古代家训典籍是新时期家风建设的不竭资源,其中蕴含的家庭教育思想精华,作为有益的教育元素,在新时期家风建设中不仅传承意义重大,而且创新方式多样。

一、古代家训在新时期家风建设中的传承意义

1.善身之道对个人成长至关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传承传统家训文化指明了方向。传统家训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都具有极强的教育意义。孔子庭训有言:无诗无礼,寸步难行。在孔子看来,学诗可以引发真诚的心意,可以培养个人的志节,让人懂得如何侍奉父母、如何侍奉君主;学礼就是懂规矩,包括各种规则制度、风俗习惯等。《孝经》更是这样,认为孝从事亲始,到事君,属立身之举;即使扬名后世,孝之大者即以显父母。司马谈的《命子迁》也认为德行的根本、教育的源泉乃孝。韩愈家训告诫后人从基本的做人做起,视孝为善身之道。在新时期家风建设中,以孝为主,对现代社会中的孩子来说是个人成长的有益元素,至关重要,不可丢弃。

2.规矩意识对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家训对社会风气的形成具有认知上的规矩意识。家庭教养是一个人步入社会后体现出的立身处世基本素养,其中规矩就是社会对一个人的基本要求。中国传统家训中的很多规矩,是家庭成员立足于社会的基本保障。

例如,明代名臣庞尚鹏的《庞氏家训》中的“处宗族、乡党、亲友须言顺而气和。非意相干,可以理遣;人有不及,可以情恕”,就是一种社会行为的规范。于成龙《治家规范》中的“子弟家居,饮食动作俱教以规矩,事上接下,俱教以礼数,勿致放荡”,训诫子弟规规矩矩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也是最有警示性的社会规矩教育。又如,欧阳修的“吾不缺此物,汝于官下,宜守廉,何得买官下物”,拒绝重礼物轻情义的不良习气,也是一种规矩。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家训均能从小事入手为家庭树立规矩,为人们培养所需要的规矩意识,这对当下的家风建设意义重大。

二、古代家训在新时期家风建设中的创新方式

1.以点带面,让古代家训在新时期发挥家庭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

对家庭教育的重视,一直是中国古代家训体现出的主要思想。“家训”一词最早见于《后汉书》中的“髫龀夙孤,不尽家训”一句,朱熹的朱子家训、李毓秀的《弟子规》等体现了他们对家庭教育的重视。而且,中国古代家训更注重由家庭到社会的以点带面影响力的发挥。尤其是古代家训中的许多优秀典范,其影响力不只局限于一个家庭或家族、某一朝代,它们一产生,就因具有优秀的家庭教育思想而被学习推广,以点带面,由一个家庭或家族影响到整个社会,乃至成为中国历史长河中不断释放其教育思想能量的家庭教育教科书。

例如,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体系宏大、内容丰富的家训著作《颜氏家训》,篇篇药言,句句龟鉴,蕴含的家庭教育思想有巨大的影响力。后来的为人子弟者,家置一册而奉为明训的比比皆是。张一桂在《颜氏家训》的序中就总结说:“尝闻之,三代而上,教详于国,三代而下,教详于家。”不仅指出了其在家庭教育中以点带面的巨大影响力,而且揭示了其不同凡响的家庭教育思想。像这类古代家训中的典范之作,在整个社会中所起的作用往往很大,不仅为古代家庭,而且为社会注入了优秀而被广泛接受的教育力量。这些优秀的中国古代家训之所以能够让其教育思想起到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从训主身份看,大多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精英,甚至还有很多是皇帝,他们本身有地位有身份,加上家庭或家族教育思想深邃,教育成效显著,带动整个社会重视家训、重视家庭教育、重视教育思想在全社会的渗透,具有很大的扩张力。

鉴于此,我国新时期的家风建设也要传承和融入中国古代家训中的优秀教育元素,通过以点带面的影响方式,让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家庭教育思想作为现代家庭的优秀教育元素,由影响家庭直至影响社会,凸显出中国传统家训在当代社会中应该具有的现代家庭教育价值,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家教、家风的良好氛围和实际行动,让古代家训在新时期发挥出家庭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

