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跨文化视角论朝鲜族文化

2020-12-08郑成峰

时代人物 2020年33期
关键词:朝鲜族朝鲜半岛交叉

郑成峰

(延边大学 吉林省延吉市 133000)

学界对朝鲜族文化的不同观点

主张“双重性文化论”的学者认为,朝鲜族文化兼属于中国文化和朝鲜半岛文化,注重的是两种文化的并肩性;而主张“边际文化论”或“边缘文化论”的学者,则更注重研究朝鲜族文化介于两种文化之间的转换能力;主张“边缘复合文化论”的学者,将研究重点放在朝鲜族文化在两种文化的交流中所承担的媒介作用和复合特征;而主张“综合性特点论”的学者,则试图从民族性、时代性、科学性、群众性、创新性等方面阐释朝鲜族文化,将其定义为中国特色朝鲜族文化。

以上每一种观点都有自己的科学依据,在充分借鉴上述观点的基础上,本文从交叉学科视角出发,将朝鲜族文化的定义归结为两种文化交叉的新产物,即交叉文化论的范畴。换言之,在朝鲜族移居、定居、繁衍和发展的这一过程中,朝鲜半岛文化与中国文化从相互碰撞到交叉融合,才形成了如今的朝鲜族文化。

经典理论的交叉与新理论的诞生

朝鲜族文化、朝鲜半岛文化和中国文化的相互关联是毋庸置疑的。追溯朝鲜族人民的生活历史可知,首先,他们的祖先曾生活在朝鲜半岛,拥有朝鲜半岛人民普遍具有的文化特征;其次,他们移居到中国并在中国繁衍生息后,其后代在中国生活了一个多世纪,潜移默化中受到了中国文化影响。

作为跨界民族的朝鲜族文化亦是如此,它诞生于朝鲜半岛文化和中国文化的交叉中。朝鲜族文化既保留了朝鲜半岛文化的特性,也存在中国文化的烙印,但它又区别于朝鲜半岛文化,也不同于中国文化。确切地说,朝鲜族文化是独立存在的又一个民族文化范畴,属于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亦或中华文化。

朝鲜族文化的产生和发展

对于第一代移居民来说,中国是异国他乡,文化上有陌生感是难免的。可以说,他们的文化既有形式只能是单一纵向的朝鲜半岛文化,对于中国文化则是处在接触和试探阶段,并没有达到交叉和融合的程度。

作为跨界民族的朝鲜族,其文化的发生也是带有跨界性的。可以说,起初的朝鲜族文化等同于朝鲜半岛文化,而在中国的移居生活过程中,人与人的接触逐渐成就了文化与文化的接触,为文化的交叉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由此,朝鲜族从移居第二代开始,对于文化的接受有了新的改变和认识,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有了根本性变化。他们与第一代人不同,都是生于中国、长于中国的朝鲜后裔。而朝鲜后裔这种称呼,在这些人正式取得中国国籍、确定为中国公民后也很少提及,如今人们更为熟悉的称呼是中国朝鲜族。

尽管身份发生了明显变化,但是民族基因、文化基因并没有因此削弱或消失,恰恰相反,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政策关怀下,这些民族基因和文化基因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同时,因为朝鲜族第二代及之后的移居者本身生长在中国,与中国文化发生交叉融合、相互影响,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属性。需明确的是,这种文化属性不是两种文化简单的叠加或累计,而是两种文化交叉之后的新产物。

文化的交叉逐渐成为了移居第二代及以后中国朝鲜族的文化既有形式,且这种交叉在不断加深和创新,朝鲜族文化的日益丰富和多样,不仅使其成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品牌,同时也享誉世界朝鲜民族文化圈,进一步增强了朝鲜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一员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朝鲜族文化的特点

中国朝鲜族与朝鲜半岛人民源于同一民族,在血统、气质、文化、风俗、心理素质上保持着多方面的共性,但是在与中华文化交叉中,又有着中华民族新的共同要素。

历经了一个半世纪后,在文化的交叉中发展的朝鲜族文化已经形成了变迁性、融合性、流动性的特点,且与汉文化及其他少数民族文化兼容并蓄、多元共存,共同形成了中华文化圈。

第一,朝鲜族文化具有变迁性。在社会发展历程中,朝鲜半岛文化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颇深。这种文化变迁更具大众文化、庶民文化成分,这与移民对象大多为社会底层农民有关。

第二,朝鲜族文化具有融合性。朝鲜族文化发展之初就面临着与中国东北文化、周边少数民族文化的相互碰撞和交流,经历了从碰撞抵触到融合共创的发展过程,在保留自身优良传统的同时,又融入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形成了源于朝鲜半岛又不同于朝鲜半岛文化的朝鲜族文化,在文化交叉中更加丰富了自己。

第三,朝鲜族文化具有流动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朝鲜民族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一场集体大移民,当今中国朝鲜族也大多是在这个时期移民中国的,民族本身的物理移动也直接导致了其精神文化和意识形态层面的变化。表现方式从起初的通婚、移居等直接接触到现在的新媒体趋势下的间接接触,表现得更加丰富多样。尤其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国内人口流动和中韩建交以后的朝鲜族人口跨国移动所带来的文化交叉和融合,显现出文化接触方式多样而复杂,这也成为朝鲜族文化发展的双刃剑。

朝鲜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朝鲜族文化是在朝鲜族人移居、定居和繁衍生息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下,中朝文化相互交流,使得原有的朝鲜族文化得以进一步发展,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和发展中呈现出自身的特色。但毋庸置疑的是,如今的中国朝鲜族与朝鲜(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人和韩国(大韩民国)人同根同源,有着血脉相承的密切关系,所以中国朝鲜族的文化原型来自朝鲜半岛。同时,朝鲜族文化又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传承朝鲜族文化对于保存和发扬朝鲜族民族特征,丰富和完善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新中国成立至今,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导下,延边地区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朝鲜族的语言、习俗等传统被完整地保留下来。时至今日,朝鲜族的饮食、服饰、礼仪、节日庆典等,虽然在一些细节方面发生了变化,但总体来讲仍然保留了从朝鲜半岛移居初时的传统。朝鲜族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在整个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和意义。

当然,朝鲜族民族文化在保留和传承中存在着与其他文化的交叉和融合,就以中韩两国的传统佳节为例,无论是在中国,还是朝鲜半岛,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均被视为传统节日,保留了传统的节庆方式和饮食文化。朝鲜族在移民之初也是将自己的传统佳节文化带到了中国,而在长期生活中又逐渐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部分习俗。

风俗文化的交叉也直接影响了语言文字的使用习惯。当然,语言得到完整的保留和使用是民族文化得以流传的关键,民族文化的消亡往往是从语言的失传开始的。在国家民族政策和少数民族语言政策的推进下,朝鲜语不仅沿用至今,而且不断完善和规范。另外,语言的多重体验也让中国的朝鲜语形成了自身的语言体系。

虽然朝鲜族的第一母语是朝鲜语,但长期生活在朝汉双语的文化环境中,其民族语言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在生活用语中掺杂汉语词汇已经成为一种无意识的行为。这些语言演变并不是有意识的行为,而是朝鲜族在代代相传中形成的一种非意识性语言习惯。

可以说,在与中国语言文化的交流中,朝鲜族语言逐渐区别于朝鲜半岛语言,形成了自身的特色。这说明了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可以直接影响人们的语言行为,也是多年来中、朝、韩三国的朝鲜语使用规范和标准很难得到统一的重要原因之一。

总而言之,朝鲜族文化源于朝鲜半岛文化,又区别于朝鲜半岛文化,因为它是在朝汉两种文化的交叉中形成和发展的。这也是朝鲜族文化得以不断创新,打造自我特色品牌的最大因素。

结论

朝鲜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朝鲜族在跨界移民和定居的过程中,历经多年,在朝鲜半岛文化和中国文化的交叉中所产生的。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朝鲜族文化既继承了朝鲜半岛优秀的文化传统,又吸收了中国文化深厚的底蕴,从而形成了独有的特色。

首先,朝鲜族文化是在朝鲜半岛文化和中国文化交叉中产生的,具有自己的独立身份,并非两种文化的叠加或混合物;其次,这种文化交叉及交叉过程中的融合,使得朝鲜族文化日益丰硕,形成了自身特色,即变迁性、融合性和流动性;最后,朝鲜族作为中华大家庭中的一员,其文化在中华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价值,不仅丰富了中华文化,也在繁荣边疆、稳定边疆中担当着重要责任和使命。

猜你喜欢

朝鲜族朝鲜半岛交叉
朝鲜半岛打令艺术的俗文化特征
菌类蔬菜交叉种植一地双收
“双重冲击”下的朝鲜半岛新博弈
传统的重建:现行朝鲜族婚礼的人类学解读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中韩学界对跨国朝鲜族女性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新时代中国的朝鲜半岛战略与角色
KORE A TOWN
连数
连一连