2.潜移默化,让古代家训在新时期发挥家训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传承力

发挥传统家训的文化魅力一直以来也是我国重视家庭教育的具体表现之一。而中国古代家训文化的传承魅力,就在于其精髓——养德。一代明君李世民在其家训《帝范》的序言中,把德行摆在第一位,从生死存亡的高度阐述养德的重要性。他说:“大德曰生……帝王之业,非可以力争者矣。”在古代家训文化中,“德谐天下”一直传承到现在,揭示了家训中的“德”文化对国家和谐的影响。就新时期家庭建设而言,“德”文化对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也是一种必须传承的文化元素。身居高位的北宋贾昌朝在他的《诫子孙》中也说:“今诲汝等,居家孝,事忠君,与人谦和,临下慈爱。”其家训中的“孝”“忠”“谦和”“慈爱”,都是“德”文化的具体内容,就新时期家庭建设而言,“孝”“忠”“谦和”“慈爱”对德化各种关系都很有益。

可见,在中国传统家训中,“德”是一个十分核心的概念,也是人生的各个方面不可或缺的内容或文化元素,为此一直传承至今,而且总领各种宝贵的品质。古人把生活中的节俭和品德相连,有“俭以养德”“俭,与德共也”之说。再如交往中的谦恭礼貌,在古代也与德相连,当时人们有“恭为德首,慎为行基”的认识。这些都是新时期家庭建设的有益元素,通过文化的传承发挥其教化作用。而且,家训文化中的“养德”并非一蹴而成的,让它传承下来需要“润物细无声”。为此,在现代家庭建设中,传承古代家训的“养德”文化,需要讲究方式,而通过潜移默化,就能让古代家训在新时期有效发挥家训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传承力。

3.重點融入,让古代家训在新时期发挥自强精神在社会生活中的生产力

古代家训以训诫形式出现,它以各种形式和符合家庭、社会需要的内容训诫子弟,促其做人。其中放在今天看也极为优秀的一点就是教育家庭成员要有独当一面的自强承担精神。新时期的家庭建设,也要结合社会需要,重点融入现代社会急需的这种独当一面的自强承担精神。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也有论述,如“教育他们(子女)树立遵纪守法、艰苦朴素、自食其力的良好观念,明白见利忘义、贪赃枉法都是不道德的事情,要为全社会做表率”。

例如,在目前全国联防联控的抗疫时期,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形成中华民族强大的钢铁长城,阻断新冠肺炎病毒的传染,需要我们每一个公民深明大义、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该居家抗疫则居家抗疫、该逆行出征则逆行出征、该严阵以待则严阵以待、该志愿执勤则志愿执勤,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抗疫必有我”的观念,结合社会需要,敢于独当一面,勇于承担重任。这样,把胸怀和国度相连,把家庭和社会相融,自身自强则国家更强,才是新时期家庭建设中需要传承和融入的古代家训中的优秀教育元素。再如,在《袁氏世范》中,袁采让子孙自己养活自己,家长不可聚敛钱财,否则,不仅起不到培养儿孙自立意识的作用,而且会留下祸根。可见,古代家训中教子女自立自强的内容,正是现代家庭教育必须重点融入的有益元素,不但不能摒弃,而且还要强化。

总之,中国古代家训对新时期我国的家风建设在传承方面的意义重大、创新方式多样。通过以点带面、潜移默化、重点融入等方式,用传统家训中的新教育元素熏陶所有家庭成员的心灵,塑造家庭子弟的成长人格,是传承中华优秀家训文化的责任与义务,也是创建新家风新家训的担当与使命。为此,我们既要借鉴学习古代家训中蕴含的宝贵精神财富,又要以自身的聪明才智继写新时期家风建设的新篇章。

[   参   考   文   献   ]

[1]  马道宗.曾国藩治家方略[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9.

[2]  徐小琳.古代家训家庭教育思想探析[J].文教资料,2018(27):77-78+68.

[3]  刘志亮.家庭教育思想的五个观念[J].内蒙古教育,2010(13):52-53.

(责任编辑   黄   晓)

猜你喜欢

借鉴新时期
浅析原创品牌设计的发展之路
浅析王安石的人才培养观
浅谈中国传统图案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1980—1983年电影中的审美体验
新时期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新思路
《华盛顿邮报》转型的实践与借鉴
日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对中国的借鉴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